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五十九中学制定了活动月的方案, 以培养教师积极进取、勇于拼搏、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的意识,树立高尚师德、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形象,具有讲奉献、顾大局、实干开拓的好作风为主要教育目标,进行规划。开学初的升旗仪式上举行了启动仪式,校长和书记与学校全体教师签定《师德责任书》,浓厚氛围,落实责任目标,坚决杜绝师德违规现象的发生,树立教师优良形象。
进行学规范测试。与“市南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的启动实施相结合,学习《市南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指南》,树立高尚师德意识。在师德活动月里,学校教师认真学习,深入解读《市南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指南》, 并针对如何看待体罚学生这一问题展开答题活动,激励教师处处以《规范》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教师的崇高形象。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演讲比赛。老师们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例,表达作为教师的职业操守。处处体现学校提出的“真情献教育,爱心给学生”的师德要求。决心从点滴小事做起,用爱心温暖学生,用真心奉献教育,用耐心服务学生。有十一位教师参加演讲,通过选拔,张弛老师被选拔参加区里的演讲比赛。
金点子征集活动。教师结合“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促进了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学校评选了十大金点子,通过交流和评选,调动了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更体现了学校在新学期将十五项工程为核心,努力促使学校教学水平迈进更高层次。
教师“课后寄语”交流展示。各组教师通过集备活动,交流对学生的教育寄语。例如“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更好,鼓励要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评价语言要丰富,融入真情。”(吴月华)“微笑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鼓励,一种欣赏、一种默契。”(张驰)“巧妙的环节设计,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韩玉婧)“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是课堂激趣的切入点。”(蓝云英)老师们定期反思的习惯得到了巩固和强化,从教学反思中反映出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习惯的培养。培养教师的习惯,把外在要求化为内在必需,学校以培养教师习惯为核心,落实“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的“精细化”工作理念,实现管理“六到位”、教学“四带进”,进一步强化教师三个习惯,即按时读书的习惯,定期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习惯的习惯,把学校外在的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实际需要,使其成为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品位。各班主任纷纷确定“习惯养成主攻方向”,并进行自我评价,各任课教师分别针对本学科特点,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此项活动,引导教师进行树立良好习惯,通过反思,促进教学相长。
读书交流。引领到位,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依托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开展“每月两讲”(专家一讲,教师一讲),让教师走近专家。发掘读书的内在魅力,深化教师读书活动,向教室推荐书目,组建读书沙龙,提高教师的育人层次。
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建立“名师工作室”,使名师培育名师。名师工作室由原先的两个工作室发展到现在的五个工作室,影响力越来越大。围绕教学“四带进”,每个工作室各领一个课题进行研讨,并在教工大会上进行展示。工作室成员在实践中合作、互助、共同发展。营造了乐于沟通、充分信任、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和严谨求实、积极向上的良好学术氛围。
总之,通过专业素养提升活动,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觉悟,落实了专业素养提升要求,培养了教师爱岗敬业的意识,收到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