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0868881
在线人数: 7027

第六章   学校人际关系(重点章节解析)

发表时间:2006-10-25阅读次数:4107

本章包括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师生关系和竞争与合作。我们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距离,表现为交往双方是互相吸引还是互相排斥;是接近还是疏远;是尊敬还是轻蔑;是爱还是恨等。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人的情绪情感是和需要密切相关的,所以人际关系反映了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人和人的交往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相互性,二是应答性,也就是说,人和人交往是有来有往的,单方面行为不形成交往,而且双方的行为是以对方行为为参照的反应。这两个特点使人们在交往行为中存在一致性,从而形成行为模式。所谓人际行为模式就是指交往中一方的行为会引起对方相应的行为反应。利瑞将人际行为分为八类。

 

二、师生关系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师生关系的五个特征:

 

    1.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它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全部基础就是实现教育目的。

 

  2.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职责和要求。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教育好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很好地接受教育。

 

  3.教师和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度上有很大的差别。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也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关系。教师是代表成人社会来培养下一代的。教师是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成熟的大人,而学生是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成熟的儿童。

 

  4.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教师是领导者、管理者,学生是被领导者、被管理者。

 

  5.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三、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在这里我们谈四个方面:

 

  (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师生关系从四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即学习的动机、参与教学活动和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流的愿望、学生学习时的情绪状态和信息成绩。

 

  第一,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将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学生决定和蔼可亲的、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特别容易让人接近,令人钦佩,于是对他有一种积极的期待,随时准备倾听他的讲解,毫不怀疑地接受来自他的信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种情况。师生关系不良学识对教师有疏离感,甚至反感,内心对教师是怀疑和抗拒的,对他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会很好地接受。对教师反感的学识甚至以拒绝学习作为反抗和报复教师的手段。有的学生明白地说,我们不是厌学,我们是厌老师

 

  第二,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流的愿望。师生关系好,学生感到安全,与教师积极配合,而与教师关系不好的学生感到不安全,时时戒备,怕受到教师的漠视或批评,不敢也不愿意多和教师交流。

 

  第三,师生关系本身就构成一种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情。而人的情绪状态对大脑的智力活动是有影响的。在正常心态下,大量的是理智的反应,很少机械、混乱和重复的反应,而在压抑的情况下,大量的活动是机械的、混乱的和重复的,而理智反应很少。显然影响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通过以上各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对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

 

  中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正在形成时期,它们对自己还没有稳定的、正确的认识。他人的评价是沟通自我概念的重要来源,而在学生的生活中教师是社会权威,是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他人,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重要的信息来源。学生特别关注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并将其内化为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我概念。因此,学生不仅接受教师对自己的公开的评价,而且将教师与自己的关系解释成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是自己好坏的标志。在学生看来,教师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好,教师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好。这样,感到老师喜欢自己的学生往往是自尊、自信的,而感到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学生则是自卑的。

 

  (三)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

 

  人的性格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体现的是个体需求的水平及其满足的定向和方式。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的一些基本需要如安全、被爱和承认等主要从师生关系中得到满足。当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个体的需要层次就会提高,追求更高尚,个人成长了,并形成更优良的个性品质,如自尊、自信、助人、追求成就等。而这些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个体就会停留在这个需要的低水平上,并可能够形成不正常的满足方式,形成学生不良的性格,如自私、自卑、不信任、多疑等。

 

  良好的师生个性不仅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且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成为学生今后建立人际关系的一种潜在的模式,所以说,师生关系是一本无字的道德教科书。

 

  (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有最重要的影响。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极其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安全、愉快、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心理。而不良的师生关系是一个不安全的、充满威胁的、痛苦的环境,学生感到紧张、恐惧、戒备、焦虑、不知所措,受到教师冷淡、怀疑,他们感到自己没有价值而自卑、压抑、退缩,他们感到世界冷酷无情,而冷漠、自私;当他们受到歧视时感到不公平,渐渐对学校失去信任,甚至对总的生活的公平的宗旨也丧失信心。这就可能成为反社会的立场的萌芽。而恶劣的师生关系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疾病,如有的学生因害怕老师而患上学校恐惧症,有的学生因感到自己得罪了老师而自杀。这就是所谓的师源性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而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康复。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四、竞争与合作及其对人的心理影响是什么?

