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33609
在线人数: 19040

围绕课程建设  深抓课程管理  促进全面发展

发表时间:2007-11-25阅读次数:1601

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是清楚的富有指导性的,它要为幼儿、家长、教师设计最可行的教育过程,使幼儿、家长、教师感到幸福和快乐,使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健康和谐的发展。课程应该是具体的,它要为教师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课程是灵活的,它要不断吸纳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研究成果,以适应每个孩子发展的需要。课程是动态的,课程目标在动态的过程中得以落实;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园的环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园围绕课程建设这根主线,开展教科研、培训工作,不断调整管理评估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使教科研管理更适合课程发展的需要,真正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全面提高。

一、观察现象、全面分析、课程诊断深抓根源。

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跟踪观察,与教师、家长的交流研讨,我们发现在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缺乏理性的认识和理解。表现为:幼儿活动缺乏自主性,一日活动中等待现象严重;多数教师对园本课程方案中,主题式的课程实施模式,缺乏认识和理解;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发展水平确定幼儿主题发展目标,不会灵活地利用活动区活动、教育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等多种渠道落实幼儿发展目标。多数教师对幼儿发展目标认识模糊;一日工作虽有计划,但是缺乏有实际意义的发展目标,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缺乏必要的规范。第二,教师的专业技能严重缺乏。表现为:1、不会观察了解孩子。教师虽然写了大量的教育笔记和观察记录,但缺乏有价值的观察和评估,更不会很好地利用评估结果,调整教育教学工作。2、组织各领域教学的质量低。3、教师缺乏与家长、社区人员沟通的策略和方法。家长和社区人员对幼儿园的课程缺乏必要的了解。教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缺乏必要的指导。粗暴型、溺爱型、放纵型、包办型的家长比例大,理智型、民主型的家长比例小。第三,幼儿发展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全园幼儿在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动作发展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有的班级孩子还存在喝水、进餐、大小便习惯不良等现象,导致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不高。第四、团队氛围不和谐,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与理解。

面对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存在的种种问题,要改变幼儿园的现状、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明确在新形势下,怎样做才是称职的好教师,认识自己在教育观念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    环把关、建设课程,动态管理卓有成效

(一)            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和目标,提高工作目标性

1、              全园培训、更新观念。针对教师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利用暑期园本培训时间,对教师进行幼儿园课程建设理念及相关理论的参与式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杜威、陶行之生活教育、创造教育思想、瑞吉欧教育理念、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社会文化构建理论、蒙台梭利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感官训练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及我园生活互动课程建设基本框架、目标定位、实施途径、评价方式、注意原则等。参与式的集中培训,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们开始用新的理念审视自己以往的教育行为,发现了自己许多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与策略。教师能发现问题就为改进与发展提供了前提。

2、              级部培训、研讨目标。在全园培训基础上,我们对照两个《纲要》,分级部研讨修订幼儿园各年龄班的幼儿学年和学期发展目标。我们带领教师查找原来领域目标的缺失内容,分析每一条目标对孩子现实发展和终身发展的价值,讨论落实每一条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并就教师平时不太理解的“什么是目标的整合”、“如何在一个活动中落实多个目标”、“如何通过多种活动落实一个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研讨。

(二)   动态建设园本课程,教科研培训解决实际问题

1、              动态建设课程、提高工作实效。根据我园教师实际,我们认为开学前,让教师制定一学期的主题网不但教师们难以胜任,也不利于园领导指导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确定主题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于是利用假期,我们通过参与式研讨,指导教师反复修改制定第一个主题活动目标和网络,使教师掌握主题和目标确定的原则、方法。然后,在第一个主题结束后,通过评估孩子,再确定第二个主题目标、网络和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完成了各年龄班上学期第一轮的课程构建。我们不仅完善了主题、目标、网络,还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活动案例。在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观察、评估孩子发展和调整实施课程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无效的劳动。

