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35452
在线人数: 5086

追求,永无止境——“李文教学工作室”特色活动介绍

发表时间:2006-06-26阅读次数:2406

学校成立了“李文教学工作室”,使名师们走上了“业务引领”之路,充分体现我校的“质量立校”办学理念在机制上的改革和创新。

一、制度保障  待遇落实

学校制定了《李文教学工作室职责》、《李文教学工作室工作制度》和《李文教学工作室网络图》。

李文老师担任名师工作室主任,协助校长抓好教学工作,主要分管语文教学,带青年,各年级质检;成员盛正平老师带青年,负责部分年级数学质检;成员郭欣老师带青年,负责部分年级英语质检。

学校为“名师们”设置了单独的挂牌工作间,聘李文老师为工作室主任,享受教导主任待遇,可以与教导主任一起参加区教体局、教育中心等相关业务会议。学校每学期还给“工作室”拨发“特殊工作津贴”,并给工作室成员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并拨款为工作室订制了《人民教育》、《中小学校长》、《师资建设》、《上海教育》等杂志。

名师们的教学工作量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倾斜,能够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基础上,有余力协助教导处做好教研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与业务干部一同“推门听课”,并能够带1名新教师和一名骨干教师。

二、业务引领  倾心指导 

“李文教学工作室”协助教导处进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研和教学质量监控。他们除了是大教研组长的“智囊团”外,还经常与我们业务干部一起深入到小备课组中进行指导。这鼓励了“名师们”在保持自己水平的基础上,更多的投入到学校的教学指导工作中,更好的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工作室”的成立充分挖掘了教师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指导作用,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认可。

在名师的带动下,青年教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提高,向“骨干型”和“名师型”教师方向发展,扩大学校两型教师队伍,带动一批师德高、业务精良的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力量感召同事,成为教育教学的领军人物。

李文、郭欣、盛正平老师进入工作室后,的确有一定的压力。因为工作室的成立要求他们不仅仅是一般老师的角度去探讨教学和教学质量,他们不仅要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而且要对所有的学科、教材有一个把握,还要带徒弟。无形中,名师们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了,这需要不断的学习。但换个角度,这也是名师们所渴望的,在工作的繁忙之余,他们收获的是自身价值更高的体现、自身潜力更充分的挖掘。

学校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动态管理,每学年的新成员由自荐和竞争形式产生,这样就充分调动了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使“工作室”逐步成为学校的“人才库”和“培训营”,进一步扩大名师型教师队伍。

三、成绩突出  广泛认可

“工作室”成立后,学校教师更多的得到了名师的指导,享受到学校为他们挖掘的更多的教育资源。教研气氛比以前更浓厚了,名师们与业务干部一起采用“行动研究”做“循环上课”研究,指导的比较细致,并能够进一步做到跟踪指导。名师们由台下的积极参与和实践者成为了台上的重要组织者和经验的分享者。

李文教学工作室的“温馨之家”家校合作模式在学校已得到推广。各班均成立了自己的班级家长委员会,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内外亲子互动活动,《半到都市报》、《青岛晚报》进行了报道,此种模式并也受到教育专家的一致肯定。李文主任的事迹还在全区进行了交流分享。

学校家长也非常关注工作室的成立,校家委会主任梁力认为,“工作室”的成立发挥了以点带面的教学团队效应。家长们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教学工作室协同教导处配合学校挖掘和培养了更多的骨干型、名师型教师,使以骨干教师队伍为主动力的良性循环更加完善,更有利于使海利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品尝成功。

学校毕业生在李文教学工作室各位名师的悉心教导下,均在市南区小学升初中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李文教学工作室”的工作情况也得到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齐鲁晚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