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澳门路小学2024年秋季学期一年级周课时总数为26节。其中道德与法治每周2节,语文每周8节,数学每周3节,体育与健康每周4节,艺术每周4节,科学每周1节,地方与校本课程每周2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1节,劳动每周1节。
一年级课程设置
科目
|
周课时
|
道德与法治
|
2
|
语文
|
8
|
数学
|
3
|
科学
|
1
|
体育与健康
|
4
|
艺术
|
4
|
劳动
|
1
|
综合实践活动
|
1
|
地方与校本课程
|
2
|
周总课时数
|
26
|
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起点
|
教学要求
|
教学用时
|
我上学了
|
我是中国人
我爱我们的祖 国
我是小学生 我爱学语文
|
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 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对小学 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愿 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能用简单的字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
能专注地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 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
|
1.通过听读句子,观察图画,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中国,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 多民族的国家,能说说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2.观察图画,听读儿歌,说说成为小学生的喜悦;认识老师、同学,初步了 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3.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初步学会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 方法。
4.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能初步说说语文学习的快乐。
|
5 课时
(第一周)
|
第一单元
|
【识字】
天地人
金木水火土 口耳木手足 日月山川
【语文园地一】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口语交际
和大人一起读 【快乐读书吧】 读书真快乐
|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能初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知道汉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汉 字学习的兴趣。
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直观形象的 画面有一定的兴趣,能借助图画或生活 中的事物,感受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初步学会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 法,有主动写字的愿望。
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 话,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节奏地朗读儿 歌,感受儿歌的韵味。
有和大人一起读书的经历,初步感 受阅读的快乐;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 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 意义。
|
1.认识 28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和 7 个笔画。
2.学习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韵语识字、看图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
字方法识字。初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3.朗读课文。背诵《金木水火土》。
4.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读书和写字的习惯;大声说,让别人听 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5.学习谜语诗,会认 5 个字,会写 4 个字和 1 个笔画;能区分 3 组形近字。 6.了解汉字“从上到下 ”“先横后竖 ”的笔顺规则,能按规则正确书写。
7.朗读、背诵《咏鹅》。
8.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剪窗花》。
9.和大人一起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并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
13 课时
(第二、三周)
|
教材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起点
|
教学要求
|
教学用时
|
第二单元
|
【汉语拼音】 ɑ o e
i u ü b p m f dt n l
【语文园地二】 识字加油站
用拼音
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和大人一起读
|
知道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有学习拼 音的兴趣。
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有 丰富的想象力。
会认学过的生字,并能利用已有的 生活经验,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
初步学会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 法,能按笔顺正确书写。
愿意和大人一起读书,能感受阅读 的快乐;能说出所阅读故事的主要内容。
|
1.正确认读ɑ 、o、e 等 6 个单韵母, b、p 等 8 个声母,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 方法,正确拼读声母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2.认识四线格正确书写 6 个单韵母、8 个声母。
3.认识“爸、妈 ”等 6 个生字, 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学过的拼音字母; 会拼读“bà bɑ 、mā mɑ ”等 5 个音节词。
4.借助拼音和教师的示范,朗读儿歌《小白兔》;背诵古诗《画》。 5.认识拼音本,会认 8 个字,会写 2 个字和 1 个笔画。
6.能读准音节的声调;能区分 2 组形近字母,区分易混淆的音节词。 7.能认读学过的生字,知道拼音能帮助识字。
8.在大人的帮助下,阅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了解故事内容;了解课外阅读 的基本途径。
|
10 课时
(第四、五周)
|
第三单元
|
【汉语拼音】 g kh
j q x
z c s
zh ch s h r y w
【语文园地三】 识字加油站
用拼音
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和大人一起读
|
愿意学习拼音,知道汉语拼音有四 个声调。
能根据口语经验和认识的汉字认读 拼音。
初步具有将识字和拼音的学习融为 一体的意识。
初步学会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 法,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拼音字母。
主动和大人一起读书,能感受阅读 的快乐;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 说出自己的看法。
|
1.正确认读 g、k、h 等 13 个声母,y、w2 个隔音字母,yi、yu 等 10 个整体 认读音节,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声母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2.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13 个声母和 2 个隔音字母。
3.认识“哥、弟 ”等 20 个生字,会写 2 个字和 1 个笔画。会拼读“gège、dì di ” 等 14 个音节词。
4. 借助拼音,朗读儿歌《说话》《在一起》《过桥》《绕口令》《哪座房子最漂 亮》;能积累带数字的四字词语。
5.了解课程表中的课程名称,认识“文、数 ”等 10 个字,会写“午、下 ”2 个字。
6.能通过多种方式摆字母,记忆拼音的形。 7.正确辨读平、翘舌声母组成的音节。
8.能正确拼读 6 个音节词,并根据拼读词义做动作;能借助拼音和图画认读 词语,初步学习量词。
9.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 活动方式。
|
12 课时
(第六、七周)
|
教材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起点
|
教学要求
|
教学用时
|
第四单元
|
【汉语拼音】 ɑ 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
ɑn
en in un ün
ɑng eng ing ong 【语文园地四】 识字加油站
用拼音
