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整理教材分析
回顾整理
——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对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统计等知识。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教材结构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该部分内容以五角星为轴心,外面分成了五个板块,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别进行了回顾与整理,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体会各板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这是总复习的核心部分;另一部分是综合练习,是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使复习与整理在练习中得到具体落实,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查缺补漏,提高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评价与反思。
三、教材解读
1、中间:对全册内容的简要回顾。两个同学的对话功能各异:“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内容有……”这是引子,“这么多内容,咱们来整理一下吧!”这句话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单元中去,也就是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2、左上角: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1)以解决“阳阳每天上学用12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从学校到少年宫需8分钟,每分钟走多少米?”为切入点。
(2)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估算、口算、笔算,用乘法算、除法算。
(3)对计算法则的复习隐含在对话中。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法则,教材在新授中是以学生的对话出现,本版块仍采用学生的对话来加以提示“笔算乘法应注意……”,“笔算除法应注意……”,并没有出现法则,其实就是点明要求教师要进行计算法则的复习。
3、左下角: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对称的知识。
(1)以学生的谈话“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还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为切入点。
(2)以“我会算学校草坪的面积。”“我是这样整理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完成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元的复习。
(3)以“关于对称图形我还知道……”来提醒学生进行对对称图形的复习。
4、右上角: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以学生的话“生活中处处有小数”引导学生对小数进行回顾。通过观察蔬菜价格表,求“1千克西红柿和1千克生姜一共花多少钱”,这一具体问题,系统复习小数加减法。
(2)以“大白菜的价格最低,香菇的价格最高。”这句话引导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比较进行复习。
5、右边中间:复习年、月、日的知识。
以学生整理回报的形式引入对年、月、日的复习。
6、右下角:复习统计的知识。
(1)以我国青少年平均身高的变化和小学三年级学生平均身高为话题,引入对统计知识及求平均数内容的复习。
(2)通过统计和计算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这一具体内容,系统复习求平均数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好回顾。
首先让学生对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回顾,这个回顾虽然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回顾,但这个环节很重要。然后再以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求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学校到少年宫需要的时间、计算草坪的面积、一共花的钱数、平均身高等主题情景为素材,从解决问题入手,回顾每一知识板块的主要知识点,并结合“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应用,使知识达到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益。
2、加强对回顾整理方法的指导。
(1)全册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可以利用回顾整理中的素材为线索,对全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也可以以本册的目录为线索进行回顾整理;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回顾整理。教师应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
(2)数学知识之间联系密切,系统性强,学生获得数学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学会树立归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自主整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分类,比较反思,加深理解,使学生学会按知识体系分类整理的方法,但要求不要过高。
3、回顾整理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的空间。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思考、回顾,教师还要注意采取引导、点播、提示等方式,要使学生通过回顾整理知识达到纵的成线。横的成片,像渔网似的,形成知识网略。
4、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自觉查缺补漏。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不同。在复习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觉查缺补漏。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个别辅导,
五、综合练习
本册综合练习共安排了26道练习题,“我都学会了吗”安排了4道练习题。下面就部分练习题作一简单分析。
第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求礼堂的座位够不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练习时教师不要过早的提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此题可以这样解决:35×9=315(人) 16×21=336(个) 315<336 够坐。还可以这样解决:16×21=336(个) 336÷9=37(人)……3(个) 够坐。
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合理都可。
第8题,是一道选做题,这道题目是渗透镜面对称,可以让学生拿面镜子试一试,再来完成该题。千万不要教深了。
第9题,是估计、计算部分人民币的面积。在练习时,为了使学生估计得准确,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提前做好同人民币同样大小的纸来代替。
第12题,是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设计方案。最后让学生讨论喜欢哪种设计方案?为什么?