2、              揭开教科研面纱,教科研与日常工作结合

围绕幼儿园课程建设问题,本学期我园确定了,幼儿档案袋的研究及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研究,互动课程研究的科研课题及幼儿语言发展研究、活动区活动研究等教研主题。我们指导教师根据幼儿园的教科研主题,确定班级和个人的教科研计划,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开展有实效的研究。在园领导的指导下,小班的《家园互动档案袋研究》、中班《瑞吉欧教育理念中国化的研究》、《语言活动中指导幼儿有效互动的研究》、大班《幼儿统计活动与自主评价的研究》、《活动区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数学活动能力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3、             多种形式教科研、培训,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本学期,我们通过集中培训、参与式研讨、小组交流、研究成果展示、学习信息交流、专题跟踪、个别辅导、优质课研讨、教育环节强项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科研培训。初步解决了教师困惑的问题:如何制定教科研计划、如何制定活动计划、如何评价幼儿行为和作品、如何做好观察记录和个案记录、怎样写教育笔记、如何收集整理教科研资料、如何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袋、如何确定主题目标、预设活动、如何处理生成和预设的关系、如何使活动区活动与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如何指导活动区活动、如何开展家长工作、如何组织家长会、如何开展木偶剧活动、如何组织语言教学、如何组织体育活动、如何创设科学活动区、如何指导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主配班教师一日工作怎样配合等许多实际工作问题。现在老师们已养成习惯:做每一项工作,先想一想怎样做能省时、高效,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如何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如何保留有价值的相关档案资料;如果不会做,就赶快与领导同事研讨、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以便提高效率,少走弯路。善于学习,大胆创新逐步成为教师共有的品质。

(三)   制度约束与跟踪指导结合,引导教师转变行为

我园每一位教师都很爱孩子,然而教师行为的不规范往往使行为与观念不统一。为此,本学期,我们不但从抓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环节入手,制定《教师爱幼每日守则》、《教师爱幼一百句》、《教师一日工作规则》等规范教师言行,还进行了晨间接待、如厕盥洗、教育活动、区角活动、户外活动、就餐、睡眠、离园八大环节的专项跟踪评估,及时发现教师不适宜行为并提出改进意见,真诚地帮助教师不断转变行为,重树良好的教师形象。

(四)   利用读书大家谈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与技能

    我们认为:区里读书大家谈活动,非常符合我园教师的现实需要。结合我园实际,我们进行了《给每位教师推荐一本好书》、《指导每位教师搜集一本教科研资料本》的活动,引导教师根据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研究课题,有目的的学习,扎扎实实的实践相关理论,认认真真地反思经验,实实在在地交流读书心得和实践经验,使得读书大家谈活动真正地促进教师观念、行为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提高。

三、    园社区、共同参与,生活-互动课程充满活力

通过家园社区课程研讨会、聘任社区志愿者、家长访谈、家长开放日、家长教师、共建幼儿成长档案袋、家园社区木偶剧场演出、参观军营、军训、社区精神文明演出、社区文明小记者活动、家长问卷、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吸引家长和社区人员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实施与评估工作。其中家园社区研讨会和社区木偶剧场演出,在家长和社区中产生强烈反响,《青岛晚报》、青岛电视台分别给予报道。期末,我园与青岛电视台《小白帆大舞台》节目组联合录制了一期节目,向全市人民及幼儿家长全面展示我园素质教育成果。从期末家长问卷看,家长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满意率在99%以上。

四、几点管理体会、反思与收获:

教科研、保教工作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勤奋工作,与刻苦钻研。园领导不但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工作质量,更要研究教师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心理状态,使教师每天都以好的心情面对自己的工作。无论是民主管理、情感管理,还是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其核心就是要激发教职工内在的工作动力,使其把个人的工作与个人的成绩、发展相结合,变领导要我好好干,为我应当、我就要好好干。本学期,我们努力让教师获得以下几种感受和体验,以激发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

(一)工作中感受尊重——教师工作的舒心

在跟踪指导教师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在教育观念、技能、行为上存在的问题。面对教师的问题,我们总是先倾听教师的想法,了解他们本来的教育意图,然后结合《纲要》精神,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教师分析自己的教育观存在的问题,自己的教育行为与观念不一致的现象,以及今后如何改进的策略。作为领导者,我们努力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我们相信她是最爱孩子的、最乐于研究和奉献的教师,领导信任她。指导并相信她们能够不断的学习与自我调整,以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

再如:我们对教师组织户外活动、上交计划、材料、教育强项展示,进行自己登记,自我管理。这不仅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自主度,还使教师们在被领导尊重的氛围中,迁移默化的学会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尊重孩子,并不断迸发出内在的工作动力。

