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27590
在线人数: 12

启迪悟性的“贵”、“巧”和“妙”——从有效教育走向优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09-01-13阅读次数:3223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经验,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并达到优质教育。有效教育是基本要求,优质教育即高质、高效、高水平的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引导,贵在启发,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自我审视、自我反省、自我激励、自我主动地发展,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目的。

自省,即自我省察、自我批评;自励,即自我激励,自我确立进取的目标,提倡“战胜自己”、增强奋斗意识和持久的意志。然而,传统的、长期的“服从”教育,遵循着“我说你听,我管你服”的模式,就形成扼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忽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强化学生“奴性”的不良局面。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只能听,照着做,不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做错了,也不去反省,更谈不上自我批评、自我激励。往往出现两种情况:

1.犯了错的学生在老师的面前低眉顺眼,痛哭流涕,痛改前非 ;一转身,却破涕为笑,万事大吉,依然故我。

2.犯了错的学生,或自己不知道错了,或明知自己错了,却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承认错,为自己的错百般抵赖,百般辩护.

这是目前学校量化管理所管不了的,也是引起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变强制教育的弊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种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真诚和自信,它养成了学生驯服的性格。”因此我们面对本来活泼好动、具有丰富个性的学生,必须重新审视某些教育规范,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思考;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勇于实践,从体验中感悟。从感悟中自我省察、自我肯定、自我批评和自我激励。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体验中去感悟并自省、自励、自我主动发展和学习呢?这就需教师重在引导、贵在启发的深刻、巧在教育机智的运用得当并具有艺术性、妙在点拨的独到性。

一、贵在启发的深刻。首先需转变理念,这是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体验中自省、自励和自我主动发展及学习的前提

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他们有无穷的创造潜力,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教师不能用老一套单向度信息传递的方式去教育学生。而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采取个别化、启发式探索性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去学习和感悟。启发是有条件的,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说不上启发,必须有教师深刻的、独到见解。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赞科夫)深刻是把教材和学生心理看穿、看透,挖掘其精髓,悟出透彻的道理,这样讲起课来或点拨学生就简单,也能够讲在点子上。正所谓为“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使学生萦绕于脑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地比喻,常使学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而茅塞顿开;一句幽默地批评,常使学生放下包袱而惭愧不已。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

如:在培养学生养成习惯时,学生天性好动,课间在教室、走廊大声喧哗、跑跳打闹,上课乱说,屡禁不止。作为班主任,我引导学生想象这样两幅画面:一幅是一群走在路上的羊,被人吆喝着、鞭策着,但还是不停地叫着、东跑西窜,杂乱无章;另一幅是某报纸上的一则消息:我国某中学生赴德国考察团,在结束访问准备回国,在德国某机场等待飞机时,代表团的学生们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乱哄哄地围成一团。两个德国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指着中国学生代表团问另一个“那是一群什么?”我向学生们提出两个问题:

.为什么羊被人赶着还杂乱无章,毫无秩序?

.那两名德国人不知道那一群是人吗?而且是中国人—我们的同胞!

学生们静下来,沉思了好一会,纷纷说:羊是动物,没有思维去控制行为,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德国人看到的是人,而且是中国人,但行为不文明。由此我引导他们联想:在公共场所,要有社会公德。学校、教室是大家共同学习的场所,每个人有责任和义务保持安静、干净和整洁,要美化但不能破坏它,更不能影响他人。学生从这种生活体验中感悟到什么是动物,什么是人,什么是文明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受到尊重,从而激发他们的“悟性”——做文明人的自律意识。他们都相互告诫、提醒:说话要轻、脚步要轻、搬动物品要轻,上课要静。在全班达成共识后,我先让英语兴趣小组的学生查阅世界各地的文明礼仪,并把这些材料用双语(英语-汉语)方式,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之后,根据自己和本班的实际,用双语写出自己理想的个人及班级的文明行为和礼仪。既提高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扩大了学生英语的阅读量,学习和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和礼仪方面的差异,激发出他们的潜能――很多学生用双语写出自己所理想的学校、城市和社会礼仪,还有些学生为2008奥运会写出礼仪。

启发的最高境界是以灵性启迪悟性,富有灵气的老师善于激疑布惑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幽析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目视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入幽微之境,实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二、巧用教育机智,会促进学生由体验、反省到自我激励、自我主动发展和学习的正向迁移

教育的机智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敏锐的观察,迅速的判断,应变的效能等能力。一是寻求最佳的教育契机,二是寻找最佳教育效果,三是寻求最短的教育渠道。它表现在机智的判断,机智的决断,机智的方法上。机智的方法运用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效果。

一次,在某班讲现在完成时时,我发现有些学生神不守舍,注意力不集中。其中董х同学在下面乱嘟囔,引得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我温和地说:“看来,董х同学所讲的比我讲的更具有魅力,因此博得了一部分同学的赞许。今天请同学们先把我的课听完,然后每人回去好好复习和预习,明天的课由董х同学来讲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好吗?”“啊!---好!”同学们不知所措,却迅速安静下来。他们本以为我会发火批评,但我却另辟蹊径,引导追求,顺利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

