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413393
在线人数: 10338

第九章 学校组织心理(重点章节解析)

发表时间:2006-10-25阅读次数:6131

本章主要讨论了学校组织心理的基本问题,校园组织文化建设和变革与开发。

 

一、学校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对于学校组织应是什么样的,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两种,一种强调科层化;一种强调学校自身的特点。
(一)什么是科层化
所谓科层化是韦伯提倡的一种组织结构理论,其主要观点是:
1.强调权威阶层:组织由上下不等的职务编配,在不同的层次上有不同的权力,所有的人都被安排在不同的层级上,即上层、中层、基层等。
2.强调分工和专门化:每个职位专管一定的事项,所有的人都专司其职。
3.强调法令和规则:保证所有的人行为统一,组织稳定。
4.强调不讲人情:法规面前人人平等,避免个人好恶。
5.强调书面案卷:组织的各项规则以书面案卷形式存档,以便日后查询。
6.强调资源控制:行政人员控制并分配资源。
另一种意见认为,学校组织有其特殊性,科层化并不是最适合的。他们认为学校组织有自己的特点。
(二)学校组织的特点和管理上应考虑的方面
1.教师工作的松散和弹性化
教师的工作虽然相互有联系,但更多的是独立开展工作,各人都独挡一面,彼此依赖较少。教师要管理班级,要与学校管理者、同事商讨问题,要处理学生问题,要与家长联系等等,而且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不同,主观状态十分重要。因此,需要有自己处理事情的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组织应相对松散化和有弹性。
2.管理结构的紧密化
在学校组织中应并存两种状态,即教学部门的松散化和非教学部门的紧密化。在教师松散和灵活的同时,教务、后勤等部门要科层化,要强化分工,强化责任,强化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有效,使学校组织很好地运转起来。
3.整体组织的人性化
 学校教育的工作者是人,工作的对象也是人,所以要强调人性化,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要以人为本,关心人,从人出发。
4.信息的开放化和组织的学习化
  
20世纪70年代之后,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应该是开放的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的沟通。开放采纳保证学校组织的良好发展,适应外界的变化。
  
90年代,又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主张。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以系统性的思考为中心,结合组织和成员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通过建立共同远景,结合团队学习的方法来达成组织的目标。
二、怎样保持学校组织的有效性?
1.领导方面
2.教学管理方面
3.集体管理方面
4.学生和家长的管理方面
5.教师管理方面
三、校园组织文化的概念和构造是什么?
校园组织文化指学校多年以来形成的管理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价值观。更具体地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势和心理特征,其核心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是校风。
施恩将校园组织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表层、中层和深层。
1.表层
  能观察到的工作制度、人为事物和创造物,如校园的建设风格,管理状况、各种设施,活动模式,教师和形式的穿戴,打招呼的方式,校园的气氛等等。
2.中层
  价值观,如校歌、校训,学校布置的警句格言,学校里的英雄人物,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师生关系等。
3.深层
   
作为行动基础的基本信念。实际上就是世界观。
  校园组织文化是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以领导推动的管理方式为基本内容的管理文化。这种文化贯穿在学校工作和生活的一切方面,并且在教师、学生、职工等多个领域形成亚文化。
四、变革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变革可以分为两种,即计划的和非计划的。
1.计划的变革是由目标指向组织变化的细致决策产生的变革,也就是说,它是组织有计划的、主动地进行的,为的是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2.非计划的变革是没有预测到的、强加在组织上的变革。这类变革通常发生在政府的新的规章和方针出台的时候或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扰动的时候。也就是说,是组织迫于外界形势或压力而不得不进行的变革。例如,近期,一些地区小学生源减少,于是不得不缩编、并校或进行改制等等。
    
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变革
1.增进的变革,指相对小规模的改进;
2.战略变革指大规模的,如组织重构、业务变迁这样的变革。
3.改革指的是动摇组织基础的、未来无法确定的大转变。
什么时候达到组织变革的临界点
    
一个组织只要有几个突出的特征,就应该进行变革了。
1.学校管理的决策过程过于缓慢,以至错失良机或造成错误。
2.管理的沟通渠道不良,信息通路受到阻碍。
3.组织无效能。如不能按计划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学成本过大,质量下降,学生无法分配,办学资金困难,财力不足,教职工素质低,工作绩效低等。
4.缺乏创新精神,不能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无法开拓新的教育市场,学校成长停滞。
组织变革的方法
1.通过改变结构,来实现组织变革
2.通过改变技术,实现组织变革
3.通过改变人的因素,实现组织变革
4.通过调节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
五、变革过程一般有哪些?
(一)勒温的三步骤
勒温提出组织变革应包括的三个步骤
1.解冻
  
在解冻的过程中要激励教职工要求变革的动机,认识到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此时应注意将奖励和改革,惩罚和抵制改革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使大家趋向改革,加速解冻。第二是破坏旧的传统、旧的习惯和旧的行为方式,使人们能正视改革的需要从而接受新观念和新方式。
2.变革
 在变革阶段着重向成员指明变革的方向和方法,使之接受,并形成新的推动和行为方式。这一阶段要树立榜样,要其他人学习、模仿、认同和内化。

