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793883
在线人数: 32902

≤ 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研究≥课题方案

发表时间:2007-07-09阅读次数:2533

 一、课题提出背景

  班级是我国中小学现行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中最微观的实体,任何教育政策法令都必须通过对班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获得其现实性,班主任则是班级这个单位的“首席执行官”。班级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班级系统内部以及班级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多向度的交流,班主任则是各种交流的中转站。可见,班主任是负有特殊职责的教师,不仅其工作的复杂程度高于普通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也高于普通教师。从这一角度看,班主任应具备比普老师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复杂的专业能力,班主任专业化应成为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我们发现,当前的教师专业化研究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问题并没有被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视野。同时,对班主任的研究多是着眼于班主任的科层管理能力,研究的层面并不能涵盖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全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对青岛地区而言,进行班主任专业化的研究,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则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青岛地区的班主任工作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经验、感觉、惯例仍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依据,高压政策和行政命令等科层管理的方式成为最常见的班级管理方式。班主任工作本应是充满艺术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而且能够为教师最大限度地体验自我价值提供了平台,所以有人说“不当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师”。但是,青岛地区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低下使得班主任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减弱,班主任沦落为“杂务管理者”,在许多学校,班主任工作成为一种苦差使,许多教师对班主任工作唯恐避之不及。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学校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背景下,这种影响显得尤其突出。因为学生的生活是一个整体,在一个被严格控制的班级中生活的学生很难具有高度的学习自主性,所以,仅仅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不能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真正的转变,班主任工作方式的转变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可以说,研究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是青岛地区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为此,我们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形成了《班主任专业化与班级建设纵横谈》这一初步成果。本课题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开展对班主任专业化内涵和现代班级建设的纵深研究,构建“班主任工作评估标准”和“班主任工作评价奖励机制”,描绘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路线图,实现班主任专业水平与社会地位的同步提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班主任专业化问题进行研究由我国的教育特色决定,这一问题在国外很少有研究。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没有明确设置班主任岗位,虽然也存在着一部分教师承担的职责类似于我国的班主任,但由于没有从行政职能的角度对他们的角色进行明确界定,所以对这部分教师的研究通常与教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中国的班主任研究则从1952年设置班主任工作岗位就开始了,班主任专业化问题的研究是对传统的班主任研究的延续和超越,新课程改革是这一研究问题得以提出的重要背景和原因。200210月,天津大港区召开全国第11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海燕副教授首次使用了“班主任专业化”这一概念。200311月,在广西柳州举行的全国第12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的主题就被确定为“现代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研究”。2004年是班主任专业化理论研究和初步实践阶段。南京师范大学的班华教授发表了多篇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的文章,为这一概念提供了理论支持。随后,全国16个省、市、区的58个班集体建设科学研究的理事成员单位,都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2004年《人民教育》推出了班主任专业化的系列专题文章。20051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办了第一期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班,开创了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先河。

到目前,一些教育专家已经在班主任劳动的性质、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标准、目标、基本途径和班主任专业化的制度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形成了初步的理论框架。但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研究的视角比较单一,大部分研究成果只是经验的总结,缺乏应有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指导价值。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比较文化学为依据和借鉴,坚持事实求实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力争在理论和新课改实践的结合上实现以下研究目标:

1.厘清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内涵,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班主任工作研究的学术地位。

2.从发挥班主任专业化作用的视角对新课改的推进提出对策,使班主任专业化、现代班集体建设、学校德育和新课改形成和谐发展良性互动的关系。

3.构建青岛市班主任工作评价制度及待遇保障体系。

  四、研究内容

  (一)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研究

1.班主任专业化内涵的研究;

2.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结构及标准图谱的研究;

3.专业化班主任的成长规律研究;

  (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途径的研究

4.不同环境下的班主任成长方式的研究;

5.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模式的研究;

6.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专家库和策略库构建的研究;

7.利用作业支持系统实现班主任专业自我发展的研究;

  (三)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中相关保障机制的研究

8.青岛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的研究;

9.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中的行政保障制度研究;

10.“首席班主任”、“十佳班主任”评估标准的研究;

  (四)现代班集体建设的研究

11.现代班集体基本特征的研究;

12.健康班级生态的特征与形成途径的研究;