第二天上课铃还没响,教室里就一片寂静,我叫董х到教室前,问他准备好了没有,他拖腔拉调地说:“我没有。”看他这种态度,我避开矛盾,以退为进,鼓励他“肯定行”。他果然毫不含糊,接过课本,神灵活现地讲起课来。且看他眉飞色舞,指手划脚,“现在完成时的结构――耶!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欧耶----”,他的油腔滑调,阴阳怪气,引得同学们不时地哈哈大笑。我想,他这样会越讲越出格,越兴奋,此时批评他会适得其反。于是,我赞许道:“不错,比老师第一次讲课好多了。但如果能把声调放平稳点,脸色温和点,那么同学们的笑声将是鼓励,而不是“嘲笑。”我把握时机,开始点拨。此时,董х和全体同学都“怔”了一下,似乎都同时“悟”到了什么。很快地,董х同学的脸色、声调、神态有了“正色”。同学们也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状态。有许多同学对董х所讲的知识错误,提出批评指正。这时,只见董х的脸由红变白,汗流满面,神情沮丧,恳求下台:“老师,我讲完了。”我觉得火候还未到,恳请他讲完最后一个问题。这次他真是吃力地、谦恭地、像只泄了气的皮球,说不出话来。几个调皮的学生瞪大眼睛,伸着舌头,缩着脑袋,似乎在说“看,他T恤杉全湿透了,看来讲课真是很不容易……”。此刻,董х的脸变得煞白,手也发抖。我觉得火候已到,赶紧救场,直截了当,直逼主题——要尊重老师的劳动。下了课,董х向我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并说这节课他收获很大,完全理解和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让学生在体验教师工作的不易之中反省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主动地发展,不仅取得了最佳的教育效果,也说明了:教育机智就其实质就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其要诀是避其锋气,欲扬先抑,欲进先退,变换角度,以智取胜。表现在语言艺术上是直话曲说,急话慢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

三、独到的点拨具有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之妙,增强学生自省、自励、自我主动发展和学习的信心。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独到的点拨来自于独到的见解。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独到的见解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之一是首创性;之二是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思维的创物。教师的创造性来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要有独创性思维就要走进学生独特的心理世界,去发现、去感知和感悟,才会有真知灼见。

某日,我的班主任工作笔记本在教室里不翼而飞了,通过调查,是本班学生陈某拿走的。陈某,单亲家庭。不学习,打架逃课是家常便饭。小学四年级曾“偷”家里的钱出走 。自上初中以来,他的逆反心理更强:今天去弄坏学校的自来水管;明天旷课去上网或聚伙打架;后天去为女生“暗送秋波”。对自己做过的事,他从不以为然,百般抵赖和狡辩。对此种种,作为班主任,我都记在工作笔记本上,以备找他谈心和与家长联系用。谁知,他却在关注这本笔记本。据学生反映:陈同学认为这本子是“黑帐”,他一直想得到并“销毁”。

我首先尊重学生自身的独特性,把它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去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再次,走进他的心理,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这就于平凡中见新奇:陈同学要消除“黑帐”,也有积极的一面,即他不愿叫别人看到他不光彩的过去。可视为他有想进步的思想感情和需要。

于是,我用热情和真情与他倾心的交谈:这本本子对老师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诚实。如果哪位同学想进步,不愿让那本本子成为自己进步的“拦路虎”,老师也愿意将它“销毁”----。这些话对他触动很大,他的思想和心理发生了四个变化:开始百般抵赖“曾未见过”;接着“似曾见过,但没看过,不知里面有什么内容”;后来“看过本子里面的内容,但没拿过。”我开始点拨,请他好好想想,帮老师找找这本本子,因为里面有关于学校、班级的计划和安排。他欣然答应。我们在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中增强了师生的情感关系,让他悟到:老师尊重并信任他。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他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他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启迪他的良知。最后,他主动找我承认:是他拿走了我的笔记本并且烧掉了。在指出这件事情严重性的同时,我不无幽默地说:“你把你的‘黑帐销毁’了,我的‘红帐’怎么办?”他想了一会说:要帮我补救。我夸奖他诚实,又鼓励他守信,要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感激地走了。两天后,他找到了补救的办法:一、送我一本工作笔记本;二、他也准备了笔记本,要像老师那样每天做班级的工作记录,每周在班里做班级的情况汇报,对好人好事提出表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这不仅监督了其他的同学,也约束了他自己的行为。老师和同学们惊异的发现陈同学变了:一不旷课了;二要学习了,上课认真听课,积极发言,由于他积极动脑,回答的问题既准确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门的掌声鼓励,在鼓励声中,他学习上有了兴趣,学习热情和成绩大大提高,尤其英语成绩由原来的十几分迅速提高到八十多分。

我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缺点的接纳、善意的理解和宽容、独到的点拨,赢得了学生真情的回报。我和陈同学这种积极的情感关系,不仅增强了他的“诚信”,而且转化为“诚实守信”的自觉行动,也为教学活动增强了宝贵的动力源泉。

反之,如果为了教师的尊严和威信,把这件事曝光,让他道歉、检查,结果会怎样?很明显,这位学生就会“破罐子破摔”,那就不是有效教育,更谈不上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