(二)焦虑中感受理解——教师工作有信心

九月份,我们发现幼儿园一个比较普遍而奇特的现象,就是:领导布置了几项工作,老师们就忙碌起来,可往往顾此失彼,该上交的计划、该进行的活动,许多教师都不能按时完成。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教师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所限。有的教师焦躁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面对教师的能力和心理负担过重的问题,我们没有批评、指责,没有讽刺、挖苦,而是想办法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我们布置每一项工作,不但讲明其目的和意义,还告诉教师怎样干才有可能省时、高效。我们让教师放心:只要你态度认真,保证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有的工作虽然没有按时完成,也不会影响个人九月份的量化考核成绩。同时,我们注意安排工作时,尽量错开检查时间,使老师们工作起来不再手忙脚乱。老师们感受到园领导的理解,对这种有人情味的管理拍手叫好。十月份我园又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实行上交的案头材料自主登记管理,教师们上交材料的速度越来越快,质量也越来越高,教师对自己做好工作越来越有信心。

()困难中感受帮助——教师工作更用心

在教师工作遇到困难时,园领导总能通过个别指导、全员培训、分组研讨,提高相应学习书籍能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他们专业成长。例如:当教师备课不知如何下手,教育目标和重点把握不住时,我们不但通过培训,帮助老师们明确备课的要求,还详细批阅教师制定的每一个教育活动给教师具体的指导。我们从活动领域名称的定位,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重难点的把握、教育准备、到教育过程每一个环节要落实的目标,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教师的重点提问,我们一字一句地指导教师修改,并结合《纲要》和相关教学理论谈修改原因;另外,我们还针对教师备课的不同领域和不同问题为教师提供学习书籍。详细的批阅、细致的指导使园领导不得不牺牲大量的个人休息时间,但看到教师专业能力迅速提高,领导的心中倍感欣慰。

(四)      辛劳中体验快乐——教师工作更开心

我园教师工资低,辛劳之后往往会产生失落感。为了让老师们有成就感,我们引导教师观察、反思通过自己的努力,班内孩子各方面的进步,及自己专业能力与水平的快速成长情况。幼儿园的各项评估以发展为目的,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使教师每天都能以好的心态投入工作。我们通过主题研究成果交流会、幼儿成长档案展示会、教育强项展示、学期教科研成果展示会,幼儿各项活动展示,使教师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自己的成果被家长、领导、同事认可时的快乐与幸福,从而能够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尽量消除低收入的阴影,开心的工作。

经过老师们一学期的努力,她们欣喜地发现,不但自己班孩子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动作发展、良好习惯养成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大幅度的提高。例如:组织档案袋交流后,我们一位中年教师感慨地说:我发现我的教育观念不再落后,我这学期没白忙,我太高兴了。

(五)      竞争中获得动力——教师更有责任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经常带领教师参观和调查周边幼儿园,反思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培养教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一流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在与其他幼儿园交流和竞争的过程中,更加明确时代、社会、家长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师如何做家长更满意、更放心。教师有了为了幼儿园、幼儿和自己发展而努力的责任心,工作起来更有动力,她们加班加点的工作毫无怨言。

(六)      团队中体现价值——教师之间更有诚心

     在一个基础水平较低的教科研团队,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充分发挥团队力量解决教科研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使原本人际关系不太协调的团队和谐起来,我们尽量避免排队式和贴标签式的教师个人工作评价。我们更多采用对班组工作评价的方式,以提高教师的团队精神。同时我们采用个别跟踪、谈话的方式,指导教师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引导教师尽自己最大能力做好工作。例如:开学初,我们发现,教师不会备课,我们就及时采用级部集体备课的方式,允许同级部教师共同备课打印上交一份备课计划。集体备课不但有效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备课,还使教师在相互讨论交流中提高了计划的制定能力,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经常性的沟通,使教师关系更加密切,她们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互相支持,工作的氛围不断地改善。她们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也为同事的成绩与进步感到高兴。

总之,幼儿教育工作凝聚着幼儿园管理者、教师的心血与汗水,凝聚着家长和社区人员及各级领导对幼儿园的关心与支持。幼儿园只有围绕课程建设,深抓课程管理才能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家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