13.高效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

14.班级管理质量评价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综合运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田野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教育科研的样式,文献法、调查、测量、观察等是本课题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

  行动研究与叙事研究是各实验学校子课题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样式。

  田野研究在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途径、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相关保障机制和现代班集体的建设时的主要研究样式。

  案例研究用于探索专业化的班主任的成长规律。

  文献的分析与调查是本课题研究以及子课题研究开展之前都要使用。

  观察与调查的研究方式则是各研究样式中普遍使用的技术。

  测量在构建中小学班主任素养结构图谱时使用。

  六、研究阶段及阶段性成果

  本课题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057月—20067月)

1.文献研究;

2.调查访谈;

3.形成课题阶段性成果《班主任专业化与班级建设纵横谈》(本项内容已如期完成,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

4.组建青岛市班主任工作研究共同体——“青岛市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67月—200812月)

各子课题将基本完成研究任务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

1.召开课题开题会,聘请专家指导,进行课题论证;

2.在青岛市不同类型(城市、农村、公办、私立、重点、一般)小学、中学设立重点研究基地,制定基地管理制度,确定各基地研究队伍,对基地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

3.构建班主任职业素养结构与标准谱系;

4.初步建立班主任分级制度;

5.各研究基地根据总课题研究方案结合本校实际设置子课题开展研究;

6.形成中期研究成果:

①各子课题组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②《班主任日志集》(小学、初中、高中三集)

③《我讲我的故事——班主任教育叙事集》

④《班主任工作案例集》(小学、初中、高中三集)

⑤《班主任专业素养图谱评量与发展路线图——个案集》(小学、初中、高中三集)

  第三阶段:课题深化研究阶段(20091月—201010月)

在各子课题基本完成研究任务并形成了相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课题组根据研究情况在理论和实际操作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并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1.制定班主任专业分级标准;

2.制定“首席班主任”、“十佳班主任”评估标准;

3.初步构建《青岛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图谱评量体系》;

4.建立青岛市班主任工作评价制度及待遇保障体系并出台相关文件;

5.各子课题相继结题验收。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1010月—201012月)

1.完成专著《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新论》;

2.完成总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3.总课题召开课题结题会,聘请专家对课题学术成果进行鉴定。

  七、实验学校及其承担的子课题

  中学组(28个):

1.中学班风建设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第三中学,课题主持人:郝振岱

2.班主任专业化校本模式的构建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第六十六中学,课题主持人:张玉慧

3.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内容、形式的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师范,课题主持人:刘瑞云

4.基于网络条件下的班主任专业化模式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第二十四中学,课题主持人:慕海丽

5.现代班集体基本特征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第五十一中学,课题主持人:刘松山

6.初中班主任专业素养结构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第四中学,课题主持人:李莹

7.不同发展阶段的班主任成长规律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第四十七中学,课题主持人:魏铁英

8.班主任非权力因素对班集体影响的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第四十中学,课题主持人:张文革

9.班主任工作案例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第二十一中学,课题主持人:梁泽辉

10.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第三十一中学,课题主持人:杨天世

11.青年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与现代班集体发展关系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第二十六中学,课题主持人:刘晓云

12.利用作业支持系统实现班主任专业自我发展的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财经学校,课题主持人:杨华

13.班主任能力建设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第六十三中学,课题主持人:孙文洁

14.健康班级生态的特征与形成途径的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第二十三中学,课题主持人:孙春香

15.班级自主化管理研究

承担单位:即墨一中,课题主持人:姜文慎

  16.班级对初中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承担单位:即墨二十八中,课题主持人:李志钢

17.班级绿色管理研究

承担单位:即墨环秀办事处市南中学,课题主持人:孙心友

18.优秀班集体形成的阶段性研究

承担单位:即墨温泉中心中学,课题主持人:李家良

19.中小学生网络成瘾与班级干预的研究

承担单位:开发区职业中专,课题主持人:姜仕清

20.班级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承担单位:开发区第六中学,课题主持人:薛秀花

21.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承担单位:开发区第四中学,课题主持人:庄炳建

22.提高班主任对现代班集体教育能力的研究

承担单位:胶州六中,课题主持人:苗信

23.班级学习心理辅导研究

承担单位:胶州四中,课题主持人:袁强伦

24.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研究

承担单位:胶南一中,课题主持人:贾学富

25.营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集体心理氛围研究

承担单位:城阳十七中,课题主持人:王凯乐

26.中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对策研究

承担单位:莱西实验中学,课题主持人:吕通华

27.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专家库和策略库构建研究

承担单位:平度职教中心,课题主持人:苗秀方

28.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班级对策研究

承担单位:崂山三中,课题主持人:李兆奇

  小学组(29个):

