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31992
在线人数: 17991

十一五课题研究阶段性回顾

发表时间:2007-11-25阅读次数:1873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对礼仪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礼仪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当今全社会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包含了学习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增强公民礼仪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无数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

我园结合十一五课题研究将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探索幼儿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品质。我们将2007-2008学年定为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年,在全园广泛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

一、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为言行准绳,力求通过生活礼仪、交往礼仪、行为礼仪的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内容,增强幼儿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培养幼儿的文明习惯,大力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努力营造崇尚文明、讲究礼仪的幼儿园氛围,扎实推进幼儿园文明建设,加快构建文明和谐的幼儿园。

二、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

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全面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幼儿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幼儿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小天使,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幼儿园文化特色,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

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1、学习礼仪: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礼仪: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来,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的发展。

3、展示礼仪:通过开展幼儿园礼仪风采展示、文明礼仪行动小天使评选等活动,展现我园在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4、宣传礼仪:通过园本课程的充实、礼仪故事的征集、礼仪故事的讲述、礼仪儿歌的吟诵、文明礼仪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等,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让幼儿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文明礼仪行动的实践者、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社会的良好氛围。

四、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

(一)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1、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礼仪。从坐、立、行入手,通过规范的指导和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幼儿的品质,让幼儿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2、开展尊长友爱伴我行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的交往礼仪。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让幼儿养成文明的人际交往习惯。

3、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的生活礼仪。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的养成入手,引导幼儿从勤洗手、不吐痰、等细小环节做起,通过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开展争创文明礼仪小天使系列教育活动

1、小班级部开展幼儿交往礼仪专题教育,培养幼儿文明的交往习惯,争做礼貌好宝宝

2、中班级部开展幼儿行为礼仪专题教育,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习惯,争做文明好宝宝

3、大班级部开展幼儿生活礼仪专题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争做能干好宝宝

(三)开展我与文明手拉手系列实践活动

1我与文明手拉手实践活动之:举行我是文明小公民告别不文明行为自绘图画活动。

2我与文明手拉手实践活动之二:组织我是文明小公民宣传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向社区居民发放晨光幼儿园宝宝自制绘画册、“文明礼仪倡议书”,宣传文明礼仪的知识。

3、举行幼儿讲礼仪诗歌朗诵比赛。

4、举办小绅士、小淑女形象展示活动。

五、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构建组织网络。

幼儿园建立以园长为组长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级部组长各班级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研究网络。齐抓共管,狠抓落实,让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科研活动在幼儿园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二)广泛动员,加强培训。

在全园师生和家长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明确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共识。努力营造一个师幼互动、家园联动、相互督促、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我们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礼仪知识专题辅导,要求全体教师为人师表,在文明礼仪上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文明,形成全园人人都讲文明礼貌的良好风气。

(三)加强家园、社区的联系,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度。

1、学期初,召开礼仪教育说明会

幼儿园在开展礼仪教育之前首先要召开一个礼仪教育说明会,让家长明白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礼仪对于幼儿的将来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使家长从意识上感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从行动上来支持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

2、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

家庭也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要想开展礼仪教育,就要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只有与家庭和社区密切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约稿、邀请家长做助教等形式可以加强家园互动,更好地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如在礼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相关的主题资料(书籍、vcd、图片等),然后让幼儿带到园内进行分享交流,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经验。再如开展五一劳动节的主题时,可以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园给幼儿介绍他们的职业、服饰等相关信息,和孩子产生对话,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劳动者,从而产生尊重之情。

(四)、 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

1、精神环境的创设:

1)教师应注重自身的隐性教育

教师是幼儿每日必读的书。教师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因此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应亲切和蔼、能营造平等、尊重、关爱、和谐、友善的环境,接纳每一个幼儿,并为他们提供与同伴及周围环境充分交往、接触的机会,让孩子在此环境中学会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彼此互助、彼此欣赏、彼此合作。幼儿园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之前,可以请专业人员对全园的教师进行礼仪培训。让教师学习成人的礼仪知识,如着装、仪容仪表、举止、表情和与同事交往等。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2)家长应重视自身的隐性教育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在生活中注意自身的礼仪行为,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为了让家长更好地掌握礼仪知识,幼儿园可以定期给家长进行培训,组织家长学习成人的礼仪知识。如每周一开展大手牵小手的活动,安排相关人员和家长共同探讨关于礼仪的话题。

2、物质环境的创设:

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周围儿童的行为、班级群体心理气氛,教师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礼仪教育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各班活动室内开辟礼仪教育阵地,定期创设礼仪环境。制定教师、家长礼仪行为规范,引导教师、家长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每天早晨“礼仪儿童”迎候幼儿、家长、老师,他们微笑着和每位伙伴、家长相互问候,它作为一种隐性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全园师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