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49848
在线人数: 725

浅谈维持初一新生体育课堂纪律技巧

发表时间:2007-01-10阅读次数:3934

  要:从分析初一新生体育课违纪的动因入手,全面剖析了学生违纪的主客观因素,阐明了初一新生违纪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指出纠正学生违纪的错误要从学生的行为礼仪、道德规范、学生心理以及教材革新入手,以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为主要手段,以营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为辅,充分发挥纪律技巧,使初一新生尽快由小学生向初中生角色转变。

关键词:违纪动因;课堂纪律技巧;效能

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认为令人身心舒畅的课堂环境、学生遵守纪律对于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为了维护这样的环境,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对行为负责并且积极地相互交往。这种影响常常被称为“纪律”。过去,维持纪律的技巧总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是苛刻的。它们能使学生遵守纪律,但是也在学生身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恐惧、丧失动机、对体育教师厌恶等。而今,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这种方式已不合时宜了。取而代之的是维持纪律的技巧,它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指导,同时让他们对体育老师和体育课抱有积极的态度。

一、初一新生体育课违纪的动因

初一新生刚来到新环境会有努力向上的意识,在头两周的学习中会较有耐心的听教师讲课,而到了第三周,初一新生对新的环境有所适应,受不良的环境影响激发出自身不良的品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过度表现的乱插嘴,制造笑料以扰乱课堂纪律;蔑视权威,拒绝按照教师要求去做;身体和言语侵害教师和同学,掩盖脆弱的自尊;心不在焉,随意讲话,经常离开队伍。如果仅从表面现象来批评学生,并没有使学生发现自身问题,更无法激励学生努力改正错误。教师应当对学生课堂上表现出的违纪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学生违纪行为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

 

1、无约束的环境滋生插嘴习惯

初一新生的违纪行为与过去的行为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好表现自我,总想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在课堂教学时没有对插嘴现象及时制止,而在家庭里孩子与长辈讲话又不讲什么礼仪的话,随意插嘴便渐成习惯。进了初中后,学习任务加重,教师为了赶进度会疏忽纪律的约束,这样学生便有了助长插嘴习惯滋生的条件。学生插嘴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但并非绝对无益,插嘴表示学生对课堂教学还是关注的,插嘴的学生还是动脑筋的,他们比思想开小差,对课堂教学全无兴趣的学生要强得多,只是在他们眼里,插嘴算不上什么错误,相反,插嘴似乎还是一种应当受到表扬的行为。在课堂上,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并不可能做到给予学生充分表达个人思想观点的机会,而学生表现欲又如此的强烈,这就必然造成插嘴现象。初一新生在第一节体育课上并不会表现出过多的插嘴现象,但如果出现插嘴现象,而教师未能给予及时批评与引导,那么插嘴习惯就会象电脑病毒一样蔓延开来。

2、学生素质的差异引发个别学生对基础教材的蔑视

初一新生来自不同学校,各个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也不相同,学生对于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难度也有不同的认识。在教乒乓球时,会打球的学生不屑一顾,不听动作要领,甚至影响别的学生听课。在他们看来,乒乓球基本技术早已掌握,无需再听老师讲解,至于别人的需要与他无关。这种行为并非只在乒乓球教学中才有,其他项目同样存在,如篮球教学、足球教学、田径教学等。在这部分专项能力较强的学生看来,与其听老师讲课不如让他自己练习,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所表露出的对教师的蔑视行为已经对课堂教学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他学生会效仿他们的行为,在某一专长的运动项目学习中也抱着轻视教师工作的态度。某些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懒散,对本来素质较差、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刺激。因为表面上看,懒散的人也能有很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充分说明了先天因素的决定作用。如果素质差的学生经努力也不能超过那些懒散而又素质好的学生,便会担心遭到更多的耻笑。因此,对于基础体育教材的蔑视不仅会发生在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身上,也会发生在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身上。

3、自尊缺失引发学生对教师的顶撞和学生间的争斗

严重的违纪行为莫过于学生对教师的言语顶撞和对同学的身体和精神的攻击。学生在体育课上与教师发生顶撞多半在教师采取严厉的纪律措施之后,比如在有很多人讲话时,专门点了某个学生的名,并当众提出了严厉地批评。学生对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的指责多感到羞辱,会认为教师不公,各人表现出的行为不一。如果是经常受到教师批评的同学,就会感到教师不公平,总是点他的名,为此而迁怒于周围的同学。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自尊心相当的脆弱,他们很难接受老师的批评,尤其是多人犯了同样的错误,受到指责的却是他一个时,自尊心将受到更严重的伤害。教师如果不能在其意识到并改正错误后及时给予表扬的话,那么前面维持纪律的批评指责便不会有预期的效果,同时会在学生之间埋下怨恨的种子,增加学生间争斗的可能。

4、长期缺乏关注引发学生心不在焉、思想走神的习惯

学生上课时心不在焉、思想走神并不直接影响他人的学习,但作为班级的一员,他也同时对班级的每个成员行为发生着作用,是破坏课堂纪律的“慢性毒药”。这种学生并非智力低下而不能学习,而是长期受到冷落而形成的一种对周围环境淡漠的行为模式。他们通常是同学嘲笑的对象,并对同学的嘲笑习以为常,显示出超常的心理状态,任凭教师如何批评,他都不会有丝毫反应。在集体跑步时,他会掉在最后;在集体做操时,他会东张西望;在学习新技术时,他会捡树叶……总之,他的思想不会集中在教师身上,更不会专注的对待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