29.班级在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研究

承担单位:即墨实验二小,课题主持人:高秀岩

30.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的形象建设研究

承担单位:即墨通济办事处城西小学,课题主持人:王希恺

31.创建和谐班集体的实践研究

承担单位:即墨开发区四小,课题主持人:张义虎

32.利用班会进行班级心理团体辅导的研究

承担单位:即墨七级中心小学,课题主持人:李爱霞

33.师源性障碍及班主任心态调适的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上清路小学,课题主持人:辛卫青

34.班级学习心理辅导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延安二路小学,课题主持人:李岩

35.基础教育阶段创建和谐班集体的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富源路小学,课题主持人:李华

36.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结构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桦川路小学,课题主持人:迟晓燕

37.班主任群体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模式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课题主持人:孙军

38.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东仲路小学, 课题主持人:李帆

39.小学建设学习型班级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无棣四路小学,课题主持人:邱涛

40.小学良好班风建设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吉林路小学:,课题主持人:盛永功

41.不同类型学生管理策略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包头路小学,课题主持人:赖慧芝

42.“精神关怀”与人性化班级管理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宁安路小学,课题主持人:王德敏

43.班级文化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宜阳路小学,课题主持人:王花凌

44.分层自主管理与班级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北山二路小学,课题主持人:孙新丽

45.新时期班主任的形象建设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人民路第二小学,课题主持人:董湘蕾

46.顾问教师计划(TAP计划)与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课题主持人:王宏娟

47.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与学生个体评价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人民路第三小学, 课题主持人:徐冰洁

48.培养班主任健康心理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杭州路小学, 课题主持人:薛黎

49.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洛阳路第二小学, 课题主持人:钟世勋

50.健康班级生态的特征与形成途径的研究

承担单位:开发区黄浦江路小学, 课题主持人:张琳芬

51.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对策研究

承担单位:开发区崇明岛路小学, 课题主持人:袁秀菊

52.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构建班级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

承担单位:开发区富春江路小学, 课题主持人:薛玉良

53.班干部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承担单位:开发区江山路一小, 课题主持人:薛光敬

54.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贵州路小学,课题负责人:苗蕊芳 

55.班主任教育习惯更新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市文登路小学,课题主持人:张媛

56.建设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班集体研究

承担单位:青岛李沧路小学,课题主持人:胡锐

57.现代班集体基本特征研究

承担单位:平度南京路小学,课题主持人:田序海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一)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长:李振江(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副教授)

副组长:翟广顺(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员:王  铨(青岛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

        王洪立(青岛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

    马宗明(青岛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

        曲黎明(青岛市教育局副主任督学)

          川(青岛市教育局高教师范处处长)

    解本利(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中学高级教师)

    于立平(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

  (二)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翟广顺(青岛市教科所所长、研究员),负责课题的总设计,主持总课题研究、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专著的主编等工作。

  学术秘书:朱桃英(青岛市教科所普及指导室主任、副研究员),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研究实验学校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参与总课题研究、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专著编写等工作。

  主要组员:

王乐天(青岛市教科所中学高级教师),参与总课题研究、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专著编写等工作。

  愔(青岛市教科所中学高级教师),参与总课题研究、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专著编写等工作。

  薇(青岛市北区教科所所长),负责组织市北区实验学校承担的子课题研究,参与总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专著编写等工作。

  艳(青岛市四方区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负责组织四方区实验学校承担的子课题研究,参与总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专著编写等工作。

  敏(即墨市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负责组织即墨市实验学校承担的子课题研究,参与总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专著编写等工作。

刘永春(青岛市开发区教科所所长,讲师),负责组织开发区实验学校承担的子课题研究,参与总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专著编写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