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39530
在线人数: 5547

(2007.11)二年级语文西片教研文本资料

发表时间:2007-11-13阅读次数:1677

第一讲(下):从明确目标做起

 

主持人:上一节课我们说到造成当前阅读教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标不清的问题,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先从明确目标说起。在后面的研修中,我们邀请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为我们解读怎样把握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高林生: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总目标:

说到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把握不准。目标对教学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要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需要首先明确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几个重要目标。

1.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

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诗词的能力;学会默读、略读、浏览,到了高年级还要求默读的速度,要达到每分钟300字以上等,当然这是指阅读一般性的读物。

再如,要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理解词、句、篇的能力。就小学阶段来说,要达到这个能力,就不能不具有快速准确地辨认汉语拼音音节的能力和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字,这是阅读必需的前提。

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使用字典、辞典的能力是感受和理解能力的辅助。

2.拥有一定的阅读量。

光靠几本课本是学不好语文的。我们可以来算个账,我觉得小学六年累计的阅读量应该在180万字以上。这180万是怎么来的?我们十二册课本,每一册按23万计算,六年十二册大概有30万字。课程标准要求课外阅读的总量是145万字,低年级5万字,中年级40万字,高年级100万字。145万加上30万共175万。所以我们提出180万字其实只是个保底的指标。语文学习的好坏光靠课堂上老师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由于这个阅读量达不到,因此这也成为造成当前阅读教学种种弊端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完成的。用上陆游的一句诗,“工夫在诗外”。我把课堂教学比作像是现在的驾校,驾校是干什么的?把车基本会开,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这就叫驾校毕业了。而真正学会开车,是自己上公路大量地去开。一位老司机跟我说:“开够十万公里,什么都会了。”他说的很简单,后来想想,我们的阅读教学何尝不是如此。作为老师,能让孩子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会查字典,又读过一些书,孩子有了读的基本经验后,我认为可以完全放手让孩子去读书了。当他们读到200万字以上的时候,它什么都在里边了。要靠他大量的阅读,在阅读实践中自己去把握和巩固那些基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因此我把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定为这九个字: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好读书就是首先必须让学生喜欢读书,这是根本前提;会读书,就是教会学生有基本的读书能力,会读能理解;多读书就是大量阅读实践。

3.拥有一定的积累背诵量。

作为小学这个特殊的阶段,背诵的积累很重要。首先应该是理解熟记一定数量的词语。不是背名词概念,但常用的词语、句式要熟悉,常见的一些表达方式,如抒情、说明、议论以及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要知道,如怎么叫前后呼应等,这些东西都应该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的。

其次就是要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以上。低年级50篇,中年级50篇,高年级60篇。我的语文学习有三条渠道,第一,我小时候喜欢听人家说评书,《杨家将》、《岳飞传》都喜欢,听了以后回来就模仿;第二是我小时候背诵了一些古文古诗。父亲曾给我一本《古文观止》,要求我一天背一篇。一天一篇两个暑假,一个寒假,我背了160多篇。那个时候的160多篇是我学语文的最基本的积累,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人的记忆力是靠锻炼的,记忆也是有规律的。诵读诗文直至背下并不等于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汉语学习在这一点上是比较特殊的,我们几千年来形成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经验就是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暗示,引起学生对记忆材料的聚焦和放大,加快他的背诵过程。同时还特别要注意利用人的记忆的优势,有感情投入和伴随着事件经历的东西往往很难忘记。也可以利用韵律、图像等这些优势帮助孩子记忆。要把握记忆的量,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不要造成逆反心理。一个人记忆的关键期大概是从4岁到13岁,到了20岁以后,记忆力会缓慢地下降,开始变得理解能力大大加强。而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不太一样。进入成年以后,有一个突然明白的时候,这叫顿悟。

有一次我到徐州一个山上,看到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我一边背一边给儿子讲。回想当初背它时我也不大懂,怎么现在突然明白了呢?我的人生阅历,我后来的阅读使我突然明白了很多。在孩子们记忆的黄金时段,一定该记的时候必须把该记的东西记住。我们的博学大师,他们很大程度上,都是他记忆力超人,其实很大程度上既有天分,也有后天的锻炼。

