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28937
在线人数: 1358

青岛市市南区琴岛学校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发表时间:2020-08-24阅读次数:881

扬帆起航              勇立潮头

青岛市市南区琴岛学校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办好人民满

意的教育为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科研为引领,创新 教学手段,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向着培养具有传统美德、世界眼光的 现代人,办一所老百姓家门口满意的优质学校的目标扬帆起航,勇立 潮头。

一、党建引领,促学校发展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实际,紧紧 围绕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个中心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组 织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

(一)继续发挥学校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带动作用。 继续发挥中层以上干部为主体的中心组理论学习,做到“三定”

(定主题、定时间、定主讲),起到“三带”作用(带头抓、带头学、 带头落实),提高学习力,增强思想引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充 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结合“三述”,每季度进行一次研讨和交流, 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切实把观点谈透、把问题找准、把措施说 实。

(二)全面抓好全体党员的学习。 为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三会一课”制度。采

取学习计划先行、学习方式多样、学习过程跟进、学习结果评价的方 式提升学习效果。运用学习平台,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和宣传工作。 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推荐党建信息,积极宣传先进党员形象。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每月第一周召开党支部委员会议例会,发挥班子成员作用,做

到分工协作、集体讨论、会议决策,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建立并实行 中层干部工作考核制度,重平时、重实绩考核,使全体干部注重学习, 自觉接受教育和监督。继续加大学校后备干部培养,为其搭平台,创 造条件快速成长。

二、立德树人,促学生成长

聚焦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 五大内容、突出“爱国守信、责任担当”主题,开展“管理育人、思 想育人、养成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专业育人、心理育人”七 大行动,积极构建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队伍、德育实践协同推 进的“四新”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成长。

(一)落实“三全”育人,提高德育实效 学校构建基于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德美行远课程体系。课程立足九

年基础教育,面向学生未来发展,从学生的品德培养、知识储备、能 力发展等方面给予有效的课程影响,使其能正确认识自我,并且具有 选择一种合适而有意义人生的决策能力和规划未来的能力,并最终能 够根据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正自己的生涯计划,使自我不断 完善,进而实现自我,享受成功及完满的人生,过上适合自身特点的, 有追求的幸福生活。

通过架构“我们的节日”传统佳节、“我们的成长”重要节庆日、 仪式等德美系列活动课程,深入挖掘传统佳节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 精神、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课程中受到教育, 在活动中受到触动,产生情感共鸣,达到知行合一,进而为学生未来


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 1.“我们的节日”传统佳节课程

围绕弘扬传统美德中心思想,继续构建实施琴岛学生课程之节日

 

课程,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等传统佳节课程, 引导教育学生扬传统、学美德;

 

2.“我们的成长”重要节庆日课程 关注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构建实施琴岛学生课程之成长课程,

如国庆节、教师节、元旦等节日组织大型节目展示活动,学生全员参 与共同成长,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及良好品行。

 

3.仪式课程

抓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等重大 历史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弘扬抗战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开学典礼仪式,让学生充满归属感和自豪感;组织新生军训,通过军 训开营仪式,激发学生的规矩意识、报国意志,做到知行合一;同时 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组织“爱我国防”主题演讲比赛、国防知 识竞赛,厚植青少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组织队员开展“建 队日”活动,坚定少先队员理想信念,听党的话跟党走,增强队员们 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4.红色基因课程 落实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小学生守则教育,扎实推进党史、新

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等专题活动。结合“九一八事变”、“国家公 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充分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党团队


课、专家讲座和学习座谈等形式,深入引导学生全面回顾抗日战争历 史,体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

 

5.“爱·琴岛”志愿服务课程(实践) 开展“传承抗战精神,志愿奉献新时代”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

进“十个一”项目行动,依托“青青益行”等志愿服务品牌,通过组 织学生开展博物馆讲解、敬老、助残、环保、助学等多种类型的志愿 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奉献互助中直观了解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进 一步提升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以为主线,以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为补充,组织 学生到各类场馆开展研学实践,组织参观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革命 烈士纪念馆、青岛市博物馆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青岛的抗战 历史,体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奋斗历程,感悟新中国 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充分感受祖国城乡建设新面貌、经济发 展新气象、社会文明新提升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收获,提高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努力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6.“彩虹伞”法治课程 组织开展“法治教育月”系列活动,以“国家宪法日”为活动契

机,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学生宪法学习,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规则意识、 公共卫生、疫情防控、未成年人保护、应急管理、防范校园欺凌、禁 毒和预防网络沉迷等方面的意识,组织开展法治知识竞赛和“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让学生做合格知法守法爱法小公民。


7.行远课程

立足学生能力发展,以学生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动手操作、参 与展示等途径,以九年学习生活中的两个起始阶段衔接课程为切入点, 辅以学生身心发展、年龄特点的活动方式,构建面向学生生涯发展能 力提升的行远课程体系。