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和大人一起读
|
能正确拼读声母和单韵母组成的音 节,知道借助情境图学习拼音,有将识 字与拼音学习结合起来的意识。
能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 韵味。
喜欢和大人一起读书,感受和大人 一起阅读的乐趣;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 的美。
|
1.正确认读 8 个复韵母,1 个特殊韵母,5 个前鼻韵母,4 个后鼻韵母,6 个 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声母和复韵 母组成的音节。继续借助情境图学习拼音。能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 节。
2.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5 个音节词。
3.认识 22 个生字。会拼读 17 个音节词。将识字和拼音的学习融为一体,体 会拼音学习的价值。
4.借助拼音和教师的示范,朗读《洗手歌》等 5 首儿歌;背诵古诗《悯农》 (其二),懂得要爱惜粮食。
5.认识表示生活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2 个字和 1 个笔画。 6.能区分读音相近的音节,读准音节。
7.能辨别 ie和 ei、iu 和ui这两组形近的复韵母,并正确拼读音节词。 8.能正确拼读常用物品的音节词。
9.能读记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表;能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 音节;知道自己的名字是由哪些音节组成的。
10.会读由“车 ”组成的 7 个词语。会说与“车 ”有关的词语。 11.能正确拼读 4 个音节词,并根据拼音写字。
12.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小鸟念书》,感受和大人一起阅读的乐趣。
|
16 课时
(第八、九、十周)
|
第五单元
|
【课文】 秋天
江南
雪地里的小画 家
四季
【语文园地五】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口语交际
和大人一起读
|
用普通话朗读,会倾听、模仿别人 的朗读。
能借助已知的方法或联系自己的生 活经验识记汉字。
学会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能按一定的笔顺正确书写。
能根据提示向他人做简单的自我介 绍,愿意与对方交流,有主动交往的想 法;并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说 话的语气。
喜欢和大人一起读书,感受和大人 一起阅读的乐趣;有较好的主动阅读的 习惯。
|
1.认识 42 个生字、7 个偏旁和 1 个多音字;会写 17 个字和 6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四季之美,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认 识自然段。
3.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4.背诵《秋天》《江南》《雪地里的小画家》《四季》。
5.认识 6 对反义词,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和 1 个笔画。
6.正确认读 12 个词语,并能运用其中的词语说出自己喜欢的季节。 7.能展示并认识姓名中的生字,产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兴趣。
8.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初步懂得要珍惜时间。
9.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对方交流。增强主动交往的意 识。知道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 ”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和交际礼仪。 10.和大人一起读《拔萝 卜》,了解故事内容,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
12 课时
(第十一、十二周)
|
教材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起点
|
教学要求
|
教学用时
|
第六单元
|
【识字】 对韵歌 日月明 小书包 升国旗
【语文园地六】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和大人一起读
|
认识象形字,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 说汉字以象示意的特点。
能借助已知的方法或联系自己的生 活经验主动识字。
学会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能按一定的笔顺正确书写。
能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能通 过反复练习读通文章。
喜欢和大人一起读书,能根据故事 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 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
|
1.认识 42 个生字和 5 个偏旁,会写 20 个字和 3 个笔画。能发现各组词语的 排列规律,并尝试运用有关词语。
2.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 识字方法进行识字,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初步感知偏旁表义 的构字规律。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3. 能说出自己知道的职业,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2 个字。 4.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5.了解汉字“从左到右 ”“先撇后捺 ”的笔顺规则,能按规则正确书写。 6.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对韵歌》《升国旗》;背诵《古朗月行》。
7.感受谜语诗描绘的景象;养成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 道理;受到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
8.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
|
13 课时
(第十三、十四周)
|
第七单元
|
【阅读】 小小的船 影子
两件宝
【语文园地七】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口语交际
和大人一起读
|
喜欢观察自然界、生活中的现象, 热爱自然和生活。
认识会意字,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 说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特点。
能借助已知的方法或联系自己的生 活经验主动识字,愿意分享识字成果。
学会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能按一定的笔顺正确书写,初步养成良 好的书写习惯。
愿意与他人交流,并能考虑他人的 感受,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
喜欢读儿歌,知道儿歌的生动有趣。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阅读 的感受;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 想法。
|
1.认识 32 个生字、6 个偏旁;会写 15 个字和 1 个笔画。 2.仿照例子,积累和拓展带叠词的偏正短语。
3.学会用“前、后、左、右 ”4 个方位词说话。 4.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动手和动脑的重要性。
5.朗读课文,背诵《小小的船》《两件宝》 以及关于方位的儿歌。
6.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读好词语中的轻声,会认关于亲属称谓的 5 个 生字,会写“爸、妈 ”2 个字。
7.能区分弯钩和竖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不同,并 正确书写。
8.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字,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进一步 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9.朗读、背诵、积累谚语,了解谚语蕴含的道理。
10.能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 人交流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11.运用学到的课外阅读方式和途径,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和大人一起分角色 读故事《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
11 课时
(第十五、十六周)
|
教材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起点
|
教学要求
|
教学用时
|
第八单元
|
【阅读】 比尾巴
乌鸦喝水 雨点儿
【语文园地八】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口语交际
和大人一起读
|
能借助已知的方法或联系自己的生 活经验主动识字,初步养成自主识字的 习惯。
