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657309
在线人数: 6992

12月16日南京路听课有感

发表时间:2008-12-17阅读次数:4099

 听蒋军晶老师执教《麋鹿》的一点感悟

                                                南京路小学  陈爱民

蒋军晶老师执教的〈〈麋鹿〉〉一课,教学设计精妙,教师驾驭课堂的功力精湛,尤其是其中的一点即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针对麋鹿的传奇经历,学生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学生对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麋鹿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运往欧洲,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这一事实,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强化了这种感情。精彩的是教师并没有到此为止。这时有的学生提到了对英国贝福特公爵保护珍惜动物的敬意。此时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蒋军晶对学生说所有国家的劳动人民都是善良的,对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并毁坏圆明园这一事件,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曾这样描述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叫英吉利,另一个叫法兰西。教师这样处理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又不至于使学生的民族主义膨胀。

 

充满智慧的课堂

校教学年会听《九寨沟》一课有感

南京路小学    程春玲

昨天在校举行的语文教学年会上我聆听、学习、感悟了上课教师的风采,并有幸倾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虽然语文教学年会只有短短的一天,但这一丰盛的精神大宴,足以使我回味无穷。上课教师的深厚教学功底、教学艺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在这里我想着重就我校楚立蕾老师执教的《九寨沟》一课浅谈我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楚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个字“新”。<<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楚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很自然,语言简洁大方。随后的词语教学中楚老师尝试着打破常规教学,没有孤零零的把词语拿出来教,而是把它放在语言文字中,联系上下文来指导字形、字义。例如在讲“憨态可掬”一词时先问学生文中是描写谁的?再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我想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而且还会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不但楚老师的词语教学让人耳目一新,而且阅读策略的也是灵活多样的。在学文时,楚老师直奔重点句、段。抓住童话般的世界这一部分,让学生想象童话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再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思考:都描写了那些神奇的景物?你认为哪些景物最神奇?由重点句段再深入局部,在老师这样的引领下,学生水到渠成的找到了描写湖泊的句子。接着通过比较句子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色彩绚丽,这时,楚老师有适时点拨,根据学生的生成提升对文本的认识。再回归文本,出示图片,真正做到了美读,使学生真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这样经过楚老师的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自己经历了一个体验、探究、感悟的过程。我想经过这样扎实到位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能力一定得到了一个较高的提升,即使后面的段落老师不讲学生也能举一反三的自主学习。也只有这样,才真正落实了课标中所提到的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阅读的指导着的问题。

对于课文后半部分的教学,楚老师也处处体现了一个“新”字。新颖的词语填空,最后组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诗,不落痕迹的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原来我也能写一首优美的小诗。在这种成功体验的激励下,楚老师没有让学生车道山前止步不前,而是继续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诗的结尾。此时的学生在前面良好铺垫的作用下,酣畅淋漓的把自己心中的想法一吐为快,为这堂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九寨沟很美,楚老师充满智慧的课堂更美。我想,只有像楚老师这样深入解读文本,讲究阅读教学的策略,才能省时高效的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有了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的!

 

好课“妙”不可言

———听蒋军晶老师的《麋鹿》有感

南京路小学   楚立蕾

    蒋军晶老师的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享受,还有回味和智慧。

开课时有一段老师自己组织的话,这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绝妙的开场白。这段话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字音、词义,还帮助学生梳理了文章结构,为学生概括课文大意提供了一些支架,可谓一举两得。

    在学习麋鹿传奇经历的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根据背景资料随意提问,教师无法预设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难度特别大。但他却游刃有余,解决地让学生心满意足、让我们心悦诚服,他那丰富的知识,精美的语言,我无法想象他为《麋鹿》到底准备了多长时间,付出了多少汗水。从麋鹿在汉朝时代表汉朝皇权被捕杀,到清朝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被猎杀;从传教士大卫运麋鹿,到公爵把麋鹿养在自己的私人别墅并向全世界输送,他到底为了这节课查阅了多少课外书籍?到底还知道多少其他老师上课根本连想都没想过的知识呢?这一点让我十分钦佩!

听了老师的课,让我了解了他所追求语文教学风格的大气、开放、精致、和谐,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原来语文可以这么教,原来语文可以这么学,原来语文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是这么的吸引人!

