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639216
在线人数: 4527

绽放人性光辉 奠基美好人生

发表时间:2016-12-19阅读次数:9252
本着科研兴园、创新强园、特色扬园的思想,我园自98年以来将创造教育确立为教育特色,致力于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创造素质的培养,在对课程的不断研究和审视的过程中,我们反思课程设置的均衡性和科学性,发现课程中社会性教育主题内容较少,社会性教育活动有所缺失。这对这些问题,我们从课程文化理念入手,开展“创造教育课程促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的专项研究,调整课程目标、拓展课程内容,深刻挖掘社会性教育价值,丰富社会性教育的方法途径,全面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   加强课程建设,丰富社会领域教育内涵
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载体。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让课程融入生活、融入社会,更具生活气息,成为弘扬幼儿人性之美、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人奠基。
1.立足课程文化,让社会性教育价值更加鲜明
我园的创造教育核心文化理念是“把发现的欢乐给予孩子”,这一文化理念与《指南》中“幼儿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一目标不谋而合。从社会性教育的角度再来解读课程文化,我们又有了新的认识:给孩子一双发现的眼睛,等于赋予孩子一颗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心灵;给孩子一个发现美的头脑,等于教会孩子用纯净的心灵探索生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文化是幼儿园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它渗透于幼儿的各项活动之中,在活动与文化的融合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使幼儿身心获得更为和谐全面的发展。
2.细化社会领域课程目标,让目标更加适宜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其实质是做人和人格的教育。我们根据《指南》审视社会性课程目标,发现了缺失的目标:如专注认真、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合作分享、乐观宽容的个性品质;不怕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品质等,为此,我们加强对《指南》的学习,将《指南》中的社会性目标充实到了课程目标中,各年龄班共充实16条目标;同时又将16条目标细化成72条小目标,具体落实到了每个主题活动中,这样完善了我园社会性教育课程,并使教育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让课程目标更加适宜。
3.完善社会领域内容,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
幼儿的社会性是在社会交往的活动中发展的。针对我园课程中出现的社会活动内容少、形式单一等问题,我们加强了主题下社会教学活动的研讨,充实设计了具有生活化和趣味性、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内容。如:大班《新年的一封信》、《超市的秘密》、《给小鸟一个家》、《挽留海鸥》、《大学文化之旅》、《自助餐的礼仪》、《可怕的雾霾》、《我家的小弟弟小妹妹》、《浓浓的亲情》;中班《会说话的标志》、《我的爷爷奶奶》、《劳动最光荣》、《文明小使者》、《营养加油站》、《舌尖上的旅行》;小班《爱的甜甜话》、《大家一起玩》、《勇敢的我》、《我的好朋友》、《我会自己做》、《我爱我家》等。这些主题内容的丰富,无疑使我们的课程增添了人文气息。
二、深化课程研究,提升社会性教育质量
在社会领域课程的研讨中,针对教师在社会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运用“学做思”研究模式,引领教师在学中转变、在做中思考、在思中提升。
1.在学中转变教育观念
正确领会和理解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和核心价值是科学进行社会领域课程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在学习中,我们以园本研修为平台,采用集体分享式学习、专家引领、个别自主学习等形式,开展了社会性教育读书沙龙、《指南》社会领域知识答卷、社会领域课程集备、头脑风暴式研讨活动等。为了引领教师深入挖掘出社会性教育的内涵,我园拓展了网络远程学习、聘请专家讲座、与优秀教师对话流、与家长共同讨论等途径。通过分层次、分领域、多途径的讨论分享式学习,转变教师对社会领域教育的认识,使教师对社会性课程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在做中提高研究实效
做的过程也是思考、研究的过程,我们引领教师边做边研究,提高“做”的实效性。我们立足社会性教育的实践问题,开展了微视频研讨、微论坛交流、微课题研究、个别幼儿微观教育叙事、社会教育活动观摩评析、讲述幼儿学习故事等研讨活动,教师将自己学习领悟的社会教育理念内化于心,落实在课程实施中,提高了教师社会性教育的水平。如:在教育活动研讨中,提升教学组织策略。成立了社会领域研究小组,边做边研究,通过集体备课、一课多研、社会领域课程解析会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总结出情境激情法、情感体验法、移情明理法、生活再现法、经验迁移法、实践练习法、儿歌提升巩固法等一系列教学组织策略。并设计打磨了多节精品社会性教育活动,如《爱是什么》、《文明小乘客》、《紧急撤离》、《倾听》、《我的本领大》、《我的毕业典礼我做主》、《在家我也爱劳动》、《我有开心法宝》等活动,分别在省市获得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
在教育微观叙事中,提升个别教育指导策略。我园开展了“个别幼儿教育微观叙事“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关注一日生活中的微小事件,以科学的依据分析原因,探讨对个别幼儿的培养策略。如:对多动型幼儿的角色暗示法、精力转移法、迁移体验法、多元激励法等指导策略;针对不善交往型幼儿,研究了温馨疗法、同伴鼓励法、快乐游戏体验法、多元智能激励法等指导策略。这些策略使教师们掌握了“个别儿童”社会性培养方法。