 

3.再冻结
再冻结阶段就是利用不同的强化办法使已经执行的变革趋于稳定,使之持久化,形成模式行为。
(二)罗宾斯的5步模式
1.诊断
通常是外界请来的变革代理,就是专家,对组织和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是一个准备的过程。
2.分析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看问题出在哪里,属于哪一类问题,将信息整合起来,确定问题所在。
3.反馈
向职工反馈到底找到了什么,在变革代理的帮助下,制定所需要的变革计划。
4.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以纠正组织的偏差。
5.评价
对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估,看有效性如何
(三)造成抵制变革的因素
一般说来,变革给人们带来利益,人们是欢迎的,但也会出现抵制,影响因素可能有以下以下:
1.职业认同
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形成习惯,变革要打破原有的模式,这样会产生来自职业认同的抵制。例如老教师对新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会不满意,产生怀疑。甚至一些优秀教师此时成了改革的阻力。
2.担心失败
变革是在做一件新的事,没有把握,心中无数,会担心失败,有畏惧心理。
3.担心人际关系的毁坏
改革比如带来资源、利益和机会的重新分配,会影响人际关系。
4.地位上的考虑
变革使一些人失去原有的地位,打破政治上的平衡。
5.经济上的考虑
改革可能使一部分人失去既得利益。
6.文化和价值的因素
群体中总是存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这些既有的价值观念抵制新的观念和做法。
面对组织中变革的阻力,管理者要进行干预或防范。第435页表9-3-2,就是干预变革的心理阻碍,表现和管理者可采取的干预方法。
六、什么是组织开发?
组织开发也称组织发展,即促进组织在结构和过程、人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
组织发展的方法
1.敏感性训练
也叫“T小组法,也叫感受性训练。其目的是训练人们在人群关系中与人相处时,如何去体会对方的情感,洞察对方的心意,进而改善彼此的关系。事实上,就是教会人们如何与人交往,更好地相互作用等。 
2.战略管理

所谓战略管理是面对学校长期发展制定未来走向,并根据这种战略走向,确定目标体系并逐渐实施整个战略过程。也就是要有学校发展的5年或10规划。
  纽伯瑞提出了一个学校战略管理的模型。这个模型将学校战略管理看成是学校内部和相关社区的共同工作。整个过程以SWOT分析开始。这四个英文字母代表四个与学校发展有关的因素,即S代表学校内部的优势,W代表弱点,O代表学校外部环境中的机会,T代表威胁。这个分析过程由怀疑、难题或一个事件引起,经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最终形成一系列战略。然后,再将这个战略结合学校的目的、价值观、使命和远景进行分析,最终找到具体可行的战略并分析后开始操作执行。这个模型还确定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关系,如上级领导,学生家长的作用等。请看教材442页的9-3-1图。 
七、校园危机管理

危机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情境或事件。危机由组织内外环境因素造成,具有不确定性、时间紧迫性和无预警性,它的影响范围大,无法以例行程序处理,其结果可能导致最终情况的恶化或好转。
危机的管理
组织为防止危机发生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危机管理。
一般说,危机管理有6个步骤构成,即:
1.密切地对环境进行监测;
2.实际地对问题做了解;
3.找出可用的备选方案;
4.预测行动方案的可能的结果;
5.决定行动方案;
6.下达处理方向以及排定计划内容。
校园危机管理的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即事前预防阶段、事发应变阶段、事后重建和防止再度发生阶段。
1.事前预防阶段
事前预防阶段首先是探查危机的信号。注意可能发生危机的方面情况如何,有没有危机发生的信号。信号存在于哪些方面呢?
(1)人的方面:校外歹徒、亲子关系不良、师生关系不良、同事关系恶化等; 
(2)时间方面;教师不在的时候,课间、午休、打扫卫生时、放学后、寒假暑假,天气特殊、庆典、活动时等。

(3)事的方面:实验或游戏方法不当,疏忽一些过程,如体育课,校园施工等。
(4)地点方面:厕所、地下室、楼梯间、屋顶、活动中心、施工工地,不良的娱乐场所等。
(5)物的方面:建筑物老旧,废弃物等。
(6)领导方面:与下级思想上的差距、非正式群体的负面作用,和上级单位的关系以及个人的特点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危机学校应预先设立应对小组。注意要预先设立,而不是出了事再设立。具体人员工作请看教材。当然,在设立小组的同时还要发动全员参与危机管理。全校教职工都要有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并对学生进行教育。
2.事发应变阶段
  
危机发生后,危机应对小组立刻启动,所以危机应对资源应处于利用状态,良好的沟通,一致的行动信号都是极其重要的。
3.事后重建和防止再度发生阶段
   
危机结束以后,应该成立评估小组,对应对危机的各方面进行评估,找到缺点和成效,以利于将来学校再次面对危机时借鉴。
学校危机处理的总的方针是防患于未然,及早消除各种隐患。如果出现危机应力争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学校危机处理的总的方针是防患于未然,及早消除各种隐患。如果出现危机应力争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