 

 

简评楚立蕾老师执教的《九寨沟》

南京路小学  崔平

楚老师的课开篇点题,抓住了“神奇”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了神奇的童话世界,感受九寨沟的美和奇。

楚老师在对字词的讲解方面简洁明白。例如:教师课件出示“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两个词。接着问学生:你知道这两个词是形容什么的?学生在思考和运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弄懂了词语的含义。

楚老师以读代讲,指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受雪峰、湖泊、森林、瀑布的奇与美。课件的播放选取了适合的时机,恰当的烘托了文本环境。补充词语练习设计的非常巧妙,既能将本课所学的好词佳句活学活用,又起到了概括总结的作用,还让学生一起完成了一首诗,一举多得。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拓展

青岛南京路小学  雷达

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已经不再拘泥于一本教科书,课堂中的拓展日益加强。“拓展”本身是件好事,开阔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但是,这些拓展是否能做到真的有效,还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探讨。今天,我观摩了徐世老师的课,对语文课中的有效“拓展”有了一些思考,多了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拓展”还是应立足文本,反哺文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与拓展资料的关系好比“根”与“藤”的关系,我们绝不可舍本而逐末。我们首先要依据文本,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拓展的点。这个点可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是文本的空白点,延伸点,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使拓展真正为突破重点难点,深化主题服务。而且我们要依据文本把握拓展的时机,选择拓展的形式,掌握拓展的宽度、深度。离开了文本的拓展是无本之木。

就像徐老师这堂课中,在充分解读了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了作者杏林子的生平资料。老师深情地诵读这段话的时候,学生们听得那么专心,看得那么专注,我从他们的神情里读到了“敬佩“。接下来,当老师出示第二幅照片时,在场的学生全都惊呆了。那些刚刚只是停留在头脑中还算比较肤浅的理解全部迸发出来,更加深刻的感悟到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可贵!接下来,老师再次用作者在文中的一段话进行了回顾,在师生深情的诵读中渲染了气氛,升华了感情,课堂气氛到了最高潮。我从学生的朗读中能体会到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了对作者杏林子的敬佩,及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真实感受。

这时,在最后一个环节里,老师让学生拿起笔把对于生命的感悟用一句话写下来时,学生才能文思如泉涌,语言真情流露。有个学生写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它的精彩,让我们珍惜生命吧!”情到深处,都化做了文字留于笔尖。

下课了,余味还萦绕在学生心头,萦绕在每一位老师的心里。我想这样的拓展真地做到了有效!

 其次:“拓展”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信赖于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拓展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喜好,抓住他们的兴奋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拓展。

开始上课,老师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初读理清脉络,围绕文章的俩个主要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思考,从这几个事例中感受到什么?并采用了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引领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将学生深入文本读文说理,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们在教师精彩的、富有智慧的引领下学得兴致勃勃。

然后老师安排了一个环节:走近作者杏林子。大屏幕一边出现杏林子的照片,老师一边用富有磁性的嗓音讲述作者的生平,激起学生的兴趣。

 

 

<<九寨沟>>一课评课稿

南京路小学  李丽

南京路小学楚立蕾老师执教<<九寨沟>>一课时,教态 亲切自然,评价语到位,并能适时地赞美和鼓励学生,课堂气氛融洽。

    楚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时,设计了一个大问题:文中写了哪几处神奇景色,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学生喜欢哪一处,师生就一起去欣赏,在这一环节中,抓住了九寨沟的自然景物雪峰、湖泊、森林、瀑布,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学习第三小节时,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 “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色彩绚丽,使学生真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学习珍稀动物这一小节时,指导学生充分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如“体态粗壮、善于奔跑、憨态可掬、行动敏捷”,这些词语准确的写出不同动物的特点,准确地观察,认真地思考是作者写作的成功之处。在这里,教师还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描写事物时,要抓住他们的特点来写。

 

 

学无止境

南京路小学    刘默晗

当接到南小将举行了08年教学年会的通知时,我心里洋溢着无比的欢喜与激动,因为我们又得到了一个自我提升的宝贵机会,并且终于可以近距离的感受偶像蒋军晶老师的大师风采。虽然他那黝黑的外表并不俊朗,但他那“大气开放、精致和谐” 的语文教学风格、那对教师职责的高度责任感、那在逆境中发愤图强的劲儿、和深厚的语文积淀深深的吸引着我,使我们所有的老师不禁赞叹他的帅气。

1216号这一天,我们不仅在蒋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麋鹿这种珍稀野生动物,还在楚老师和徐老师的引领下欣赏了九寨沟那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世界,感悟了生命的价值与可贵。三堂风格迥异的好课与张兴堂老师对教学策略的讲解相结合,使我们使我们受益匪浅。

 记得曾拜读吴琳老师的著作《讲语文》,书中有一篇《理想的语文课堂》,文中提出:“理想的语文课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理想的语文课应有高效的教学方法、理想的语文课应有较强的资源意识、理想的语文课应充满个性。”

我想今天这三位老师的语文课真可谓是书中提到的“理想的语文课”。就以楚老师的《九寨沟》为例:

(记得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在这个童话世界里,还会有什么小动物?

1:在这个童话世界里,还有小松鼠。

师:你能在“小松鼠”前面加上一个词吗?

