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推进初小教学衔接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07年10月26日下午,市南区小学品生(品社)中心组成员、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师以及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师近50人相聚青岛48中,开展了主题为“共享中共建、营造和谐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这也是我区品德学科初小教学衔接的一次积极尝试。
小学品德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它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小学品德教师了解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讨活动首先听取了青岛48中张佩文老师的七年级区级公开课《做人要自尊》,张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案例,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以心灵震撼,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课后,老师们以这节课为切入,围绕“小学与初中在教法学法、教学内容、课堂管理上如何衔接”展开了互动讨论,老师们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大家一致认为,小学与初中的品德课都是德育课,初中、小学一起研讨是新的尝试,初小衔接空间很大。随后,许老师进行了总结和评析,并且从课标的高度分析解读了小学品德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联系与区别。许老师指出,小学的品德课重在活动,以活动激发兴趣,在活动中体验与收获;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突出明理导行,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小学与初中的课一脉相承,有许多相通之处,表现在生活性与教育性等方面,需要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教学要更加切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针对老师们今后的专业发展,许老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经常相互听课,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二是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针对今后的衔接工作,许老师表示,教育中心将继续搭建平台,开展初小的互动研讨,引导老师们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以教研引领、同伴互助、听课观摩等多种方式探讨初小教学衔接问题。下一步,教育中心将组织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师走进小学,深入课堂感受小学老师的风采,近距离学习借鉴小学同行的成功经验。
本次活动对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更好的衔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们通过观摩、相互学习,对于初中和小学的品德课教学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明确了今后初小衔接工作中的努力和改进方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