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各校教研竞标方案的认识
仅代表评审小组,首先感谢今天参加校本教研专题竞标的16所学校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参与。我们组织这样的竞标活动,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各校在校本教研之前对专题研究的目标、过程以及评价功能等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规划,使“校本教学研究”真正实现改进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的目的。既然是研究,就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而且应该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一、目的
校本教研是一种有计划、有意图的活动。它有着高度的自觉性、组织性和继承性。只有当我们清楚的知道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时候,校本研究才实际上进入一个研究过程。我们欣喜地看到,本次参与竞标的学校制定研究方案共性的特点是,基本上做到了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基于市、区号召开展的古诗诵读活动,新昌路小学、北京路小学从诵读兴趣入手确立研究主题;市实验小学将“情趣教育”理念引入古诗诵读,确立“情趣诵古诗”的主题研究。宁夏路小学、太平路小学在上学年全区作文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让习作走进生活”的细化研究,积极探讨如何构建内容开放、形式开放、过程开放、评价开放的作文教学新模式。围绕我区倡导的“注重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研究专题,莱芜一路小学选择“以读为本”切入研究;贵州路小学、定陶路小学以“阅读兴趣”作为研究专题;莘县路小学侧重“阅读方法”的开发;大学路小学在省级实验课题研究推广的基础上深入“阅读情感”的研究;德县路小学在对学生进行阅读量调查抽测的分析后,找到问题的症结“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区实验二小针对新课程中实施的合作讨论学习方式,提出了“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主题。这无疑都是很好的体现了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真正解决自己的、真实的、实际的问题这一研究目的。
二、过程
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它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操作原则和程序。在这次16个竞标方案中,我们看到有11个方案分阶段、有计划的制定了研究步骤;有6所学校在方案中预设了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有5所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机制。更可贵的是,有些学校在方案中深入思考并明确制定了研究内容,与日常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操作性强。如大学路小学在“阅读情感”研究中确立了三个层次的研究内容与途径:一是了解学生阅读情感的差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研究如何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三是研究如何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作者、教师、学生、教材四情和谐相融。研究内容的明确,很好地使参与研究教师清楚研究前该发现、积累些什么,研究中该实践、反思些什么,研究后该归纳、提升些什么。而文登路小学在挖掘传统教研优势的基础上,在方案中明确的“学、研、培、练、用一体化研究体制”;南京路小学的“三个研究保障”,也都很好地为校本教研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三、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它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是研究成败的关键。没有方法,研究的目的性和组织性就无所依托;没有方法,研究的继承性和创造性就失去了途径,只能是一种盲目的活动。而在我们本次竞标方案的交流中,我想我们在座每一个人可能深受启发、获益最多的就是来自各个学校老师们富有智慧和创造性的百花齐放的研究方法。嘉峪关学校为丰富学生阅读积累设计的《阅读手册》、申测活动;莘县路小学与校图书室联手建立的“读书奖励机制”;北京路小学将要开展的“我爱唐诗宋词书法比赛”;贵州路小学的“集星换卡大行动”;德县路小学的“书友存折”;太平路小学的“循环日记、数码作文”;以及福林小学即将实施的“教师阅读工程”;定陶路小学针对研究问题的“诊断书”;莱芜一路小学的“拜师结队”……无不让我们对于各个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充满了憧憬与希望,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我们自己充满信心。
方案的科学制定,是我们实施校本教研成功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在将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中,我们有几点建议想与大家交流。第一,“研究行动”不仅意味着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而且意味着在“教学对话”中创造性地执行事先“设计”的方案。所以在实施过中,我们还应有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方案、改进方案的意识。第二,在整个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反思”应注意贯穿始终。研究教师应努力开放自己的眼界,汲取“他人的经验”并使“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相互关照,这样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