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08713
在线人数: 11681

六年级数学十一月质检反思

发表时间:2004-12-13阅读次数:2149

 

 

本次测查全区30所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参与,由中心统一命题,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理念,题目内容以“愉快的圣诞节为主题贯穿始终,贴近生活,题型灵活。既考查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次测查我们本着认真、严肃的态度,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多数学校也能按照区统一规定的评分标准来较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此次测查的公正性。

    下面让我们就这次测查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作一简单的全区分析,希望老师们能根据我们分析的情况结合自己本校的实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

六年级数学十一月质检情况汇总

2004127

全区

平均

优秀率

达标率

概 念

计 算

走进生活

按要求做

51.7%

89.8%

78.3%

81.2%

82.5%

81.5%

质量简要分析:

收获:

通过这次测查可以较清楚的看到: 1、学生对概念、计算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基本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掌握了计算技巧的运用。说老师们在教学中重视方法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多数学生较好的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能找准单位“1”,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例如应用题的235小题正确率很高。3、按要求做,多数学生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说明学生对这种题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能看出老师们在平日的教学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发现问题

通过这次质量检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逐一进行调整。

1、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是计算的灵活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结果失误较多,究其原因学生的计算基本功不过关,例如: ÷( )由于学生受乘法分配率的负迁移的影响,导致学生出错较多。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平日的教学中从基本的计算入手,加强计算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2、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计算结果不化简、解方程落“解”字、不写计算过程、审题不认真,以至不能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例如选择题的第1题,列式计算的第13小题)等问题,都从这次测查中暴露出来。老师们应该从平日练习入手,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学习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3、本次测查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从反馈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例如填空题的第81112小题,选择题45,应用题的第46小题,这一些题目比较灵活,贴近生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填空题的第12小题,学生不理解图中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面积之间的关系,因此出现了14结果;应用题的第4小题是本次测查出现错误最多的地方,对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不透,找不对单位“1,导致连接混乱的错误。应用题第6小题,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工程问题,对于其数量关系理解不够,因此不能正确进行解答。学生面对这些题目的时候,不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题目内容,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思维不够灵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太单一思维陷入定势,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因此教师们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创设生活中的情景进入课堂,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生活中的数学。

改进措施

建议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还应根据课改精神,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情境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例如遇到问题学会用画线段的形式帮助理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平日练习增加一些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决策的问题,注意加强学生对题目含义的深层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