 

竞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力争胜过对方的行为。也就是双方争夺一个目标,而且只有一方能得胜,有一方失败。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双方有一致的目标,而且双方共享结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赢。当然,也可能双败。

 

  (二)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心理学家多伊奇1973年提出的关于竞争和合作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目标和手段与他人的行为目标和手段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那么他们之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当不同个人的目标和手段之间存在的是肯定性的依赖关系时,也就是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实现了目标或采取某种手段时,自己的目标或手段才得以实现,那么,他们之间就是合作的关系。当不同的个人的目标或手段之间存在的是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也就是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其手段时,自己的目标或手段才能得以实现,那么,他们之间就是竞争的关系。简言之,合作中个人的成功是以对方的成功为条件的,而竞争中个人的成功是以对方的失败为条件的。

 

  (三)合作与竞争对人的心理影响

 

  人都是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行为的,合作和竞争这两种不同的目标关系就限定了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

 

  合作中成员有较高的行为动机;成员可以分工,或相互替代;成员之间有有效的信息沟通,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问题;成员在活动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并经常得到对方的奖励。竞争中成员自尊心被激活,动机强烈;成员间活动没有可替代性;成员考虑的主要是输-赢的问题,成员间没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成员从活动中很少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也不可能从对方得到任何奖励。

 

五、合作与竞争的管理中的应用

 

  (一)合作和竞争与学生的管理

 

  合作和竞争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1.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竞争中学生的自尊心被大大地激活,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可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但竞争倾向于强化外部动机。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学生因感到自己没有竞争实力,退出竞争,彻底放弃的情况。合作中学生感到安全,降低了对失败的恐惧,从而增强动机。而且合作倾向于强化内部动机。但合作中也会出现依赖他人,自己不努力,坐享他人成果的现象。

 

  2.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竞争中学生为了取胜动脑、动手,发挥创造性,能力得到发展,但是竞争中考虑的是输和赢的问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发展。在合作中学生更多考虑的是解决问题,较少担心失败,所以敢于创造,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发展。在工作中学生之间经常讨论甚至争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而且,增强了听的能力,说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等。另外,合作和竞争给学生提供的机会不同。合作中学生的机会是相等的,而竞争中容易出现马太效应

 

  3.对学生自我情绪体验的影响。合作中学生得到他人的信任、接受和奖励,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积极情绪有利于学习。在竞争中学生不可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接受和奖励,而经常面对否定或失败,有较多的消极体验,不利于学习。总之,合作与竞争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是复杂的,总的说来,合作比竞争好,尤其对中等学生如此。所以,现在的世界潮流是提倡合作学习。

 

  合作和竞争是两种人际作用的模式,学生应该学会适应这两种不同的情境,以及处理在不同情境中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情境,会合作也会竞争。

 

  (二)教师的竞争合作与管理

 

  竞争对教师行为的积极影响是能广泛地调动工作积极性;便于发现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其消极作用是可能导致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保守;人际关系的紧张;也会出现因为没有竞争对手,或没有竞争实力而缺乏竞争动机的现象,并且会导致教师争课时,歧视打击后进生等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行为的出现。

 

  合作有利于教师间的协作,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消极作用是容易出现责任分散,分配上出现平均主义,苦乐不均,鞭打快牛,还会有一部分人不上进。

 

  管理者要善于使用合作和竞争提高管理效能。这里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根据任务和人员的条件确定使用竞争还是合作。如果工作比较简单,而且工作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独立完成,那么竞争比合作好;如果工作比较困难,而且部分成员不能单独地完成全部工作,那么合作比竞争好;如果群体成员的态度和成绩是群体定向的,而且又有明确的群体目标,那么合作比竞争好;如果成员的态度和成绩是自我定向的,而且工作本身又缺乏内在的兴趣,那么竞争比合作好。第二,适当地交替使用竞争和合作。在不同的水平或同一个水平上交替使用竞争和合作,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竞争和合作的积极作用,同时将其消极作用降低到最小。最后,在教师工作中要提倡合作,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中的过度竞争不利于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