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中共建 营造和谐课堂
——市南区品德学科初小衔接教学活动纪实
为了积极推进初小教学衔接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07年10月26日下午,市南区小学品生(品社)中心组成员、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师以及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师近50人相聚青岛48中,开展了主题为“共享中共建、营造和谐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这也是我区品德学科初小教学衔接的一次积极尝试。
本次研讨活动由市南区品德学科教研员许占斌老师主持。分为三大版块,由48中的张佩文老师展示一节公开课《做人要自尊》,以先进的教学思路、娴熟的教学技巧,展示了中学教师的风采,为初小衔接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课后,老师们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互动研讨,针对这堂课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和看法。小学老师普遍认为,这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学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材的准确分析把握,课堂的良好驾驭能力非常值得小学老师学习。老师们普遍认为,张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注意学以致用,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整个课堂环节衔接自然,学生积极参与,语言表述较小学有了很大的提高。小学与初中的品德课都是德育课,初中、小学一起研讨是新的尝试。初中老师也一致认为,张老师的课符合案例教学要求,通过大量鲜活生动案例给学生以心灵震撼。“一例一理”主题鲜明,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初中老师还对小学老师青春活力的形象气质、大方得体的语言表述印象深刻,一位老师感叹“年轻真好,这样的老师学生不喜欢才怪”。整个研讨过程中许老师都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恰如其分的评析,并且从课标的高度分析解读了小学品德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联系与区别。许老师指出,小学的品德课重在活动,以活动激发兴趣,在活动中体验与收获;初中的课突出明理导行,突出知识体系与理论高度。小学与初中的课也有许多相通之处,表现在生活性与教育性等方面,这需要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针对老师们今后的专业发展,许老师对全体教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经常要听课,相互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二是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最后许老师布置了下一阶段小学品德与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工作的安排,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本次活动对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更好的衔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下午的研讨活动充实而富有意义,老师们通过观摩、相互学习,对于初中和小学的品德课教学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明确了初小衔接工作中自己今后的努力和改进方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