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95952
在线人数: 9669

研究笔记:青岛五十九中语文组团队微格教研过程笔记

发表时间:2007-10-29阅读次数:1382

研究笔记

青岛五十九中语文组团队微格教研过程笔记

青岛五十九中学 李辉

背景介绍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校重视利用微格教学对青年教师团队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技艺水平,将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切实有效地将素质教育引进课堂。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团队所占比例较大,部分教学技能运用掌握尚未成熟。鉴于此,为提高青年教师们各项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技艺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语文组青年教师中开展团队微格教学活动,发挥团队作用,利用微格教学理论对其教学技能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针对当前语文课上教师语言平淡无起,了无声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日见衰退的现状,我们语文组决定将教学语言作为微格教研的重点进行专门训练,以提高老师们的语言素养,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整体效率。

主题介绍每一节完整课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具有综合的教学能力才能完成,而教学技能是新教师形成综合教学能力的基础。综合的教学能力需要通过各项教学技能的学习和逐步训练、实践才能形成。可见,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对于新教师来说十分重要。

而我们语文青年教师团队选择的微格教学的主题是教学语言的艺术,它使教师们有可能集中解决教学语言这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它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是系统训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在训练、实践中,理论发挥指导的作用,而技能的训练和实践又使理论得到生动、具体的检验和运用。简言之,“微格教学”是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的有效途径。

通过微格教研让青年教师们实践所学的教学语言教学技能,逐渐熟练地掌握这种教学技能,并运用这种技能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促进其思维发展,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思路介绍:

1.事前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

2.提供示范。通常在训练的结合理论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便于青年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和分析。

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每次训练只集中培训一两项技能,以便

使青年教师容易掌握;微格教学的教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点,它要求说明所应用的教学技能的训练目标,并要求详细说明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教学行为是该项教学技能中的什么技能行为要素。

4.角色扮演。在微型课堂中,十几名青年教师,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员角色,并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指导,一名摄像操作人员负责记录。一次教师角色扮演约为1015分钟,并用摄像机记录下来,评价员填写评价单。

5.反馈和评价。重放录像,青年教师角色扮演者自我分析,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评议,进行师生相互作用分析。

6.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角色扮演。对反馈中发现的问题按指导教师及学生的建设性意见修改教案,经准备后进行重教。若第一次角色扮演比较成功,则可不进行重教,直接进行其他教学技能的训练。

采取形式:微格教学即实验教学,它是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教 师的教学技能技巧进行系统培训的一种方法.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 中的各种教学技能进行科学的分类,再把不同的教学技能技巧单独进行训练,并按规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实践。我们青年教师团队采用上示范课和随机录像的形式,以教学语言为重点来组织设计展示活动。

主要内容:

一、展示研讨过程

1.确定研讨课题——“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技能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技能。

2.理论学习与研究

微格教研要求集中研究某个特定的教学行为,并要求学习者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学习中要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探讨,提高理性认识。于是我们组织小组成员积极查阅有关微格教学及教学语言技能的相关资料,进行学习、研究、交流,明确教学语言技能的定义、作用、实施类型、方法及运用要领、注意点等,使小组成员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3.实况录像

摄相机进教室,就准备的专题内容对教师进行现场实录。

4.小组观摩评议

播放微格课的录像,全组成员共同进行观摩。观看录像后要进行评议,由执教者本人先分析自己观看后的体会及自我感受如何。再由全组成员根据每项具体的课堂教学技能要求来进行评议,共同切磋、研讨、总结,使理论得以升华。

5.再循环

在理论研讨和观摩评议后,可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语言部分的重教,再录像,再评议,再总结。如此循环往复,使老师们通过不断给自己照镜子,订正不足,发扬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在小组这种互教互学的活动中教学相长,教学技能不断得到提高,教学语言日臻完美,达到炉火纯青。

二、展示理论成果

课堂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定义

教学语言是在课堂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传递知识信息、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

教学语言分类

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三种。

口头语言: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质。教学语言的优劣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有人要求教师教学语言应融播音员的清晰、相声大师的幽默、评书演员的流利、“故事大王”的激情于一体,这是教师教学语言的理想境界.

口头语言技能的作用

 

传递教育的信息   

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

语音和语调

语速和节奏

词汇和语法

要使教学语言达到理想境界,应做到以下几点:

 

科学性

启发性

生动性

节奏性

总的要求应该是:繁简适度、准确朴实、大方潇洒

体语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使用普遍,而且有着重要意义:

其一它能替代有声语言,帮助组织教学。

其二能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三能获取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节奏。

其四能用体态语进行教学激励。

怎样用好体态语

目光分配要合理 

面部表情要适宜 

动作姿势要恰当 

不良的教学语言表现为:背手、双臂交叉于胸前、卡腰、将手放在口袋里、双手撑在讲桌上等等,这些不良行为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三、展示微格教学的体验反思

朱红老师:

通过这次微格教学,我认识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语速过快,语言缺乏抑扬顿挫,感染力不够,发现了自己在口头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及同组教师的提醒下,就自己的不足进行了改正。

在体态语言这部分我想重点谈谈面部表情和目光分配的问题。看录像大家也有可能感觉到我表情比较严肃,不太生动,这可能对课堂纪律有所帮助,但是不利于与学生的沟通。所以在看过录像后,我尽量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让笑容洋溢在脸上,这样自己上课觉得自然,学生也感到亲切,不仅打开了师生间的感情通道,学生的思维之门也为之敞开,接受有用信息的灵敏度会大大提高,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作为青年教师,正处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身上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就像没成型的雕塑,需要不断的修改和琢磨,而这次微格教学正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我们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为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以上谈的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一体验和反思。

栾洁老师:

吃饭要有胃口,讲究色香味;语文课要开学生的“胃口”,也要讲究教学语言的味。

情感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在形式和内容上接受知识,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怜;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令人叹服。”如果教师无视教材内涵,为讲课而讲课,视情感为任意附加的身外之物,决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效果当然就不可能好。反之,则事半功倍。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应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田。如我在教学《背影》时,先让学生背诵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说:这首诗写的是母子情深,把母爱比作是春日的暖阳。其实,父爱一点也不比母爱逊色,可以比作沉默的火山。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表达父子之情的《背影》一文。一席话,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打开了他们感情的闸门,为学习课文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准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教师激发出学生那潜在的纯真的感情,使他们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学知识,受教育,明道理,懂人生。

通过这次微格教研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教学语言是贯穿起教学过程的一根导线,语文教师必须下苦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要让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两者自然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每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从各方面认真努力,刻苦锻炼,就能获得成效,并能成为学生运用语言的表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结语

我校的微格教学活动自开展以来,青年教师们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增强了自信心。多次的技能训练及大胆实践,使青年教师们的综合教学能力稳步提高,课堂的组织教学能力和控堂能力得到增强。

事实也有力地证明了: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可行、高效、实用性将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教师提供可靠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