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681722
在线人数: 10613

第七章 学生心理与管理(重点章节解析)

发表时间:2006-10-25阅读次数:6018

本章主要讨论了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和管理、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一、中学生心理特点与管理

 

少年期是人生的关键期

 

    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1、12岁到13、14岁。这个年龄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少年期。少年期是一个从童年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个体正处在青春发育,生理、心理发展都处在人生的关键期,也是最富有特色的时期。少年期的特色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短、快、多、大所谓是指这个时期时间上短促。,指生理、心理发展急剧,变化快。是矛盾多,,是对一生影响大。所以初中阶段往往被看做是心理危机的时期,也是教育上的一个困难时期。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管理

1.发现和探索新自我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
3.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
4.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
    
针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管理上,一方面尊重和支持他们的独立愿望,另一方面,还是要指导和帮助,不要对他们要求太高。而且对学生进行性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组织丰富多采的课外集体活动。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要及时提供咨询和辅导。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管理
    
高中生一般年龄在15、16岁到17、18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是个体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时期。主要特点: 
(一)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辩证思维得到发展。

(二)情绪比较稳定、情感深厚,并且有闭锁性的特点。
(三)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意向显著,理想富有现实性,具有强烈的自尊   心,考虑许多人生的大问题。
(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的初步形成 
   
在高中阶段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个人具有良好的、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其对自己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研究者对心理健康提出过很多不同的标准,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适应和发展始终是考察心理健康的基本立足点。
    
适应是个体通过不断做出的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才能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积极变化。这两个概念既是密切联系的,又是互相区别的。适应侧重于个体和现实的关系,而发展指向个体与环境的未来状况。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人生任务,因此,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也就不同。具体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提出以下标准:

1.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上;
2.情绪乐观稳定,心境经常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之中;
3.意志坚强,有一定的耐挫折能力;
4.人格完整,与学生的角色相称;
5.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并接受自己;
6.能与同学、老师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互助,热爱集体;
7.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人的心理有两大基础,即生理基础和社会生活基础。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也在于这两方面。
(一)生物性因素
先天的遗传素质和身体健康状态都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二)家庭
家庭中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家庭的结构和亲子关系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学校教育
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管理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三方面的任务,即:
1.注重心理保健,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2.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时代,特别是中学时期是人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个体在适应上一般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形成不良的观念、习惯,形成心理疾患。而且这些问题经常有共同性的,是发展中的,有规律性,因此完全可以预防。
3.面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学习指导
2.生活指导
3.职业指导
4.青春期教育

 

五、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班级群体是学生最微观的生活环境,班级人际关系,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1.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学校是家庭和社会的中间站,也可以说是一个准社会。学生在班级中学习做人做事,学习扮演各种角色,学习独立、竞争和合作。研究表明,良好的班级群体中的学生社会化水平高,而不良的班级学生的社会化水平低。 
2.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都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和其他学生的关系也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
3.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班级的学习风气,与教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都影响学生的学习

 

六、纪律问题及其管理
   
在对学生的管理中纪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什么是纪律
纪律是根据某种准则对人的行为施加外部控制。
(二)两种纪律问题
课堂纪律问题大约有两种,一种是个别学生违反纪律,一种是班级群体性地违反纪律。 
1.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

尽管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形形色色,原因归结起来无非这样几种
(1)学生不认同课程目标
学生认为课程与他无关。可能是认为没有,或不喜欢,或由于基础太差,听不懂,学不会等等。这样,他上课时就无事可做,于是自己寻求刺激,消磨时间。
(2)学生不认同班级群体
当学生不喜欢自己的班级群体,或和同学关系不好时,就会出现干扰他人,甚至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
(3)师生关系不好
有的学生不守纪律是为了和教师对抗,报复教师。这都是由于师生关系不良。 
    
针对这些原因,应采取以下方法:

(1)切实了解学生违犯纪律的原因;
(2)有针对性地解决;
(3)适当运用奖励和惩罚,在管理学生遵守纪律上奖励比惩罚更有效,不要迷信惩罚。
2.班级群体纪律不良
全班性的纪律问题原因:
(1)与课程有关
(2)教师与班级群体关系不好
(3)班级缺乏良好的规范和健康的舆论
解决的方法:
(1)重建班级规范,形成健康舆论
(2)切实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如果课程有问题就解决课程的问题,如果师生关系有问题就解决师生关系的问题。总之,对学生中的纪律问题不要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