第16题,是复习年、月、日,24时计时法的题目。以小朋友出生纪念卡的形式出现,使知识的复习具有了很强的趣味性。要注意让学生从纪念卡上获取有关时间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出生卡,并在小组内交流。在比较谁最大?谁最小时?首先看年,如相同再看月,如又相同再看日,如又相同再看时。
第20题,是以购书的形式复习小数加减法的题目。该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可以作一步的小数加法,也可以作连加。如果用减法做也是可以的。
第21题,是以在海水浴场游泳的情景复习统计知识的题目。本题是让学生根据各游泳去水深情况在统计图上涂一涂,并求出海水浴场的平均水深。最后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在练习时教师要结合本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24题,是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完教材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26题,是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题的解法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均可。
“聪明小屋”是供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学生容易算成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减去正方形花坛的面积,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去掉2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才是草坪的面积。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解答。
“我都学会了吗?”是在总复习后的自我检测。
第1题,检测学生对乘除法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教师要结合数据对学生进行节约矿产资源的思想教育,还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第2题,检测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道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不要只拼一种。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谈谈自己的发现。(面积不变,周长变化。)
第3题,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4题,检测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对复习课的教学建议:
通常,我们把数学课的基本类型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中,这三种课型的比例约为3:2:1,复习课占了15%。期末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
(一)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
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指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钻研教材备课时要实现考虑清楚:学生的思维会在什么地方卡壳,应该创造哪些条件让他们“摘到桃子”,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习新知的时候,哪些知识内容是学生不易掌握或者易混的等等,这一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充分调动起来,是否都能积极思考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每个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否真的都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的课前、课后,老师们都可以问问自己、问问学生。
在复习时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知识让学生梳理,要以复习目的为依据,组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疏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
2、错误让学生剖析。无论教师怎样防范,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纠正错误,教师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剖析错误,并纠正错误,这样往往比正面讲解印象深刻。
复习阶段,“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矛盾尤为突出,如果复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越来越难,就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复习兴趣受到抑制,产生厌学情绪,加重心理负担,所以一定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于优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课外兴趣题,创造出班级的研究氛围。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小组内形成“一帮一”或者“二帮一”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毫不吝啬的给于及时地评价,鼓励学生的互帮互助的精神,使之也成为班级学习进步的一种氛围。
(二)在复习之前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
制订复习计划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课标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要把握好教材,找准教学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教师要能够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首先根据教材的单元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大领域来进行综合练习。
(三)复习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非常重要
在新一轮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老师们在复习课的教学观念上有了极大的变化,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更加关注整合。在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如何让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或现实背景下的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来掌握深化知识。
我们说,数学能力,归根结底表现为对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水平,复习阶段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相应的认知基础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正当时机,这反映了数学教学的重要内涵。如本节课的复习,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知识的复习融入到解决绿化社区的一系列问题之中,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梳理知识,充分显现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四)复习课的教学体现了努力促进学生认知优化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突破了传统复习课教学过度地把落脚点定位于“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并进行大量操练的做法,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和关系的勾勒,让学生自主构建网络,发现联系,深化对知识彼此间内在关系的理解,从而促进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如本节课中对长方形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对面积单位间的比较,都是关注于知识“内化建构”的复习定位,是一种对学习过程认识上的提升,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五)在复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对方法、策略的选择。
自主、合作、探究是“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的地位得到了强化。复习课的真正效率是什么?不仅仅是教师预设的练习完成了多少,因为“一刀切”的计划性练习对每位学生来说未必都是合适的,重要的是每个人在课内的发展和创造。许多老师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无论是整理、练习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注意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复习中的自主探究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寓知识方法的再现于自主整理之中。如在复习乘除法计算的知识时,可以请学生小组合作对本学期所学习的乘除计算进行归类整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梳理。有的小组采用结构分类的方法进行整理,而有的小组则采用表格罗列的方法进行整理,尽管方法不同,但都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体现了探究过程的个性化。把学生的自主整理与方法的复习点拨融为一体,起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具体复习指导:
第一单元:
应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乘法进行验算。会解决连除、除加、除减(包括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问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重点练习题目:
1、直接写得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整十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如书86页第1题中相关题目。
2、竖式计算,如书第4页第3题、第8页第3题、第86页第3题相关习题
3、脱式计算,如书第11页第3题、第15页第2题
4、解决问题,如书第8页第2、4题,第12页第5题,第13页第10、1
题,14页回顾整理中的题目、第16页第6题。
第二单元:
学生应该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重点练习题目:
书第20页第2、3题,第87页第6、7题。
第三单元:
能正确熟练口算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式题,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会解决简单的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重点练习题目:
1、直接写得数,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如书26页第1题。
2、竖式计算,如书第27页第8题、第30页第4题、第33页第3题、第86页第3题相关习题
3、脱式计算,如书第31页第6题
4、解决问题,如书第30页第2题、第31页第7题、第35页第10题、第37页第3题、第39页第14、15题、“我学会了吗”中的题目、第91页第24题
第四单元:
在复习中,学生能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
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练习题目:
1、填空:如书44页第5题、第48页第2题、第49页第5题、第53页第2题、第88页第10、11题
2、动手操作:书44页第4题、第51页第4题
3、解决问题:如书49页第6、7题,第50页第2题、第51页第3题、第54页第4题、第88第13题
第五单元:
学生通过复习能熟练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进一步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
重点练习题目:
1、填空: 如书第59页第1、3题,第60页第4题、第63页第2、3、4题,第64页第6题
2、解决问题:第65页第2题
第六单元:
学生会熟练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填空:如书68页第3、4、5题,第69页第9题、第89页第15、17题
2、计算:如书72页第1题、第89页第18题
3、解决问题:第72页第2题、第90页第19题
第七单元:
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重点练习题目:
解决问题:如书第78页第4、5、6题,第80页第10题、第90页第21题。
本次检测主要分为四大板块,依次为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及解决问题。第一板块主要检测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口算、竖式计算及脱式计算的掌握情况,第二板块主要检测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概念的理解与灵活应用,第三大板块主要检测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第四大板块主要检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重要通知:
1、各校三年级老师请将 “每人精备一节课、大家资源来共享”活动评议表于7月3日前送交中心办公室。
2、大学路小学焦军姿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份期末综合练习卷,在我们三年级数学共享专栏:172://17.252,大家可以下载进行练习,也非常欢迎老师们将自己学校的练习卷挂在共享专栏,大家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