3.在思中提升教学智慧
“思”是提高教师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我们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了培养幼儿社会性的教学方法。
 “激情·悟情·抒情” 社会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幼儿社会性教育发展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幼儿在感受体验中领悟情感的真谛,并能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种方法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为目标,在以情激情、以情悟情、以情抒情的过程中,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社会情感、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
 “实践·体验·迁移”社会教学法。是教师将教育目标渗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在体验中迁移已有生活经验,形成新的社会性经验。教师将社会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有利于萌发幼儿探索实践的多种活动。
三、聚焦课程实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行为和品质的发展。
1.在特色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体验社会性情感
在课程实施中,我园开设了不同的特色游戏活动,如文学创演游戏、美术创意游戏、社会生活游戏、户外游戏等,这些游戏成为多元化的课程实施途径。
文学创演游戏——为幼儿搭建展示个性的舞台。我们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点,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运用童话剧、哑剧、戏剧、木偶剧、皮影戏等多种表演形式,开展文学创演游戏。定期开展园级的“文学创演大秀场”活动,每次由一个班级进行专场表演,师幼共同创编绘制剧本,布置表演场景,使用多种材料制作服装道具,每位幼儿都能兴致盎然的参与到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促进了幼儿自信自主、乐观宽容、合作分享等领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美术创意游戏——为幼儿提供大胆表达的空间。我们本着传承与创新的原则,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美术创意游戏活动,如:将沙(沙雕、沙塑)、石、木块等自然物作为孩子们变形的材料,另外,还有铁丝、光盘等废旧物使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懂得节俭,纸浆、手绘等变形活动更是激发了幼儿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通过美术创意游戏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创造审美情趣,而且塑造了幼儿爱生活、爱动手、爱动脑的优良品质,和自主创造、自由表达、坚持不懈完成任务的精神,体验了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社会生活游戏——为幼儿创设丰富生活经验的机会。为幼儿开设了多种社会生活游戏基地,在生活馆中开设美食厨房、西餐厅、茶室、水果吧、娃娃超市、摄影棚、形象设计室等社会性区域;并提供电饭锅、烤箱、榨汁机、功夫茶具、电脑、照相机等真实的操作工具;不同年龄的孩子们在生活馆再现生活,他们“大带小”共同参与烘焙糕点、榨果汁、喝功夫茶、摄影选片、买卖商品等生活模拟活动,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户外游戏——让幼儿天性得以释放。户外体育活动最高境界是让幼儿身体得到锻炼,天性得到释放——即挑战自我,培养勇敢精神。为此我们重新规划了户外场地:创意游戏区、跨越障碍区、徒手攀岩区、探险寻宝区、球类竞赛区等,并将走跑、钻爬、平衡、悬挂、攀登、投掷等动作发展融入其中。原生态的户外环境给与了孩子们充分的游戏空间,活动器械的开放性和低结构性,给了孩子们更多的锻炼和挑战的机会,让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得到了锻炼!
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内化社会行为
拓展幼儿的视野,将幼儿眼睛越过围墙,是我们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原则。我们遵循陈鹤琴“生活即教育”的原则,开展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充分接触更为新奇而丰富的世界。教师在主题实施中会带领幼儿参观广播电视台、图书馆、社区医院、小学、消防队等,并与孩子们一起制定外出参观的规则,提升了规则意识,实践着文明礼仪,促进了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的发展。如:在大班《文明小使者》主题中,教师就与幼儿一起生成了“参观大学图书馆——学做文明小读者”、“ 体验美味自助餐——学做文明小使者”、“走进超市去购物——学做文明小顾客”等活动,解放了孩子们的空间,给幼儿提供实践文明行为的机会。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社会,具有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来说极为重要。而我们的课程也要做有“心”的课程,将生活、社会和自然的教育因素纳入到课程中,为教师实施社会性教育开拓更为宽广的空间,帮助幼儿不断积淀、不断成长,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具有高素质和高素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