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统总结了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有效性的英语课堂教学,并提出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英语课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多加强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因此,当前应该将创新运用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来,在创新这个力点上做文章,下力气,产生推进教学效果的巨大重力,以实现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学生的轻松学习的和谐统一。确保英语教学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1.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
心理学家认为,观念是指人的思维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反映,它使人能够从客观现实中引出概念、思想、计划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正确的观念对事物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观念则有阻碍作用。新教材对教学目的和意义,教学内容和方法赋予了新的含义,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方法论的前提上,由用大纲、课本、教参的束缚中,转变到既重教材、大纲,又灵活的创造,从实际出发,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武装自己,从师生的主次关系上,由教师统领课堂,以教定学的观念中转变到学生主体,教师指导,即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到整个外语教学活动中,从制订教学方案到课堂内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现实基础和需要出发,用教师的人梯作用,支撑着学生自己攀登;从教学内容的指导上,由“唯教材而问”的结构指导中,转变到按照大纲的要求选用教材,在教材的教学中采用结构与功能注重,既重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又重培养运用语言能力所需要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又重培养运用语言能力所需要的语言知识教学。只有通过思想观念的推陈出新,对英语教学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才能使英语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综述
2.1情趣教育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情趣包含性情、感情、兴趣、志趣等内容。儿童的情趣既有天性的童趣,又有后天习得性的社会情感和各种学习兴趣及理想、志趣。我们所理解的情趣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
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们在情趣教育的探索中,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1.1激趣----性情陶冶,人格塑造
2.1.2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活动的设置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并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就成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2.1.3情趣教育模式建立的关键是教师
2.1.4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寻求知识、获取成功、发挥创造、享受欢愉和欣赏美感的心理需要。
2.2 精心创设语言情境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客观情境的反映,没有情境就没有语言的意义,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境。所谓语言情境即情景和语境。是指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时相互交流信息的社会环境。任何有意义的,任何形式的语言交流,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情境作用于人的感官、影响人的大脑和心理活动,使人产生交际的动机和欲望。语言只有通过交际活动才能真正掌握,交际是学习语言的目的,而情境是交际活动的基础。由于情境还决定语言表述的内容和意义,所以说创造良好的语言情境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又是语言学习的途径。情境陶冶教学方法即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参与----教师启发思路----学生领悟,从而得到陶冶提高。
一般说来语言的学习方式有两种,即自然语言习得和正规课堂语言学习。在自然环境中习得的知识蕴藏于学习者的潜意识中,可以被学习者自然而然地运用于交际中;在课堂语言学习中要使用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有步骤,有系统地传授所学语言知识,并组织学生完成设计好的练习,对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来说,语言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难免使学习者带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学习外语,有时效果不理想。两种学习方式在学习环境,学习动机、交际机会、交际对象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有利弊,如果能有机地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精心创设自然习得的环境,即情境,有目的、有系统把知识逐步地传授给学习者,使他们能够在非常自然的环境中接触语言知识,他们便会自然而然地、不由自主地溶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创设自然习得的情境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视听情境;二是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创设语言真实亲切的情境。
2.3 通过多元评价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指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就是让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师生合作,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性综合评价。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而无论是形成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采用多元评价则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多元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多元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也为个人提供有益的反馈,为学生所在的社区提供有用的资料,这样有利于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帮助学生进步。多元评价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的技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的情况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气氛的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元评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或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学生对自己、学生对学生、家长对学生、家长对教师等诸方面的评价。
3. 结语
“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要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为主,结合教材设计仿真的语言交流情景等方式让学生尝试用英语方式思维,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争取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当然,教育课改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法全集》 刘涛川等编著
2.《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3.《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
4. 《外国教育教学改革全书》(王增昌主编)
5.《英语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
6.《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7.《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理论与实践》
8.《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研究与探索》
9.《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0.《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11. 《现代教育科研》(王坦)
12. 《英语教学法》(李庭芗)
13.《教学理论与实践》(赵学勤)
14.《中小学外语教学》(张国扬,黄子成)
15.《外语与外语教学》(张冬玉)
16.《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皮连生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