1:在这个童话世界里,还有机灵可爱的小松鼠。

师:瞧,添上一个形容词,就把“小松鼠”的特点说出来了。

接下来的同学都会在动物的名称前加上表现它特点的形容词。

在不知不觉的聊天中,孩子们学习着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表达得更生动、更精彩。

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应是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充满智慧与创新的。语文教师应有较强的资源意识,善于开发并能及时捕捉教育的资源,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资源意识,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教师有较强的资源意识,就会发现,在短短的谈话中,还有很多可开发的教学资源。

 

 

《九寨沟》评课

南京路小学   刘汝英

<<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包含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老师导入新课很自然,语言简洁大方。

  教学中,楚立蕾亲切自然,语言大方,课堂里没有一句废话,并能适时地赞美和鼓励学生,课堂气氛融洽。

  二.教学思路清晰,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教者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色彩绚丽,既加强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丽。又使学生感受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设计新颖,你最想跟那个小动物照相?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吸引了学生,孩子们抓住四种动物的特点,谈出了自己的想法,理解了动物的可爱,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可贵的是,楚老师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词语教学扎实,结合语句教学更有效,学生的朗读也有感情,评价及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能贯穿教学中,适时,有效。

 

 

南京路小学   宋兵

 16号上午聆听了三节语文课,课文的体裁虽有不同,但执教老师都能依“标”扣“本”就不同内容采用不同设计,并随时关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即时巧妙的顺势而导,使课堂上高潮迭起、精彩不断。

蒋军晶老师执教的《麋鹿》一课,第二板块教学识独具匠心。我们一般都是让学生读课文,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而老师先巧妙地给学生出示一幅驯鹿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并从课文中求证:它究竟是不是麋鹿,为什么?适时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边观察,边读书,在这种内驱力的带动下,学生的观察和读书是非常细致的,学生的论证是有理有据的,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也都在学生的论证中迎刃而解了。

徐世老师执教的《生命 生命》一课,教师始终立足文本,但又高于文本。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一个个弱小而短暂的生命,深入体验,随之又跳出文本,再次深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感悟,最终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教师自始至终带领学生紧紧把握文本中鲜活的生命气息,以情感人、以情促读。

楚立蕾老师执教的《九寨沟》一课,字词教学比较有特色,有的将词语放到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有的将词语进行了归类,重点突出,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字音、词义,而且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样子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配以恰到好处的解说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创境,让学生进行入境体验,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感情朗读进行了铺垫。

景色描写和动物描写的最后都进行了"填词补充句子"的练习,最后将两段文字组成了一首小诗,这是本课教学设计中的亮点。不仅加深了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顿悟,原来还可以这样写诗,激发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对写作充满乐趣。

 

 

倾情凝智    求真求实

青岛南京路小学    王珊珊

今天参加了我校的教学年会,有幸聆听了精彩的课例和讲座,无异于参加了一场精神盛宴。回顾一天的收获,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回味咀嚼:

一、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将学字品词与文本自然紧密的融合。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顾及让学生单纯地去认读学习生字,把检查生字作为一个孤立的环节,而今天听了这三节课后让我对学习生字的方法却有了全新的认识。无论是楚老师执教的《九寨沟》,还是让我们心灵为之一振的《生命生命》,以及令人着迷的《麋鹿》,三节课无一例外的生字词的学习与文章融合在一起。如在《九寨沟》的学习中,楚老师分别出示了湖泊和憨态可掬两个词,并将两个词分别在放到句中出示,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及理解了词语又顺势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既自然新颖又保持了文本学习的完整性。

二、        广积精备,务实求真,将自由与真实还原于语文课堂。

在三堂课中老师们对教材的深入解读让我们印象深刻,如楚老师通过填词练习让学生不仅巩固了当堂所学还在学后水到渠成的积攒成一首小诗,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教材挖掘之深,理解之准。而蒋军晶老师对教材的理解,课前的精心准备更是让我们钦佩不已,当面对一段文字敢让学生随意提问,老师准确作答,如果不基于老师平日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是不会呈现出如此精彩的一幕的。

这些精彩的课例不仅给了我们莫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今后工作一个有力的指引,使我们更加明确应呈现出怎样的课堂。正如蒋老师所言希望我们的课堂上能真正做到自由、真实、富有探索性。

 

 

走进课堂     体验有效

南京路小学    王颂军

今天我们学校迎来了2008年的教学年会,就有效课堂进行了研究,会上我校年轻教师楚立蕾与兰州市青年教师徐世云及杭州名师蒋军晶共同演绎了三堂精彩的课例展示,让我对有效课堂促师生和谐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下面我就对这三节课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这三节的教学目标定位都很准。这三节课体裁不同,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一篇散文,一篇说明文。三位老师都能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比如楚老师通过感悟重点词句了解九寨沟的神奇,并通过自己的朗读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九寨沟是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生命生命》一课,老师通过三个小故事来理解感悟生命的顽强,要爱惜生命,要活的精彩。《麋鹿》一课引导学生了解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经历。