(1)建立名师引领,团队跟进的实验研究机制。郭德利老师是 “青岛市第二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之一,学校在进行实验研究 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名师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将实验研究作为工作 室开展工作的内容之一,由郭老师带领学校班主任团队定期开展教育 研究,设计并实施德美课程,梳理学生生涯发展必备品格,构建九年 一贯德育目标体系。以研究引领带动团队发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 能力与水平,进而提升实验品质。

(2)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对生涯发展教育理念的产生有 着重要的影响。行远课程将协同家庭、社会、社区联合搭建学生实践 活动平台,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使学生融入环境,融 入自然,在“做中学”扩充生活经验,促使儿童社会化和适应性,提 升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计划能力、管理能力等诸多 能力。

(3)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对于学生九年学习生活是两个非常重 要的节点,这两个时段的有效过度,会为学生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心 理、能力基础。我们采取课程引领、专家跟进培训的方式,指导衔接 课程教师将课程目标落地,进而提升课程质量,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 涯发展中经历不断自我实现、不断自我追寻的历程。

(二)优化育人项目,提高育人质量


1.优化以海育人,增强研学实践 落实海洋课程,用好海洋教材,充分利用区域海洋教育课程资源,

及时接收区域海洋教育课程信息,督促学生参与海洋课程学习,跟随

老师一起进行海洋实验动手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思 考能力。

在海洋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本着“动手 实践、课程融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海洋+”课程实施。一是继续 挖掘动手实验项目,形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海洋动手实践操作课程 体系。二是与其他学科、其他教育项目相融合,使学生在有趣的海洋 知识、海洋活动中增进亲海、爱海的情感。

2.优化以劳育人,形成劳动习惯 为弘扬劳动精神,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

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功能,搭建学生劳动实践平台,

切实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 本学期我们继续探寻“劳动+”的课程融合方式,使学生的劳动更有 意义。一是完善“教师+家长”劳动育人体系。将现有教师资源通过 课程融合的方式,组建劳动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家长的育人功能,引 导家长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参与到劳动技能教育中。二是继续构建劳动 课程体系。依托学校的自然课程,采用组建社团的方式构建符合学生 年龄特点的劳动技能课程体系。三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 参与到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卫生劳动等活动中,让学生在做中熟练 技能,形成劳动习惯。

3.优化艺海探航,提升艺科素养 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全面构建艺术社团,使学生受到艺


术熏陶,提升艺术素养。小学部全面开社形体课程,渗透集体舞教学, 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提升交往能力。初中部开设合唱、器乐、美 术等社团,为学生搭建提升艺术素养的平台。为学生全面搭建艺科展 示空间,为在此方面学有优长的学生办个人画展、书法展、科技作品 展、艺术展等,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全面提升 学生艺科素养,使学生成为有情趣、热爱生活的人。

4.优化康乐健身,促进体质健康 一是夯实体育课堂教学。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从 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到课时备课的有效性,从常态课堂常规管理到

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全面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身体素

质向每周 4 节课(初中部 3 节)要质量。二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据学生特点,我校学生体质提升必须要在校内完成。增强阳光体育运 动一小时的实效性刻不容缓。设计对学生体质提升有效的运动、增加 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增设学生感兴趣的体育竞赛,使学生真正 能够因为喜欢而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三是面向学生体质提升开展分层 目标、分层内容、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 提升体质健康。

5.优化家校育人,提高家教水平 继续以培养“懂教育、会教育”的家长群体为目标,采用“参与

体验”的培训方式,将家长学校与家委会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家教水

平。一是完善家促会三级网络,在新建班级组建家委会,为学校家促 会输入新鲜血液。二是继续完善家长志愿服务团队,在上学期“琴岛 红”家长志愿服务团队组建的基础上,再组建面向学生上放学安全的


家长志愿服务团队,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日常的学生管理之中。三是进

一步完善“琴岛+”家长课程体系,将家长的所长所学通过微课展示 给学生,引导家长以身示范,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好的陪伴者,学 习者。四是做好家访工作,通过教师与家长的近距离接触、沟通,增 进家校间的联系,家长与教师间的互相尊重与理解,进一步和谐家校 关系,使学生从中受益。

三、科研引领,促办学品质

学校立足“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多维共建与教学变革”的研究,以 国家课程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发基于学校学情的数字化课程资源, 建构模块式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框架;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 同参与,多维共创的课程资源供给系统;实现基于资源建设与应用的 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学校将建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管理体系,建立“行政与技术双 线管理”的共管机制,有效实现资源建设、教学应用、用户行为三方 面全流程指导与管理。挖掘微信企业号功能,架构起根据学生学习需 求分类展示、添加更改的课程资源板块。由教师、学生、家长多位一 体、共同参与的课程资源供给系统,始终保持课程资源“活跃”状态, 实现知识、资源和学习者之间动态连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同时依托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可视化、趣味性、丰富性,逐步建立 起幼小衔接、初小衔接等课程。借助学校省规划课题的研究,充分发 挥科研引领的作用,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实验的进程。解决技术应用脱 离教学一线、偏离教学内容、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的问题。借助数字 化课程资源指导家庭教育,实现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和家校联合育人, 共享适切的家教方法,提升整体家教水平,让每个学生享有公平而优 质的教育资源。


