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652534
当前在线 4503

五年级《天火之谜》教材理解及设计建议

发表时间:2017-05-05阅读次数:5062

 

                   《天火之谜》教材理解与设计建议

一、教材解读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备课时,本想按着一般的老路子让学生通篇阅读文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富兰克林有哪些精神品质,提高对人物精神境界的认识。但是回顾高年级的学习,课文一般都是比较长的,我们通常是抓住重点部分,引导学生充分品读。课后练习题又有复述的要求,全篇复述是很有难度的,但是重点部分或者说某一个环节的复述还是可以达成的。基于此,研读课文,我们会发现风筝实验是本文的一个关键环节,富兰克林正是通过风筝实验才解开雷暴的秘密的。重点就应该落在风筝实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谈体会说认识,感悟人物这部分可以简单地分成两个部分。“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过程”。在备课的时候,我在思考:可不可以把实验前的准备去掉,这部分科学味道很浓,直接讲实验过程,这样重点更能突出。而且也不会被老师们感觉有上成科学课的味道。但是研读后面的内容之后,我发现如果学生对于实验前的这些准备不明白,那么对于后面的内容,在理解上可能有一些难度。因此这部分的学习按照两个部分进行。第一个部分,主要采用以图代讲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根据文字内容画简笔画,对照着简笔画进行复述,教师的指导体现在按照顺序进行复述。第二个部分,主要让学生根据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并交流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在感悟环境危险的同时,体会富兰克林的品质。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串联接连发生的实验现象来帮助复述。

整个过程以图代讲,感悟和复述相结合,让学生边画边说边想边谈。让难以理解的科学实验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了形象地认识,实验课也上成了语文课。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老师们肯定都捕捉到环境烘托的写法,但是体会环境烘托的写法,学生之前就有接触,时间距离最近,最明显的是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描写了艄公所在的黄河环境,从而烘托出了艄公的不畏艰险,敢于搏击风浪的品质。因此,如果在这篇课文里,我们还是确定让学生来体会环境烘托的手法,不是一个新的表达点。仔细读描写风筝实验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一共有三处环境描写,这三处环境描写越来越详细,环境越来越恶劣,也越来越能抓住读者的心,让富兰克林的不怕危险,勇于探究的品质体现地越来越明显。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体会环境变化对于体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体会这一个表达方法也可以由学生的复述引出。根据以前的课文复述,我们会发现,虽然我们教给了学生复述的方法,但是学生达成的一般都是简要复述,并且集中在对人物活动的复述上。这对于复述整篇课文来说也行,但是对于段的复述,如果还是简要复述就显得没有语文味了。我采用的办法是出示了一名学生复述的内容,让学生对照原文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发现,一两句的环境描写让整个实验过程显得不惊心动魄,失去了色彩。我再次让学生读一读这一个自然段,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仔细体会,明确了环境变化在这一个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学生再进行复述,就特别关注了环境描写。达成了一个由简单复述向详细复述的过渡。我们也可以进行点拨:写人文章,除了对人物进行详细刻画,还可以详细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烘托人物。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结合画面,抓住现象变化等方法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读准“怒发冲冠”“无稽之谈”等词语。能正确、美观书写“暴”

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富兰克林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品质,体会环境变化对于烘托人物的作用。

4.养成热爱探究、热爱科学的美好品质,能对伟大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设计:

一、解决字词

■需要写好的字。由“天火”也被称为“雷暴”引出“暴”字,指导学生,横多的字不仅要关注横的长短,也要关注横与横的间距。

■需要读对的字。钥匙(shi)   颠簸(bǒ)  纤(xiān)维    

无稽之谈    怒发冲冠(guān) 

重点指导的读音。

二、整体感知

1.借助课后练习4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能概括每一大段的语句。

因为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三段都分别只有一个自然段,找起来比较简单。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方法:由易到难,先来找第一和第三段。学生找的也非常准确。之后再来找第二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并不是选用文中一字不差的句子,而是可以稍微改动,意思要准确。

2.总结方法:合并段意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探究实验

(一)实验前的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到描写富兰克林实验前准备的语句。尝试在本子上画出各部位然后尝试介绍一下。

2.指名学生对照着自己的简笔画。师生配合,学生描述,老师在黑板上呈现简笔画。

3.教师注意听学生的描述是否按照顺序,让学生知道:按照顺序来描述,不仅可以让大家听清楚,还能把实验用到的东西说完整。出示方法:结合图片,按照顺序

4.指名学生再次结合画面,按照顺序给大家说一说实验前的准备(出示学生画图)