这三位老师在课堂上都能运用不同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习,感悟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三位老师的课堂都是充满灵性的,充满智慧的,充满情趣的。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蒋军晶老师执教的《麋鹿》一课,蒋老师不愧是名师,他将枯燥的说明文上的引人入胜,在他的课堂上没有繁琐的讲解,而是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探究体验中进行有效的高效的阅读。蒋老师的识字教学是很有特点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没有像我们平日的字词教学一样把词语出示出来,指名读,齐读,而是把课文中的融入一段文字中,这样词不离句,句中识字,使识字教学扎实有效,也提高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通过老师的讲解使不易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在语境中理解了并且还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积累词语的能力,真可谓一举数得。在学习麋鹿外形这一部分内容是,蒋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假如麋鹿真的来到我们中间你能认识他吗?出示一幅类似麋鹿的图片,让学生找出不是麋鹿的理由,学生很有兴趣的与文本对话,从不同的方面找出麋鹿应有的特点,然后老师很巧妙的给与整理归纳描写的顺序。然后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整合,让学生当讲解员,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最让人拍手称绝的是蒋老师对麋鹿的传奇经历这一部分的解读。老师引读了这一部分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学生有了问题就有了阅读的兴趣,再加上老师及时的解答,使学生对麋鹿的悲惨遭遇,幸运回归等有了自己的感性体验,自然而然的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的教学任务。

听了这节课,我不得不佩服老师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巧妙的课堂教学设计,平易近人的课堂教学语言,使学生的学习快乐有趣,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受学生的欢迎呢?

 

 

智慧的启迪 深深的感悟

南京路小学  薛敏

本次学校组织的教学年会我们有幸观摩了三节特别优秀的课例,使我在欣喜之余感受到学校领导为老师们成长所作出的努力和良苦用心。这三节课例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甘肃老师徐世引领孩子们萌发对《生命 生命》的独特感悟,课堂精致大方,思考深邃有力;杭州的校长蒋军晶上的《麋鹿》一课教学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弥漫着悠悠的爱鹿情,绽放着灼灼的智慧花,充满着纯纯的儿童味……我校楚立蕾老师所执教的《九寨沟》一课,她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上,作了相当精心的裁剪,读、说的各个环节都融会贯通。让课堂呈现出它的丰富性。

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麋鹿》一课。课始,老师没因学生是高年级的学生,而将字词教学“忽略”,而是根据文本特点——字多,根据学生的实际——难理解的词语、读不准的字音,安排了一段概括介绍麋鹿的文字,让学生去读。接着,老师采用了以“义”寻“词”(根据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找相对应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语境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此,既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最出乎人意料的是老师板书概括段意的词语,让学生读出相应的段落并思考出示的整段话和这篇文章的关系。这样一来,将概括介绍麋鹿的文字的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识字、释义、感知文本,概括大意。语文味、儿童味就在这“读”、“寻”、“联”中初见端倪。对于麋鹿传奇的经历这一部分,老师处理得很大胆,在老师配合幻灯片范读课文有关段落后,让学生听了麋鹿传奇经历之后,自由发问老师。这样的“自由”会滋生出许多“神奇”。孩子的小脑袋瓜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种思考、发问恰恰是最可贵的。

老师的课已经是第二次听了,今年夏天的时候就听过他讲的《趵突泉》一课,感受颇深。今天再听,仍然是让人感慨颇多。总的感觉老师的课不拘一格。他的课没有特定的模式,没有我们所听过的普通的课得条条框框,所有的设计都为自己的课堂服务。每一节课的思路都不尽相同。而在策略、处理上不同的同时,有一点却又是相同的,那就是老师特别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悟,由老师对文章的解读深刻,由老师渊博的知识和精心的备课,因此他总是敢于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而这一切却都在他的预设下。这些巧妙的设计启发了学生的感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更拓展了学生的思路。《麋鹿》一课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人文精神的涵养,许多地方可能已经超越了学科界限,而直抵学生的生命领域。

这些也都在第四节课蒋校长给我们做的关于班级读书会的培训中都得到了验证。我知道了他是一位酷爱儿童文学的老师,他不但自己读,还拿出时间和自己学校的学生一起读。我想也许正是在一次次的读书活动中和学生们一次次的讨论,交流,使得蒋校长对学生的心理把握的这样精准,他所预设的课才会这样深受学生的喜爱。他所创设一个个巧妙的情境,“诱”孩子去亲近文本、表达文本、超越文本,让教学变得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