(一)建立服务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

探索课程资源的智能化应用新路径。 近年来微课资源、微视频资源的建设积累了丰厚的资源基础,但

面对数量众多的资源,学校、教师、学生都面临资源搜索不便捷及不 能有效整合于教学及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的困境。本研究将在细化、 丰富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知识图谱(Knowledge Map), 实现资源特性的标签化。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基于校本开发实 践的课程资源库,推送资源的方式将不仅有“批发式”的“漫灌”, 更有点对点的“滴灌”,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深度剖析在应用数字化课程资源过程中对小学教学结构 的变革。

技术的更新迭代只有深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解决学生 个性发展需求与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教学供给之间的矛盾。本 研究将基于课程资源的智能化应用,从资源推送个性化、学习过程个 性化、学习评价个性化三方面进行教学结构的变革。探索基于数字化 课程资源应用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单向传递知识的学习活动模式转 变为新型学习空间下师生双向深度互动的学习过程,推动传统课堂的 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构。同时,将应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各学科学 业评价精准度分析研判,提升各学科学业评价效度,精准评估教与学 的效果。

(三)探究基于学科工具实现师生共创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具体 策略。

教育信息化时代,不仅注重学习者过程中的自主“输入”,更强 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产出”;不仅注重学科学习知识图谱的建构,


课程资源的富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共享及参与意识。本研究将结合

学科特点,运用如数学图像软件、编程思维训练软件、作曲软件等工 具,丰富课程资源的供给方式,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形成基于数字化课程资源智能化应用的家校共育新机制。 将着力研究开发家校共育课程资源,深入分析作为家长的必备知

识和关键能力,开发以好家风养成、好习惯培养、好家校协作为主要 内容的“琴岛家校共育课程”,从“协同育人、畅通心桥、精准辅导、 博文博览”四个层面,通过智能平台进行资源推送分享和交流学习, 传播科学家教理念、共享适切家教方法、提升整体家教水平。

四、教学研究,促质量提升

深入推进“悦动课堂”项目,进一步开展轻负高质的改革研究, 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狠抓落实,提高质量, 使学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常规管理,做好质量监控 1.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落实教师岗位职责,加强教师课堂教学常

规的贯彻、检查与反馈。实行干部包干学科、年级制度,干部深入课 堂听评课,提高教师规范教学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2.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督导力度,促进常规管理向精细化迈进。 对教研组、集备组的日常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对集备记录、教师听课 记录、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采取月检、不定期抽查和问卷等方式进 行督查。

3.优化教学评价制度,促进教学管理向科学化迈进。建立教学质 量监控系统,定期进行科学的质量分析,坚持应用“增值数据”评价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提升优势、分析问题、找对措施,激发教师 工作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活跃化,深入推进“悦动 E 课堂”项目 1.组织全员进行减负及“悦动课堂”精神的理论学习和研讨。各

教研组要把“悦动课堂”作为本学期教研的重点,利用教研组活动重


点学习《中小学生减负措施》《2020 年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工作要点

(悦动课堂部分)》等上级文件并吃透精神,认真阅读关于问题教学、 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等的相关理论书籍,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积 极争取各学科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以助推研究工作的开展。

2.在教研组中开展“教研组课堂展示”“学科作业展示”活动。 每个教研组在集备的基础上推出 1-2 节“悦动课堂”组内展示课。展 示的重点要放到“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教学方式、核 心素养、学习共同体等方面。突出自主、合作、愉悦与灵动,追求课 堂教学活跃化,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推出优秀的学科作业进行全校展示。在作业形式、内容、时间、 批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坚持分层布置作业,科学设置作业, 探索个性化、实践性、可选择性、探索性的多元作业内容,减轻学生 课业负担,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3.以注重集备落实,分层指导教学,落实“一生一策”工作,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确保集备组和班级成绩的齐头并进。进行班教研 组分析会,了解同一班级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的策略,了解学生课堂 学习落实情况。各集备组集备和授课时要明确各层次相对应的目标, 明确学困生的课堂学习任务(一生一策),重点关注中等生的课堂学 习落实,指导学优生的课外强化训练。

4.制定出符合学校特色的“悦动课堂”教学模式。各教研组要 以此为基础,对标《课程标准》、对标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的特点 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提炼符合各学科特点的“悦动课堂”模式,继续 探索微视频助推悦动课堂的研讨、实践,固化琴岛课堂特色。以教研 促教学,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争创“青岛实验学校”。