(这个环节,学生由读到画再到复述,不断加深印象,教师也无形之中给了学生复述的方法。另外,我也有关注到各部位前面的动词,有“拴了一根”“结了一段”“系了一把”也能帮助学生来复述,但是我没有运用到,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动词的使用。

(二)实验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实验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描写实验过程的部分,边读边想,看看,眼前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在旁边写写体会。学生在品读文本的时候,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学生画了很多句子,并没有关注到重点的词语,所以老师要在巡视中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个画面给你深刻的印象?哪个字或词让你感受特别深刻?这就给了学生“画句圈词”这样一个读书方法的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在抓住环境描写谈体会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怒发冲冠、“竖、“劈开倾盆而下等读出环境的恶劣和危险。联系自己想象一下在这么危险的环境里,自己在干什么?富兰克林在干什么?从而体会他的敢于献身、热爱探究。

■在体会描写富兰克林的语句时,让学生根据实验过程看到的现象想一想富兰克林靠近铜钥匙,可能会面临什么?比如全身触电、胳膊烧焦、昏厥等

此时的他又为何却欣喜若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着人物内心来读好语言。感受他的勇于实验。这里要注意三个叹号的连续出现让学生明确:语气应该越来越强烈!

这个过程以想想画面为依托,让学生由自己读自己想再到交流,然后再回到读上,不仅通过关键词语感受到了人物品质,还对实验过程也加深了印象,有助于后面的复述。

3.师生一起再来回顾一下实验的过程。教师呈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化:一叶小舟一片乌云一道闪电一个炸雷一道火花一阵发麻  

教师让学生想象着画面,串联起这些现象变化也来尝试着复述实验过程。(出示方法:想象画面,串联变化)

4.指名复述后,出示大致的复述内容,学生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思考课文为什么要把这些环境描写写得如此生动细致呢?

这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题,都能知道这个环境烘托出富兰克林。

5.出示这一部分中的三处环境描写,让学生再次思考:为什么要写三处,写一处也是环境烘托。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后,明确三处环境变化对于体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6.学生再读环境变化的语句进行整段的复述。

7.读写结合,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清洁工和交警进行描写。(出示学生习作)

布置作业:

1.阅读《最后的姿势》,找出环境变化,体会表达效果

2.完成《风雪中的指挥官》,根据生活经验尝试写出环境的变化,以突出他的品质。

对于这节课的其他设想

1.课文与课文的整合

与这篇课文可以进行整合的课文主要有两篇,一篇是本册书下册的《诺贝尔》,一篇是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对于《诺贝尔》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篇课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学习。相同点,学生可以说出很多,比如:都是来写科学家的,都表现了科学家的不懈追求、勇于探究的美好品质。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是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科学家的品质。都是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事例的选取也有共同点,都是惊心动魄的,能充分体现人物的品质不同点在于《天火之谜》侧重描写实验过程中的环境变化,注重的是侧面烘托。而《诺贝尔》侧重描写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注重的是直接描写。《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最为相似。里面也出现了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在学习《天火之谜》的基础上,自己就能说出这里的环境描写可以看出当时地震发生越来越快,情况越来越危险,也越来越体现出谭千秋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而两篇文章也都有其它的烘托。《天火之谜》里有人们的取笑。《最后的姿势》里有救援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回忆。两者可以对比体会。

2.课文与习作的整合。

在充分品读“风筝实验”的环节,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完成实验记录表格。老师提前设计好表格,让学生自主读课文,进行填写,填写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考虑到课堂时间紧凑,我们可以将表格的填写放在课前进行,作为一个自主学习的内容,课堂上对照表格直接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抓住实验过程中富兰克林的动作以及实验现象让学生感悟富兰克林的勇于实验和勇敢探究的精神。体会了人物品质后,让学生结合这个实验表格,思考如果让你来写一次实验,你获得了哪些习作方法?学生得到的方法是①可以写左边这一栏里的这些方面。②重点应该写清楚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③实验过程要重点进行动作的描写。④实验现象要写清楚观察到的一些变化。这个环节,就帮助学生架构起了清晰的实验描写方法。学生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习作,而我们在批改习作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点评。

图片1.png

 

清晨,天阴沉沉的,凉飕飕的小风伴随着蒙蒙雨雾,没有让人感觉秋高气爽,却倒是有丝丝寒意。来来往往的车辆中,身着黄色警示服的交警叔叔非常扎眼。他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来往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