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639989
在线人数: 4435

崔峦老师谈课

发表时间:2003-11-13阅读次数:2584

 

《小学语文教学》第九期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指出了课程改革的成绩与进步,指出了问题:

1、   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需要进一步准确理

解和正确体现。防止偏向一端或二者分离,造成两败俱伤。

课程实验中,又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偏于人人文内涵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苗头。语文课程,贵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来体现。时下有的语文课,为了体现人文性、开放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内容庞杂,形势令人眼花缭乱,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喧宾夺主,以有别于内容分析、机械训练的形式,造成了同样的后果——语文效率、质量的减损。我们应牢记“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运用祖国的语文”是语文课的专务。我们一定要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

 

2、   要否定“教师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流于形式,又放弃教师主导情形的出现。

课程实验中,由片面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使自主异化为自留,合

作学习边为自由活动的苗头。这不是课改期望中的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学习。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师生在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中实现既定目标。

 

3、   要否定“课本为中心”,不应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教科书仍

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编得再好,仍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教材的内容的滞后性,教材编

排的定型化,课程资源的有限性。课程实验主张“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也就是说,教师要指导学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以因事、因地、因生制宜,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但是,也应看到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因此,它又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如,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要用好教科书,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警惕出现忽略教材内容、要求,忽视对课文的研读,过早、过多的补充其他内容或过多的安排与语文学习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

 

4、   要否定“课堂为中心”,反对把师生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语文教学由封

闭走向开放,但课堂教学仍然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一定要结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局面,向自然、

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不仅要让课堂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要拓宽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在自然、在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要大力研究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要创造性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准确体现新的课程观念,既要开放、搞活,又要扎实、高效,全神贯注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5、   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教学内容的单薄、教学形式的单一、教学过程的

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状况,从教学思想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都要有实质性的改变,但这种改变一定不要是功利性的、形式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