(三)关注中考结业年级,狠抓提质减负 1.关注八年级教学质量。突出新中考特点,确定目标,加强命题

研究,提高命题质量,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确保学业成绩达到相关要 求,真正实现“提质减负”。


2.定期召开八年级质量分析会,认真分析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情况,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目标,积极倡导“三个有效”,即有效课 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

3.继续采用“常态听课、日常巡视、蹲点督导”三条管理监督管 理线来监控日常课堂教学。继续推进干部联系集备组制度,要加强对 集备、上课、训练、复习进度等教学环节的督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 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调整,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教师培养,促育人水平

(一)化强师德师风,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1.认真学习,签订责任书。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活动与落实《“清

廉从教 为人师表 争做四有好教师”》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深入开 展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单位工作首要位置, 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全员签订《师德建设责任书》,。

2.认真对照,开展自查整改。严格遵循《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 项准则》、市南区教师职业道德八条红线、《市南区教师违反职业道德 行为处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完善

《师德师风档案》,对照《准则》查找不足,深入排查存在的问题和 薄弱环节,使广大教职工自觉遵守《准则》,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 来育人,不忘初心,乐于奉献,关爱学生,廉洁从教。

3.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师德内涵。 结合教师节组织一次教师宣誓活动。通过教师宣誓活动,激发教

职工职业荣誉感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一次承诺活动, 签订新学期师德建设责任书,进一步坚定教师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

大力宣传和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优秀教师典型 事迹,做好庆祝第 36 个教师节活动。进行一次师德师风自查自纠。 根据师德师风学习、讨论和座谈、学生反馈的情况,认真梳理问题,


制定改进措施,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推动尊师惠师项目,

注重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切实为教师排忧解难、办实事;在生活上 加强对困难教职工帮扶力度,继续做好“送温暖”和“爱心一日捐”、 教职工互助保险、体检等工作。关注和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 利益,更好地发挥女教职工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的“半边天”作用。通 过尚师德、强师能,努力为打造学校教育特色。

(二)聚焦教育教学技能,开展分层培训 依托郭德利名班主任工作室对班主任团队开展班级管

理技能培训。依托学校班主任团队实际与需求,构建班主任培训课程 体系,在名班主任的带动指导下,使更多的班主任能够成为班级管理 的行家里手。

细化学校针对青年教师设计的“水之源”培训课程体系。青年 教师从教育、教学两方面进行拜师,提升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教育教 学技能,使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胜任教学岗位。

依托学校的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群体的研究氛围,使教师在研究 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培训中引入心理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团队 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师文化,使教师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 入到教育教学中。

六、安全保障,促平安校园

牢固树立“时刻准备着”的校园安全工作理念,以“坚持教育为 先、预防为主”为基本原则。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 安全工作的意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全员安全责任制。

(一)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组织建设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完善校园安全三支队伍建设,成立“专职保 安队伍”、“护学岗”、“护校队”三支队伍,并配备防护器材,定期开 展培训与演练。上放学重点时段校园内外安全护导。对校园内突发情 况安全事故进行紧急处置,确保师生人身及学校财产安全。

2.落实制度,责任到人。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全体干部教师严格 遵守岗位职责,在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结合学校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 研究,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法。每月开展安全检查。继续坚持《干部教 师值班制度、护导制度》,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日常安全管理工 作,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

3.主动联系,共同配合。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将 主动联系辖区的街道办事处、社区、派出所、交警中队等抓好治理工 作。

(二)抓实常规安全工作,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1.加强制度建设、预案演练和培训工作,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

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类安全工作制度和预案,确保全体 师生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每月举行一次 应急实践演练,提升安全防控能力,重视加强紧急情况下撤离、疏散、 逃生等安全防护教育,增强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2.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本着“开展安全教 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充分利用利用集会、国旗下讲话、班队 会等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 能训练,组织开展开学第一周安全教育周、9 月份安全教育月、 119 消防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微信公众号、安


全教育平台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每班每月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

行安全教育,期初和期末召开全体学生的安全教育大会。 3.加强进出校园的管理。科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强

门卫管理,严格外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规范来访人员入校制度,严 格落实 24 小时消防中控室巡逻和巡查制度,规范学生请假外出制度, 动态把握校园内部情况,预防和减少严重危害师生生命财产的违法犯 罪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4.注重平日安全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学校安全员、总务处 将继续进行每日巡检,针对校园监控、消防设施、教育教学设施等认 真细致的排查并在安全日巡表、安全工作日志上做好记录形成安全台 账,查找出校园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排除,做到防患于未然。 积极落实“三防”(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 宣传和教育工作,做好校园安全智能化建设、视频监控设备的维护和 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