学会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能按一定的笔顺正确书写,养成良好的 书写习惯。
能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有一定的朗 读能力,并能根据提示找到文中的明显 信息。
知道一定的课外阅读方式和途径, 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愿意分享阅读成 果。
|
1.认识 35 个生字、6 个偏旁和 3 个多音字;会写 14 个字和 2 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3.积累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积累有生字拓展的新词。
4.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符号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5.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6.朗读课文,背诵《比尾巴》 以及古诗《风》。
7.初步了解汉字的上下结构,将汉字按结构进行归类;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8.学习写新年贺卡,能给家人或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
9.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培养 自主识字的习惯。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 ”“先外后内 ”的笔顺规则,在田 字格中正确书写。练习正确执笔、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0.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讨论,能选出自己喜欢的方 法,并说出理由。
11.运用学到的课外阅读方式和途径,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试着把《春节童谣》 读给大人听,理解春节的习俗体会过年的快乐。
|
10 课时
(第十七、十八、十九周)
|
乐考:识字与识词;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
第二十周
|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起点
|
教学要求
|
教学用时
|
主题活动
---我的
幼儿园
|
在具体的情境中, 回顾 自 己在幼儿 园经历 的 与数 学 学习相关的活动, 唤起数 学 学习感 性认识和 学习经 验,激发进一步学 习数学的兴趣,逐 步养成 良好的数 学学习习惯。
|
在幼儿园阶段参加过与数学学 习相关的活动,能按照要求内容或规 则进行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 和学习经验;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 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 决问题的乐趣。
关注自己与身边事物,能借助图 画或语言表达对身边事物的感性认 识,会与伙伴分享自己的认识和感 受。
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 人讲话,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 问;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别人讲话 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知道别人的想 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 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 由。
|
1.能结合个人学习和生活活动,通过具体情景唤起数学学习感 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尝试运用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词语,能比较清晰地描述幼儿园 和学前生活中的数学活动内容, 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数、数 量、图形、方位等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 3.能说明或演示自己玩过的数学游戏内容和规则,在教师的协 助下能带领同伴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在活动中能主动表达, 与他人交流,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
5课时
第一、二周
|
— 13 —
教材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起点
|
教学要求
|
教学用时
|
第一单元 快乐的课 堂---1-5 数的认识 和加减法
|
1.1-5 各数的认识 2.1-5 的序数含义 和大小比较
3.5 以内的加法
4.5 以内的减法
|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数 数经验,能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 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 切相关的数的信息。
能够把“ 数 ”与 “物 ”对应起 来,感受到“数 ”能表示物体有多少 个,但还没有熟练掌握科学的数散乱 物体方法。
处于直观动作思维阶段,在处理 数学问题时高度依赖具体的实物操 作和直观体验,比如通过数手指、实 物移动等来理解和计算数量。
大部分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 或技能,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解 决自身所面临的数散乱物品、用抽象 的图形表示数的问题,有了初步的问 题解决能力。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极 高,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
1.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 1-5 各数的意义,经历从现实情境 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 1-5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 序,能认、读、写 1-5 各数,能对 5 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了 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表示 1-5 各数的大小关系,形 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2.通过实物操作、学具表征等活动,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 能描述加减法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知道减法是 加法的逆运算;探索 1-5 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能熟练口 算 1-5 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3.能在简单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 1-5 数和数的运算,合理 表达简单的加减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并能解释计算结 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 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4.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逐步养成认真 倾听、思考、表达、书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学习数学的乐 趣。
|
9课时
第三-五周
|
— 14 —
教材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起点
|
教学要求
|
教学用时
|
第二单元 走进花果 山
---6-10 的认识和 加
减法
|
1.6、7 的认识和 加减法
2.8、9 的认识和 加减法
3.0 的认识和加减 法
4.10 的认识和加 减法
5.10 以内的连加、 连减
6.10 以内的加减 混合运算
|
有了一定的从数量抽象到数的 活动经验和学习经验,认识了 5 以内 各数。
可以用一一对应或数数的方式 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用符号表示 1-5 数的大小。
可以有序地对 1-5 各数进行分解 与组合。
可以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整体与 部分的关系,进而建立加减法运算的 意义。
能够运用学具操作、画一画等方 法,尝试对数学问题进行表达,探索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1 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 6-10 以内数及 0 的意义,经历从现 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 6-10 及 0 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 物的顺序,并能认、读、写 6-10 以内各数,能用“ = ”、“> ”、 “ < ”这些符号表示 10 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发展初步的数感和 符号意识。