 

好,以上就是我们说的,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三个显性目标:独立阅读能力,一定的读书量,一定的积累量,再加上良好的兴趣和习惯。我觉得把这几条落实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是高效的。

   

二、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

1.要注重孩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包括诵读感受能力的培养。说具体了,就是确保人人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个班有几个读得好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不是老师教的,是孩子天生的语感就好,或者受到其它影响,而要人人都能做到,那必须要从班级教学,从学校教育抓起。

要强化让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来朗读,还要读到正确流利,达到五个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想首先就要看看你是不是能让全班孩子每个人都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低年级阅读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2.识字写字要落实到位。这也是低年级阅读课的特殊任务。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课课都要落实到位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三千个左右常用字,第一年就要达到1600,一半以上是在低年级完成的。所以低年级的阅读课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这是第二条教学目标。

3.理解应用。低年级的理解和应用是简单的,千万不要拔高。有些低年级老师,往往喜欢把理解的要求提高,其实对低年级的阅读课文来说,就两条要求,一条是了解词句的意思,能读懂童话寓言故事。第二条是对感兴趣的人和事能有自己的感受,乐于与人交流。读完童话寓言故事以后,感兴趣的,能够跟别人说说自己喜欢的情节,有什么想法,什么感受。

低年级要理解的词语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新词新句式,这个词孩子过去没见过,对这样的词老师要引起注意。第二类词就是关乎课文中心的词语,这篇文章,它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去关注这个中心词或叫关键词。第三是拥有引申含义的词语。比如说《家》这篇课文: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像这样一篇文章,它要了解的词语有哪些?第一,新词“祖国”。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听过祖国。但是祖国是啥?恐怕一年级的孩子很难建立这个概念,这个需要老师做个引导。有的老师给孩子画一幅中国地图,告诉他我们的家在哪,我们的祖国是这样的,多大。其实这就叫理解。第二就是关乎课文中心的词,不言而喻,这课中心词是“家”。第三是有引申含义的词如“花朵”。这里的花朵并不是指月季花、牡丹花、菊花,而是说我们少年儿童就像鲜花,它是一种修辞手法。这里我尤其要说的是对第三类有引申含义的词的把握。

比如课文《雨点》:“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教孩子认生字、读课文,都没问题,一到理解就把握不好了。她让孩子逐个理解词语背后的意思,结果造成字面上的浏览。老师问:“雨点落在哪儿了?”小朋友说:“池塘里”。“在池塘里干嘛?”小朋友说:“睡觉”。老师说“什么叫睡觉?”孩子不会解释。老师说:“你们做个动作,我就知道你们懂得睡觉了。”小朋友做了一个动作。老师说:“真棒,真聪明。”然老师告诉同学们,你们都去睡睡觉,体会一下睡觉的感觉,然后再读“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老师说:“声音要小,睡觉的声音要小”……然后,“散步”、“奔跑”、“跳跃”等老师都是这样教的。我们说一个词语就像一个钉子钉在墙上,它有露在外面的这一段,这叫字面意思;而钉在墙里面的这一段,那叫引申含义,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教的是钉在墙里面那一段。老师要引导的是顺着墙外这段往词语背后的意思去琢磨。因为露在外面这一段一读就懂。睡觉谁不懂?所以说我们觉得这样教学有些浅了。我们教的都是孩子会的。因此我觉得我们的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特别关注词句的引导。

要明确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是要抓课文内容,二是要抓重点词句。刚才说的那些重点词句抓住了,如果再能读读,把课文读熟了,对理解课文写的内容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4.熟读背诵。要特别注意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丰富原始积累。刚才我们说了,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50篇加上5万字是低年级应该落实的。有的孩子,低年级光看着考了100分,实际上它已经亏了,50篇没背,5万字没读,100分那是假的,它不是真正的100分。刚才说的那505万字,恐怕还是基础的,是保底指标,

以上说的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一,人人都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二,识字、写字任务落实到位;三,把了解词句,读懂意思落实到位;四,积累背诵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