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41932
在线人数: 2116

析“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的“大智”

发表时间:2005-03-30阅读次数:1805

    《将相和》(人教版第十二册)一文共写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的爱国精神和大智大勇。“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则充分展示了蔺相如的“大智”。

一智:以宝璧有瑕为由,取回璧——显出了“随机应变”的机智。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将和氏璧献于了秦王。秦王“双手捧璧”爱不释手又赞不绝口,却“绝口不提”以城换璧之事。秦王之表现,彻底揭开了其“以城换璧”的神秘面纱。原来,秦王所说的要以城换璧,现在看来只是欲想方设法把璧据为己有罢了。其贪婪野心昭然若揭。蔺相如见此情景,立即以“璧上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为由,轻而易举地顺利将和氏璧“夺”了回来。

蔺相如能根据当时秦王的表现及当时的具体情况做出快速而精确地分析,然后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可以看出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在眨眼之间能想出如此妙着,实乃智慧非凡。

二智,以假意撞璧为由,护住璧——显示了“以攻为守”的才智。

蔺相如拿回和氏璧之后,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那么,在凶狠狡诈的秦王面前,在猛将云集的秦宫中,要想护住重新取回的和氏璧,可谓“难于上青天”。

在这千均一发的关键时刻,蔺相如急中生智,充分利用秦王对和氏璧的酷爱,以“撞璧为由”来要挟警告秦王:不要“强取硬夺”,否则“就和璧一块撞碎在柱子上”,让和氏璧粉身碎骨,那样就永远也得不到心仪已久的和氏璧了。

这种“以攻为守”的策略,表面看来是要撞璧,实际上是为了护住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同时也为完璧归赵做准备。事实上,蔺相如是绝对不会撞璧的。首先,如获至宝的秦王不会让他撞;再者,蔺相如临来秦国之前也说了,如果秦王不肯交出十五座城,他一定把璧送回去。所以,假意撞璧,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和氏璧。以“撞”为“护”,以攻为守,这一招可谓妙不可言,又一次显示了蔺相如的惊人才智。

三智,以举行典礼为由,送回璧——显出了“见机行事”的智慧

蔺相如因在前面早已看穿了秦王妄想骗取和氏璧的险恶野心,知道秦王毫无诚意,所以,当秦王让人拿出地图,欲把十五座城指给他看的时候,他一点也不为所动,而是见机行事,想出了一个要举行盛大典礼的好计策。以举行盛大典礼为托辞来拖延时间,从而为派人化装送回和氏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找这个举行典礼的借口,蔺相如就不会有送回和氏璧的足够时间,没有时间,和氏璧仍然有重新落入秦王之手的可能。可见,为了真正达到完璧归赵的目的,蔺相如步步为营,见机行事,显示了令人叹服的过人才智。

四智,以理服人,保安全——显示了“先发制人”的智慧

蔺相如在举行典礼的那天,面对强大的秦王,胸有成竹,毫不畏惧,他大大方方地主动出击:“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和氏璧送回来,决不失信……”由于他对国家利益、无价之宝等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十分周密,所以,他在秦王面前有理有据、句句包含真诚的慷慨陈词,让众人心服口服,更令秦王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且无懈可击。 

他先发制人的一番高论,占得了先机,终于如愿以偿地做到了完璧归赵,保住了无价之宝和氏璧;更没有让狡猾的秦王找到动兵的理由,维护了赵国的利益;而且自己也被客客气气地送了回来,很好地保全了自己。

综观整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在其它人都不知所措的情况下,他主动请缨去了秦国,整个完璧归赵的过程考虑周全,汤水不漏,妙计叠出,把事情做得那么完美无缺,充分显示了其惊人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