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30693
在线人数: 17498

开展“主题式”教研,提高“研”的含金量

发表时间:2007-11-27阅读次数:1250

青岛金门路小学      解育红

一所学校的不断发展不能仅靠教师的教,还要依靠教师的“研”。“教”保障学校的生命,“研”提升学校的品质。我校开展的“主题式”教研是一种针对实际问题开展的具有很强实效性的研究方式。通过“主题式”研究形成了教师团队研究的氛围,也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善思——把“问题”变“主题”

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能够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是有时缺少“主题”或者“主题”过于纷杂的教研,却容易造成人浮于事的局面。教研只有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带动教师、学生的发展。

1.要善于发现问题。

首先“主题式”教研的问题来自教育教学实际,是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有研究的内在需要。要研究的事是教师群体共同面临的问题,教师有合作研究的基础。否则,即使人人参与教研,也是表面上的走过场,很难通过教研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中数学老师发现:课本上对学生说解题思路的要求越来越少了,对怎样进行计算的具体步骤也没有了,随之,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感到学生“说”的能力下降了。为此,在集中教研活动中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学生究竟应不应该说解题思路?在课堂中“说”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交流,引领全体教师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必须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促进其思维水平的发展。为此,我们数学组确定的研究主题就是:“以说促思,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

从主题确立的过程可以发现,问题来自教师对课堂现象的观察,来自学生中,在教研活动时不妨多提几个“为什么”、“怎样解决”,才能确定共同研究的主题。为此,我们语文学科确定了“以读促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主题英语学科开展“以情促学,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的研究。

2.要善于分层推进。

为了提高教研的实效,期初排课表时,全校统筹协调,为各学科组提供相对独立的校本教研时间,保证各教研组的教师能有半天的时间集中教研。周二下午——语文教师集中教研;周三下午——数学教师集中教研;周四下午——英语教师集中教研;周五上午——其他学科教师集中教研。这充分保证教师有共同交流的时间,而在研究方式上,我们主要采用围绕一个主题,分年级开展的形式。用行动研究,同时也结合其他研究方式。在教研时,着重不断强化主题,老师们的研究意识逐步增强。期初各教研组结合教研主题,确立各自的研究重点,每周分组教研,间周将在各级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汇总交流,每月进行“主题式”教研组特色档案经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学期末各学科围绕研究主题,展示课堂教学、举办教师论坛。

二、善引——管理者既引领者

教育教学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只有抓住教学,才能真正把握学校发展的命脉。为了更好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提出学校各学科的分管干部,必须是各学科教研的引领者。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需要坚持学习,否则就不能引领别人成为一个学习者。在教研组的建设中,分管干部必须是“成员”而不是“管理员”。这样分管干部才能以积极参与者的角色,与教师们一起开展教研,才能以知识和能力获得教师的信服。

1.善于把握“主题式”教研的目标。

在确定研究主题后,需要分管干部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分析,制定研究的总目标,以便各组教师能够在总目标的引领下制定分解目标,确定每个年级的研究重点。这样既避免了对教学问题进行“庖丁解牛”式的割裂式教研,又可以保证我们教研的整体性、系统性。

在英语组开展的“以情促学,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教学研究中,针对如何体现教学中的“情”,提出了情景化、情趣化、情感化为总目标中的要求,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根据教材的交际性特点创设的语言运用环境之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用,善于创设情景,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分层设计任务,针对我校大班额的情况努力提高练习的参与率,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中运用、理解、接受和巩固语言知识。

语文学科根据“以读促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主题,提出在教师指导阅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并能谈出读后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能掌握阅读的方法并能运用,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注重积累并扩大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数学组开展“以说促思,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主题教研中,以各年级“思维训练活动”为载体,引领教师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清晰表达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在学科分管干部的引领下,我校学科教学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氛围浓厚,教师的研究态度有了明显改变。

2.善于引领教师关注学生发展。

在确定每组研究目标之后,我们更加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虽然三个学科有不同的主题,但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我们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表现,设计了学生课堂观察表。

青岛金门路小学学生课堂观察表

学生人数:          发言次数:             学生发言率:

座次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分管干部在听课过程中,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记录,而且在课结束后马上进行总结,对教师本节课提问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利用课堂观察表可以让教师清晰的看到上课提问中存在的行为偏差,有的教师提问时只关注左手边的学生,有的关注前排而忽视后面的学生,有个别教师反复多次提问几个发言好的学生……在课后交谈中,我们马上指出教师上课提问存在的问题,只有纠正教师课堂行为上的偏差,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逐步重视学生的发言情况,现在课堂上会更多的听到:“还有哪位同学没有发言,把机会让给这些同学”。听课过程中我们统计了课堂发言面,由开始课堂发言率最高27.4%,提高到现在最高的发言率为92.9%,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

三、善研——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在教研活动中研究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教研中聚焦课堂可以有多种方式,融课堂改进与教师学习为一体的“行动学习”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它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教师正是在这样的行动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在教学行动中学会教学、获得成长。

    我们在展示课中突出研究主题,善于找准切入点。只有从课堂出发、再回归课堂的研究才有价值,才能让老师们真正从内心接受并喜欢研究。

上学期数学组抓住“如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为研究点,虽然切入点小,但却能真正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整个数学组团队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到怎样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三年级王全英老师期末结合应用题教学进行了数学思维训练课的展示,课堂中学生尽情讲述每道题目的分析过程,台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随时进行提问,这种互动交流,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在观摩过程中教师的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的状态以及学生的水平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有位教师谈到:“以前总认为只要学生能听懂,会做题,我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发展语言是语文课堂的任务,但是我却忽视了语言与人的思维、智慧、意志、情感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情感、意志与形象思维的更好发展。事实上,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语言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是密不可分的,并充分地发挥着各自的优势。”从具体课堂教学实例中,老师们切实感受到“以说促思”虽然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但是教师的相机引导和适当补充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真正达到促进学生思维情感、意志智慧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在教研中具体的实例学习与讨论,能引发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能够让老师们面对教学,共同分享。

也许我们基于学校问题的“主题式”教研是一种“草根式”的研究,但是来自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才是教研所要探索的基本问题,才是教师主动要解决的问题,真正在教学实践中提高“研”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