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696192
在线人数: 2321

青岛五中参加基隆路小学教学研讨会共研初小教学衔接

发表时间:2007-12-24阅读次数:940

1219,青岛五中组织有关老师到基隆路小学参加了“深化校本研究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研讨会。会上基隆路小学王玮老师和青岛五中李延亮老师上了两节同课异构《可能性》展示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益颇多,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和谐课堂带来的明显变化。此次活动是基隆路小学和青岛五中联手探讨初小衔接的尝试研究,也是中学教育关注小学教育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七年级的过渡衔接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引导小学生自然、顺畅地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方面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通过这次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展现了基隆路小学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尤其是听王玮老师的课,老师与学生的每次互动,都体现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处处体现了“构建和谐课堂”这一主题,同时我们中学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如何将小学师生所营造的这种和谐氛围传承到初中学校?这是作为中学教育,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学校李延亮老师充分发挥了授课“灵活”的特色,通过一节课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让所有听课老师“眼前一亮”,打消了一些疑虑,增添了一份信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李延亮和王玮两位老师对“可能性”同一节课的演绎,发现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同一问题的认识确实有所不同。如:王老师利用一个历史小故事引入新课,非常精彩,不仅学生听得入迷,连老师都被吸引住了;而李延亮老师则是在陌生的环境下,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很快就消除了拘束感,融入到课堂活动之中。两位老师的引入都很好,而且各有特色。我们还发现,小学老师的课侧重信息的广度,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中学老师的课更侧重于学科内容的深度,突出中小学知识的衔接,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对相关知识的传授具有一定的深度,数学语言极其精炼,也显示了其扎实的数学功底。特别是运用flash演示转盘环节非常直观形象,在课堂上显得就更加灵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王老师的语言非常丰富,能够针对每个小学生的特点和优点,进行准确的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的热情。这两节课从引入一直到结束,都非常流畅连贯,给人一气呵成之感,体现了课堂和谐独特的一面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中学更加深深感受到,在减负高质的新课程标准的课堂要求下,我们要突出抓好课堂艺术,创设和谐课堂,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方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谐、现实生活与新授知识的和谐也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