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913919
在线人数: 13905

青岛5中物理组多管齐下,提高学困生成绩

发表时间:2008-11-27阅读次数:894

为了让学生从八年级开始面对物理这个起始学科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青岛5中物理组自2007年起就在2006级学生中实施了一套有一定系统性、延续性的管理方案和落实措施,并进行扎实的落实,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注更是贯穿于每一个环节。这些措施很快取得了良好效果,甚至是在一名老师担任了八年级7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的特殊情况下,学校的物理成绩还是有了较明显的整体提升。现将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备,特别关注学困生

集备组的集备活动在学校常规要求的基础上,做了一些适合本组特点的改动。我们的集备遵循两个总原则:第一,“一周一总备”,即在学校规定的集备时间内,对于下一周的进度、内容等进行总体集备:每节内容大约需要几个课时;本周需要出几份练习题,由谁负责出题;哪些课需要课件,由谁负责准备课件;需要哪些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提早与实验老师联系。第二,“一节一细备”即在总备的分工基础上,各人进行“个备”,在每堂课上课之前找时间对于当堂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每个环节如何引入、如何衔接等,进行精细的进一步集备。

1.备教材。明确把握每节课在《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手册》中的要求,根据要求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

2.备学生。指对于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分层。备课时,注意为学困生特别设计一到两个环节,使他们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讲课进程,尽量保证他们能够听得懂本节课的基本知识,而对基础知识进行进一步拓展的环节,则不对他们做要求,他们可以用这些时间来巩固那些基础知识。

3.备互动。备课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设计师生的互动环节。课堂上一定不能是老师的“单打独斗”,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就必须在重点知识上设计师生、生生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落实平日,关注每一个学生

集备组在每节新授课后都采用一张1/4小卷子进行“节节小检测”,卷子中是本节所有最基本的定义、规律、现象、试验和典型例题。这样将原来用来课前提问的时间作为课前检测的时间,每个学生都参与,并要求达到正确率70%以上,没有达标者重新复习、重新检测,直到合格为止。节节如此,章章如此。这种措施的实施如果要取得好的效果,应当注意:

1.坚持。每节新课结束都要进行检测,让学生养成随时复习的习惯,不断巩固新知,在此基础上学习下一节新课。

2.及时反馈。最好是当天反馈,不让错误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停留过久。上午检测完了,下午反馈、纠正问题,并可以利用下午自习课时间进行二次检测,直到全部合格为止。

每个章节讲完新授课,进行“章章大检测”,检测中的问题也及时反馈给学生,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做好改错工作。只检测,不改错等于没有检测,落实改错是每次检测之后比检测更重要的工作。每个章节的检测题目都是老师们经过认真思考编写成的高质量的试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实效,老师们花很长的时间来批改试卷、批改改错的功夫才没有白下。

三、爱心辅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爱心辅导”是本学期学校九年级级部自发开展的一项教师义务辅导活动。开始只是应个别班级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及学生的要求,教师利用午休时间和放学后大约一小时的时间对于个别学困生进行义务辅导。后来整个九年级级部的所有班级都参与进来,给了学困生们更多跟老师单独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解决当天课堂中没有听懂的问题,为第二天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发挥优势,学优生带动学困生

这项措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课堂中,多设计一些讨论环节和小组合作环节。对于本节课较难理解的难点问题先放给学生分组讨论,让小组中的学优生先给学困生们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老师再进行总结。这样既给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时也锻炼了学优生的表达能力。

2.课堂外,采用“一帮一”的小组合作方式。对于在“小检测”中不合格的学困生们由同组的学优生负责指导他们进行改错和落实,使他们能够尽快地在老师的二次检测中顺利通过。

以上学校物理组在“多管齐下,提高学困生成绩”方面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现在还一直在实施,并且也会在不断改进中继续实施下去。同时,学校也特别感谢教体局和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教研员老师们多次听课、评课、诊断、指导,成为学校坚强的后盾。学校争取在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实现“办社区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