2.能熟练口算 6-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能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连 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3.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 学的乐趣。
|
18课时
第六-十一周周
|
第三单元 创意拼搭 ---认识 立体图形
|
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球
|
在生活中感受到各种物品的形 状特征,并尝试识别和描述,能按形 状分类整理物品。
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 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 图正确取放物品。
|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在拼、摆、摸、滚等操作活动中,初 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能辨认和区分 这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2.经历对立体图形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能根据描述的特征对 图形进行简单分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认识图形的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感受立体图形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
2课时
第十二周
|
— 15 —
教材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起点
|
教学要求
|
教学用时
|
智慧广场 ——简单 的重叠问 题
|
借助直观 图解 决 简单的重叠问题
|
能够运用学具操作、画一画等方 法,尝试对数学问题进行表达,探索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提出 猜想,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 测,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 号记录。
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
1.会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方 法。
2.感悟直观图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 观和应用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沟 通意识。
|
2课时
第十三周
|
第四单元 漂亮的粘 贴画
---11-20 各数的认 识
|
1.11-20 各数的认 识和大小比较
2.20 以内加减法 (不进位、不退位)
|
经历了从数量抽象出 1-10 各数 的过程,能用 1 个 1 个数、2 个 2 个 数等多种数法数 1-10 各数。
知道 10 个一是 1 个十,能用小 棒、计数器、数字符号等多种形式表 征 10。
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能熟练口算 10 以内数的加减计 算。
能根据同一幅情境图写出四道 相关加减算式,知道加法和减法的互 逆关系。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 趣。
|
1.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 11-20 各数的意义,体验从数量到 数的抽象过程,能用 11-20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能认、读、写 20 以内的数,能说出“个位 ”和“十位 ”上的数 表示的数值,会比较 11-20 各数的大小,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 号意识。
2.能熟练口算“ 10 加几 ”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 的名称,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3.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 11-20 数和运算解决问题,进一 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 意识。
4.经历用 20 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 系,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
5课时
第十四、十五周
|
— 16 —
教材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起点
|
教学要求
|
教学用时
|
主题活动 ---找找 身边的数
|
通过真 实找身边 数的活动,在丰富 的情境 中感受数 的具体含义,获得 一些初步 的数 学 活动经验,形成初 步 的数感和应用 意识。
|
能用 1-20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或事物顺序。
能认、读、写 20 以内的数; 能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进行表 达或交流,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 联。
通过课外实践和文化广角,积累 了在生活中找数的活动经验,了解了 “0”的产生历史, 了解了算筹表示 数的方法。
|
1.在熟悉的生活场景或事物上寻找学过的数,感受数在现实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
2.借助看书或上网等方式查找数的来历,了解数的产生历史、 古人记数有多种方法,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3.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一定的好 奇心,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 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在他人的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 数学活动中的成功。
|
3课时
第十六周
|
第五单元
我爱读书 ---20 以 内的进位 加
|
1.9 加几
2.8 加几
3.7、6 加几
|
能将 10 以内数进行分解与组合。
认识了 11-20 各数,知道十几是 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熟练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能操作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探 究计算方法,并用算式记录操作过 程。
能利用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想加算减。
|
1.能熟练口算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2.经历探索 20 以内进位加法算理与算法的过程,感悟由9 加几 的计算方法类推出8 加几、7 加几等的计算方法,形成初步的推 理意识。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 20 以内 的加法,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体会解 决问题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 和应用意识。
4.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
9课时
第十七-十九周
|
— 17 —
教材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起点
|
教学要求
|
教学用时
|
智慧广场 ——移多 补少问题
|
借助直观 图解 决 移多补少问题
|
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 的多少。
能借助学具操作或画图等方式,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 想办法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有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 的信心。
|
1.能借助学具操作和画图的方法,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 解决“移多补少 ”问题。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借助直观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益处,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2课时
第二十周
|
乐考:运算能力、数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创新意识、符号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