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伊始,青岛宁夏路小学以开展“常态课调研”活动为契机,深入研究、剖析课堂教学中阻碍学生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在课堂“诊断”上下功夫,在“改”上找突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三个周的听课、评课、分析交流,全校干部教师普遍认识到阻碍学生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之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还是“注入式”多,课堂内容基本还是“纯知识型”,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供应式”。造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学生自始至终让老师牵着走,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二是学习环境比较沉闷,学生敢问、敢说、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几乎没有;三是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跟好学生一问一答地走过程,学生参与人数少。总之,学生还是被动地学习,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改变当前这种现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结合“洋思”、“杜郎口”经验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开出“良方”——必须还课堂给学生: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二是课堂教学要由“一言堂”变成“百家争鸣”,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转变;三是课堂内容要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
我们相信,有了“良方”,全校干部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对“症”下“药”,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