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93607
在线人数: 7324

校本培训内容选取应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服务

发表时间:2006-06-29阅读次数:1154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进步伐,校本培训作为教师教育的一种实用、便捷、有效的培训方式,愈来愈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基层学校的重视,近期笔者在解读学校的校本培训计划和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中,发现学校校本培训内容的选取,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此提出,以求指正。

对于校本培训的内容,施莉老师曾在“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一文中汇总了当前校本培训内容研究的几个主要观点,其中列举了王秀美、李玉娟、徐巧英等人对校本培训内容的解析〔1〕,我认为选取校本培训内容的出发点应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服务。从问题的角度来分,校本培训有两种类型:一是针对现实的培训。这类培训的目的就是要直面现状,将培训和解决问题统而为一。二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培训。这类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将今后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前解决。培训过程中针对现实的培训与面向未来的培训必须相辅相成,以实现教师的终身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为此培训内容的确定,既要依据教师的个体需求,又要有学校的长远规划,整体指导;既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又要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服务。一些学校在制订教师长远规划的时候往往执于一端而有失偏颇。或者仅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确定培训内容;或者征求教师个人需求,一切从教师的个人需求出发,名为“以人为本”,实则缺乏对教师发展的长远眼光。仅从教师问题入手的培训或能临时解决教师的现实问题,却不能够防患于未然,此所谓“头痛医痛、脚痛医脚”式培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与其病而求医,不若防患于未然。作为学校的领导,应当将眼光放的长远一些,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基,以此明确哪些学习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是应对未来生活和时代发展的,是培育未来社会的建设人才所必须的。那么如何确定学校校本培训的内容呢?我认为从教师的人生规划考虑,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服务,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以下培训内容应该是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应当关注并加强的。

   1、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师作为生命个体,如何完善自身,做一个如理如法的好人;如何服务社会,为世界做出更多贡献。这是为师者首要明确的,因为教育工作的首务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其次才是教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作为教师未明做人道理,又如何引领学生。要让教师学会做人,人格有成,我认为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在校本培训中开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这恰是当今社会较为忽视、亟需加强的内容。当今世界,西风倡盛,西方文化思潮源源不断涌向中国,不断冲击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延续与发展的命脉,几千年传承的人文思想和教育观念,理应由当代教育工作者传承与发扬,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应担当义不容辞的重任。因此传统文化的熏修应当成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圣贤典籍的学习,既有助于教师如何做人,又有助于教师把握中国文化的根脉,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而古圣先贤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亦会给现代教育工作者诸多启示,深值我们去研究和发扬。

2、教师心理辅导:

由于学生家长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愈来愈高,教师的压力也愈来愈大。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繁忙,难有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时间,家庭生活、人际交往一系列问题导致很多教师的心理失衡。研究表明,教师群体是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职业群体。众所周知,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唯有教师有一个健康、平和的心理,才利于培养健康、向上的学生,因此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也是学校应当关注的内容。教师是有着个人情感与欲望的“人”,教师的职业情操,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交织蕴藏在他们的心理结构中,学校唯有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缓释教师的心理压力,为教师提供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教师才能够富有创造力地开展工作。因此在校本培训时间,学校可以适时安排团队教师心理辅导,带领教师学习心理调节技术,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教师心理咨询室,帮助教师有效调控自己的心态,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3、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学习培训

信息时代,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提起信息技术培训,很多学校将课件制作作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将课件使用效果作为评价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却往往忽视了对教师网络学习和网络交流的培训。网络学习因其灵活性、自主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已逐渐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模式。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师培训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当前网络上推行的教师博客,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及时反思、自由展示和自主交流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让教师尽快在网上“安家”,建立自己的博客,自主表达所思所想,相互学习,在交流碰撞中生成教育思想,形成正确观念。甚至可将教师博客告知学生及其家长,让学生及家长也参与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活动中,通过互动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并由此顺应网络学习浪潮,逐步形成网络学习的习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4、行动研究的培训

现代社会要求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从研究的角度去学习、工作,教师就会不断收获成长的快乐。因此很多学校从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但由于教师学习的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没有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难以形成,培训的实效性不高。对于教师而言,教育科研应当从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入手,使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而行动研究适合于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学校应当引导教师更多地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着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行动研究的焦点,在于即时的应用,不在理论的发展,也不在普遍的应用;它只强调切近情境中的问题。其目标在于改进学校的实务,以及把研究的功能与教师中的工作相结合,藉以提升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师的研究技巧,思维习惯,促进教师与别人和睦相处,并强化教师的专业精神。简言之,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藉收即时应用之效。

综上所述,校本培训的内容体现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发展、教师的心理调适、教师的网络学习和教师的行动研究都体现了时代发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这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纲领性文件提出的:“四个学会: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的具体体现,二十一世纪,四个学会不仅适用于学生,同样适用于教师、适用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在选取校本培训的内容时,应当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个体,教师的需求和教师的终身发展,校本培训应当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