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
第十八周研讨活动反馈
2008年1月3日下午1:30,我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在朝城路小学举行了主题为“同文异教”的研讨活动。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一、“同文异教”区级课堂教学展示
第一节《走进春节》 执教教师:朝城路小学刘凤娟。
第二节《欢欢喜喜过大年》 执教教师:朝城路小学马蓉蓉。
二、互动评课
l 香港路小学 刘海鸿老师
这两节课都能够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刘老师的课以学生为主体,方式方法灵活多样。马老师课堂活跃,气氛高涨。
l 贵州路小学 徐泳老师
这两节课选择的时机非常恰当,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相联系。特别是第二节课,老师的导课非常巧妙,运用宝盒子送礼物这一形式,既引出了年风年俗,又布置了黑板板书。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充满激情,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乐于参与活动体验。
l 太平路小学 于彦老师
这两节课都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学段的特点。刘老师的课作了大量的准备,学生了解了很多过年的风俗、习俗;马老师的课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老师的评价及时,激发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同时老师适时地给予学生学法指导,给了学生明确地学习方向,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l 天山小学 马田雨老师
授课老师深刻地理解了课程的内涵,突出了《品德与生活》的学科特点。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带来了快乐,度过了欢乐的40分钟。教学的形式多样,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能力训练很扎实,引发了我们深深地思考。
教研员评课
本节课两位老师选择了同一个主题即“过年”有两位风格迥异的老师分别执教不同的年级,体现不同学段品德课的课程要求。是“同课异构”和“同文异教”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在节课都体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要求,刘老师探究活动有广度也有深度,马老师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兴趣。两位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展现各自的个人特色和教学魅力。
三、教研员总结本学期研讨活动
本学期品德学科一共组织了6次研讨活动。有6位老师出分别执教了省市区级研讨课,1位老师做了经验交流。6位老师除去今天朝城路两位老师之外,还有:市实验孙敏老师的《一起游戏快乐多》(省级);香港路小学刘海鸿老师的《圣诞节与狂欢节》(市级);天山小学马田雨老师的《我当小管家》,南京路小学楚立蕾老师的《全家福》。太平路小学的于彦老师还做了使用新教材的体会报告。
在这次研讨活动中,教研员许老师给每一位品德学科的老师提出了3点建议。指出本学期的学科研讨活动在互动共享、参与体验、学习交流、积累提升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我们期待着下个学期更多更加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期待着更多优秀的教师在品德学科展示他们的风采,更期待着我们的品德学科获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附:本次研讨活动出勤情况如下
(空格为出勤,标注“★”为发言积极,“◎”的为请假,“×”的为缺勤。)
会议主题 |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研讨活动 |
记录人 |
马蓉蓉 |
出勤要求 |
要求区各小学品德生活(社会)教研组长、一名学科教师参加。 |
单 位 |
到会人员 |
单 位 |
到会人员 |
新昌路 |
李敏 |
|
莱芜路 |
刘臻 |
|
宁夏路 |
张秋红 |
|
德县路 |
刘坤 李 |
|
宁 二 |
蓝吉江 王爱美 |
|
北京路 |
梁书梦 孙奕 |
|
基隆路 |
王朝晖 雷同 |
|
莘县路 |
刘圆 吕文文 |
|
南京路 |
|
× |
朝城路 |
刘凤娟 马蓉蓉 |
★ |
燕儿岛 |
穆琳 |
|
定陶路 |
宋淑芳 贾海泉 |
|
镇江路 |
马田田 |
|
区实二 |
崔妍 |
|
金门路 |
|
× |
贵州路 |
徐泳、韩婷婷 |
★ |
香港路 |
刘海鸿 孙星辉 |
★ |
八大峡 |
李翠萍 戚裴 |
|
区实验 |
|
◎ |
新世纪 |
王天津 王玉赞 |
|
嘉峪关 |
卢扬、丁玉新 |
|
银 海 |
潘小千 |
|
文登路 |
王文丽 |
|
天 山 |
马田雨 |
★ |
太平路 |
于彦 张红 |
★ |
福 林 |
于航 |
|
市实验 |
梁国栋 |
|
海利丰 |
朱虹 |
|
大学路 |
许婷婷 |
|
榉 园 |
|
× |
|
|
|
|
|
|
|
|
|
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2008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