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青岛五中小班化教学的深入开展,深入探讨导学提纲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2010年11月8日—12日,学校八年级数学集备组开展了“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展示周暨组内研究课”活动,四位老师全周向校学校全面开放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收到到良好效果。本次开放周共展示开放了四个课题,分别由四位老师主备,分别是宋修桥老四的《多边形的内角和》、李庆老师的《多边形的外角和》、韩益宝老师的《中心对称图形》和郝萍老师的《平面图形的镶嵌》。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八年级数学集备组初步形成了小班化高效课堂的总体思路,即以小组合作为依托,以导学提纲的使用为线索,串起小班化教学条件下高效课堂的主线。因此,本次活动,集备组主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展示和研讨。通过本次研讨活动,集备组对小组合作学习及导学提纲的使用又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认识,思路更加明晰,作法更为成熟。
一、以小组合作作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班化教学的重心由教师为主体转为学生为主体。为了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集备组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成效最显著的,是采用小组合作模式。通过长期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作法,明确了小班化条件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1.确立了小组合作的基本框架与模式:即4到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课前按长方形方式就座,组内同学面对面,可以使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也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固定性。每小组内部人员搭配要尽量合理,小组成员的学习程度、各方面能力等要高低搭配,层次合理。
2.核心人物:每小组内部要有一名学习程度较高、组织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他是该小组的核心人物,既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本小组其它学生的“小导师”,协助教师作好本组同学的指导、答疑和批阅工作。
3.小组之间的关系:小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小班化教学增大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开放程度,为学生的各种探究提供了可能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就要设法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首先要鼓励小组间的竞争,可在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这个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比如课堂积分等。可以每堂课评价,也可以阶段性地评价,同时要对优胜的小组予以适当奖励,以激发其它小组。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为了本组获胜,都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同时,各小组长间还要通力合作,有些复杂的教学任务,若全班一同来做的话,可能费时费力,如果把这种复杂的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在全班对各小组的情况进行汇总,得到完整的结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当今社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使精讲多练成为可能。
4.给学生充分的锻炼和展示机会。小班化条件下的教学,教师应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八年级集备组的作法是,教师多放手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利用小组发言和学生讲解。许多问题,不是老师去讲解,而是放手给学生,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往往会对问题有充分、深入的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效果往往比老师讲得要好,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以导学提纲的使用作为贯穿整个小班化教学的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结合小组合作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课前、课堂和课后进行全程指导,集备组还为学生编写了导学提纲,以此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总体说来,导学提纲有以下几个特点和环节:
1.八年级集备组的导学提纲一般分为课前预习、知识回顾、课堂引入、例题、练习、拓展、总结、检测反馈和课后复习指导及作业等几个环节。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中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指导及作业等几个环节还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课下如何进行预习和有效地复习。
2.学校在正式上课前有2分钟铃,这段时间除了做好课前准备外,还可以提前看知识回顾、课堂引入等环节的内容,小组内这时可以做相互提问检查等工作,可以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此外,将例题、练习等印在导学提纲上,便于学生书写。同时老师可以当时批阅部分学生的练习,若老师不能全部批阅,可先批改每个小组的小组长的练习,然后由小组长们协助老师批改本小组其它同学的练习,充当“小导师”,既锻炼了这些小导师们的能力,又使本组其它同学的练习得到及时批改和评价,使精讲多练落到实处。
3. 高效课堂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实现当堂检测反馈本节课的效果。而帮助大家实现当堂反馈的,就是导学提纲的检测反馈环节。这个环节一般放在总结和课后复习及作业环节之后,也就是导学提纲的最后部分,大多是单独一面,若来不及当堂批阅的话,可以将其剪下,课后再由老师进行批阅。
4.导学提纲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对学生课下学习的指导。除了完成一定的作业之外,老师们还对学生课后的复习、拓展及下节课的预习等进行一定的指导。这样,老师们对学生的指导就形成了课前、课堂、课后的完整环节,对学生完成了全程指导。
当然,在小班化教学中,无论是小组合作教学的设计,还是导学提纲的编写,都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智慧,需要集备组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有时还需要整个教研组的合作,这对于加强集备工作和提升整个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令集备组老师们感动的是,大家的工作和努力得到了学校领导全力支持和全程指导,给了老师们莫大的鼓励。在集备组的开放活动中,各个教研组的老师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评课,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极大地丰富了实践内涵,提升了理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