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33006
在线人数: 18550

德县路小学开题报告

发表时间:2007-09-17阅读次数:1702

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

青岛德县路小学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加快推进本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政策及重大举措:200010月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实施“校校通”工程,要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正是我校在国家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一项教育科研项目,旨在对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引下,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为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新的模式,从而最终达到全方位、多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学校近十年来着力打造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一直坚持“特色兴校”的原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一理念将在学校今后的发展中继续深化和完善。2006年青岛德县路小学在对未来学校三年规划的目标中提出:“要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倡导‘绿色文明信息化校园’,打造现代化学校品牌。”根据学校网络环境和教师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本课题,即青岛德县路小学承担的山东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学校力求在以信息技术特色凸显优势的基础上,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初步形成教师发展品牌化,实现师资队伍现代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探索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和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型教师的要求。其意义与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促进广大教师加快教育观念的更新、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更新,可以拓展教师获取信息、获取知识、接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渠道,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大、交互式针对性强、实时视频传播面广和联络及时、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为教师的学习、工作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身的终身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2.能够实现按需选择学习内容的继续教育方式。学员可以根据自己学习需求,自主地决定学习的内容、步骤和进度,充分发挥学员继续教育的自主性,解决了过去的教师培训中,由于受到场地、师资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学员不得不跟着一个相对统一的内容、进度和程序,被动地接受培训的问题,培养了学员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真正实现教师的个别化学习、交互协同性学习、发现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培训思想和培训方法的改进,提高整体培训效益。不仅可以促使培训对象接受和掌握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工具及技术,还可以使教师通过自身的学习体验,真正树立起主体性的观念,并自觉地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创造新的空间和条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效益和成果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支撑当代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话语系统。在我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化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1.网络环境下提高教师专业化的趋势

鼠标一点天地宽,网络漫游乾坤大。信息化、网络化是时代潮流,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作为这个时代的教师,我们的工作学习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应当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开始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目光才会变得更敏锐,我们的课堂才会更精彩。

2.网络教育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的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强大的Internet的互联功能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也使得建立在科学知识和主流价值观念基础上的教师权威受到挑战。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教育内容的开放、教育空间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和思维训练的开放上。学生从哪里学习知识,用什么手段或方式来获取知识,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变得日趋多元化。这就给了教师一个启示:你要放弃过去的那种“一言堂”、 “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会自己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我们的课堂要增加探究、体验、实践,甚至包括一定的研究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校层面

1)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种有效途径”。

2)在专家的指导下,以学校建立的公共博客为平台,引导教师进行博客中的研修,努力培养教师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3)总结、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宣传,使青岛德县路小学成为全国小学教师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岛城甚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形成学校的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功能。

2. 教师层面

1)以教师“双知”的提升为平台,初步形成教师培训建设、梯队培养建设、师资管理建设的现代化。以Blog为平台,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在锤炼中升华,在探索中进步,在“积识”中“成智”。

2)通过课题,建设一支能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带头人作用的、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的学校管理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和学习合一的教师专业工作方式。

3)具体有效地解决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教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更加有效地帮助教师加速专业发展历程。

3. 综合层面

通过课题研究,以教师发展学校为平台,培养一支能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工作态度,保持开放的态度,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以教师发展学校为载体,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研修,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方式中突出“有效”。编制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定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以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2.以Blog为切入点,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有效性。Blog——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公共博客——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3.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评价。利用教师发展学校的专家顾问团的优质资源,以为教师量身制定的可行实效的发展规划为切入点,对学校教师状况作起点评估,并做出科学的培训规划。由此开发对各层次骨干教师的培养途径,研究不同层次的教师自主发展规划的设计。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与启动阶段(2006.7-2006.9)进行文献研究、优化信息环境

1.阶段达成目标:

①搭建优良信息环境。学校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建成了现代教育教学的“五大系统”——多媒体校园网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立体声播音系统,实现网上资源开发、网上资源共享和网上教育教学管理。校园网集成MSSQL Server作为全校数据处理,Office2000作为办公自动化系统.

②教师利用Internet或其他途径广泛的搜集文献资料,加强本课题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掌握指导本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理论依据。

2.阶段研究内容:

①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②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及分类工作。进行文献研究和思辩研究,进一步廓清“网络环境下教师发展途径的研究”的内涵和意义。

③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3.阶段研究成果:形成“网络环境下教师发展途径的研究”的研究方案、课题计划、理论学习资料、学习汇报等若干份。

4.阶段负责人:栾群、刘红岩、董竞、姜万祯

(二)研究与实施阶段(2006.10-2009.7)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典型经验

1.阶段达成目标:

①以Blog为网络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形成丰富个性化展示的综合性平台,达成学校的学习愿景的研究。

②以教师“双知”(教育良知和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为平台,初步形成教师培训建设、梯队培养建设、师资管理建设的现代化。学校对教师培训、梯队培养、师资管理实行整体规划,从而逐步形成教师发展品牌化。

③形成《德县路小学“三型”教师、教学能手和专业人才动态管理办法》,形成适合各层次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

2.阶段研究内容:

①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师发展途径的研究”。

②教师通过个人Blog这种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或为他人提供帮助。

③网络研修,用开放的信息技术优化校本研修。学校给每个教师建立网络学习文件夹,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校园网上的主题论坛、聊天式的自由论坛、开放式的提高论坛。教师可以主动、有选择地上网学习。

3.阶段研究成果:

20084月召开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总结会

②课堂教学展示会

③案例、反思、体会、心得、课件汇编

④课堂教学相关活动书面实录或音像实录

4.阶段负责人:栾群、刘红岩、蔡军萍、杨瑜

(三)深化研究阶段(2009.8-2010.4) 总结物化研究、形成课题成果

1.阶段达成目标:完成课题成果总结及实验报告的任务。

2.阶段研究内容:总结出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初步形成能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3.阶段研究成果:

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②形成“网络环境下教师发展途径的研究”案例、论文集

③展示研究课和教师梯队发展统计图

4.阶段负责人:栾群、刘红岩、宋臻、李婕

(四)结题验收阶段(2010.4-2010.6)预期目标评估、完成课题鉴定

1.阶段达成目标:展示课题目标物化结果,形成结题报告,举办课题结题论证会。

2.阶段研究内容:

①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确定研究报告。

②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③请有关领导、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向总课题组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

3.阶段研究成果:召开课题成果鉴定会

4.阶段负责人:栾群、刘红岩、王春莲、周晓蓓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资料准备

我校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师人手一机,每个教室都配有电脑及电视,图书室储备了大量教科研课题所需的书籍,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料准备。

2.科研手段

成立课题组,具体实施课题研究。聘请专家做课题组顾问,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指导。校园网络管理。

3.经费保障

为了保障我校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学校将平均每年提供四万的经费保障,保障实验期间开展师资培训、课题研究所必需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