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09039
在线人数: 12007

市南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第十八周研讨活动反馈

发表时间:2008-01-06阅读次数:3302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

第十八周研讨活动反馈

200813下午130,我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在朝城路小学举行了主题为“同文异教”的研讨活动。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一、“同文异教”区级课堂教学展示

第一节《走进春节》  执教教师:朝城路小学刘凤娟

第二节《欢欢喜喜过大年》 执教教师:朝城路小学马蓉蓉

二、互动评课

l        香港路小学  刘海鸿老师

这两节课都能够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老师的课以学生为主体,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老师课堂活跃,气氛高涨。

l        贵州路小学  徐泳老师

这两节课选择的时机非常恰当,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相联系。特别是第二节课,老师的导课非常巧妙,运用宝盒子送礼物这一形式,既引出了年风年俗,又布置了黑板板书。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充满激情,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乐于参与活动体验。

l        太平路小学  于彦老师

这两节课都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学段的特点。老师的课作了大量的准备,学生了解了很多过年的风俗、习俗;老师的课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老师的评价及时,激发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同老师适时地给予学生学法指导,给了学生明确地学习方向,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l        天山小学  马田雨老师

授课老师深刻地理解了课程的内涵,突出了《品德与生活》的学科特点。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带来了快乐,度过了欢乐的40分钟。教学的形式多样,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能力训练很扎实,引发了我们深深地思考。

教研员评课

本节课两位老师选择了同一个主题即“过年”有两位风格迥异的老师分别执教不同的年级,体现不同学段品德课的课程要求。是“同课异构”和“同文异教”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在节课都体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要求,老师探究活动有广度也有深度,老师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兴趣。两位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展现各自的个人特色和教学魅力。

三、教研员总结本学期研讨活动

   本学期品德学科一共组织了6次研讨活动。有6位老师出分别执教了省市区级研讨课,1位老师做了经验交流。6位老师除去今天朝城路两位老师之外,还有:市实验孙敏老师的《一起游戏快乐多》(省级);香港路小学刘海鸿老师的《圣诞节与狂欢节》(市级);天山小学马田雨老师的《我当小管家》,南京路小学楚立蕾老师的《全家福》。太平路小学的于彦老师还做了使用新教材的体会报告。

在这次研讨活动中,教研员老师给每一位品德学科的老师提出了3点建议。指出本学期的学科研讨活动在互动共享、参与体验、学习交流、积累提升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我们期待着下个学期更多更加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期待着更多优秀的教师在品德学科展示他们的风采,更期待着我们的品德学科获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附:本次研讨活动出勤情况如下

(空格为出勤,标注“”为发言积极,“”的为请假,“×”的为缺勤。)

会议主题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研讨活动

记录人

马蓉蓉

出勤要求

要求区各小学品德生活(社会)教研组长、一名学科教师参加。

 

到会人员

 

到会人员

新昌路

李敏

 

莱芜路

刘臻

 

宁夏路

张秋红

 

德县路

刘坤

 

 

蓝吉江 王爱美

 

北京路

梁书梦 孙奕

 

基隆路

王朝晖 雷同

 

莘县路

刘圆 吕文文

 

南京路

 

×

朝城路

刘凤娟 马蓉蓉

燕儿岛

穆琳

 

定陶路

宋淑芳 贾海泉

 

镇江路

马田田

 

区实二

崔妍

 

金门路

 

×

贵州路

徐泳、韩婷婷

香港路

刘海鸿 孙星辉

八大峡

李翠萍 戚裴

 

区实验

 

新世纪

王天津 王玉赞

 

嘉峪关

卢扬、丁玉新

 

 

潘小千

 

文登路

王文丽

 

 

马田雨

太平路

于彦 张红

 

于航

 

市实验

梁国栋

 

海利丰

朱虹

 

大学路

许婷婷

 

 

 

×

 

                                                                                                               

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