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环节:提高质量之理念篇
主持人:什么是教育者?在十三五时期,我们提高质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希望嘉宾们分享他们的理解。
钟秉林:质量是个抽象的东西。质量和人才息息相关,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质量。人才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停变化的,最近我们在强调培养核心素养,即知识、能力、综合素养的提高,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质量关,应该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能用一个标准和尺度去考量所有学校和学生。
任友群: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社会上有用,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局限在应试教育。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高的教育质量。
熊梅:以往更多的是以升学率和分数来作为我们的评价标准,现在更多的以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来考量,尤其是我们强调的是教育的公平。关注弱势学生,学困生的发展,使他们的发展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一个质量水准,还要关注尖子学生的发展,我们要特别关注好学生的发展问题,我们要在平时教学中关注优秀学生的发展,即教育公平性的问题。
田间:现在的教育和以前教育不同,关注提升学生的素质,关注问题:我们的学生如何适应未来的发展。专业性,节奏性。共同努力提升质量。质量的追逐有个过程,质量的评价也要与时俱进。
主持人:专家对教育质量有丰富的表达。这些年我们围绕适应社会需要,是适合孩子发展的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社会 责任感的教育。为了进一步深化我们队教育的理解,我们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提高质量之育人篇
主持人:我们看到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研究核心素质。中国也颁布了中小学生核心素质的研究。也会引起我们教育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我要请教专家,您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是什么。
任友群:课标的修订有两个突破:1.我们有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把公民整个教育过程中每个阶段要有的素养要求进行了规定。2.这次的修订与高考有更紧密的绑定。并在高考过程中予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个发展的过程,是现阶段的要求。
钟秉林:每个学科的特点,每个阶段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设计。对此进行了深刻解释。中小学的校长和老师要做到对其内涵要清楚地了解,不是开一次会就解决,要做到全员,全方位的学习。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来进行。
任友群: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执行好完善好还有个过程。知识决定深度(30%)见识决定广度(30%)。积极是态度(30%),胆识和力度(10%)。
熊梅:核心素养的研究是热点。有他的四大特征。1多元性。知识和能力的;2广度,在人的一生声发展中,促进价值观的生成。3在高层的思维 4后天培养。基于小学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学会终生学习,对我们教学和课程的意义,是育人的价值。我们对课程内容,序列化,形成整体,把我们的碎片化知识,从长远对学生加以培养,对知识的探索,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一个单元,对知识进行提炼,更好地与高中教育衔接。义务教育阶段怎样去确定课标,要去研究学生,优化教学内容,这些是要去研究的问题。这次的高中课标修订会给我们义务教育阶段课标的修订带来
很多启发。
主持人:重视核心素养是一个共同趋势各国的表述的维度和风格有很大不同。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各国虽然表述不同,但有很多共性。在学科核心素养上更加具体化。我想问钟校长,您是信息技术组的组长,核心素养里有一个是信息意识,信息技术学科里的核心素养是如何体现的
钟秉林:互联网+这些都在不断影响教育。我们需要把这些知识教给
下一代。既是教育方法,又是教育内容。2016美国提出震动世界的两大论题。一个是所有人都要学习信息科学,第二个是“双深”,美国人认为“双深”的人将来在职场上更加有竞争力。这就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你具备了,就更容易在未来社会中立足。我个人认为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把信息技术写进核心素养。希望所有孩子从小就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走在了前端。
主持人:田校长所在的学校就是四川非常核有名。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是以课程建设来推动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课程的构架,课内课外、课上课下的衔接来实现。怎样通过开放教育来深入学生的核心素养?
田间:开放式教育和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是相对的,传统的封闭、单一、物化,开放、自主、多远,合作的模式。我们的教学从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转为个性化教学。个性差异能不能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我们在课程上以开放多远的理理念思想对现有学科领域,目标和过程的整合,突破单元进行合作探索,学科之间的关联度来发展。结合核心素养,围绕目标和内容强调教学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改变以往被动学习,教会学生学习。
主持人:评价怎么走出分数的怪圈。进入第三部分,提高质量的评价篇
第三环节:提高质量的评价篇
主持人:希望代表们提问题,专家回答。2014年教育部提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意见。钟校长,这一轮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什么变化?
钟秉林:高考牵一发动全身,目标有三:1、促进公平,2、科学选择3、引导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大的不同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权,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上海浙江率先进行高考改革试点。到2017年高中毕业,我们就能看到这批学生改革的成果。本着稳妥的原则,明年,将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进行试点。对我们的基础教育带来深刻的改变,我们如何抓住机遇应对, 1、教育教学观念要更新。如果继续用应试观念,肯定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2、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3、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深化。明年,还要启动三个市进行课程改革4、学习制度的变革。上海中学已经开始选课制,实施分层教学,走班已经成为新常态。5、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师要适应要求,发现学生特长,指导学生选修课程,指导学生生涯规划,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性。希望高中目标改革和中小学课程改革结合。
主持人:高考试点方案跟踪,平稳推进,牵一发动全身,遵循规律,稳妥的推进。给地方政府作参考,对其他省市高考改革提供经验。三位一体的新形招录方式,在推进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高考改革要求学校改革教育教学,以更好地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田间:学会改变,我们学校在改革方面,学生是基础,制度是保障,评价制度,对学生、家长社会都有引领作用。我们从2000年开始,实行学生学分制。基础学分,常规表现,社会活动,实践课程,参与竞赛获奖,总和是学生进入高三的评价整体排序,是不断变化的,评价教师,纳入教师业绩考核标准。
主持人:此次高考改革,贵校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是招生比较大的措施,希望通过这样的措施见分不见人,招分不招人。要改变这种状况,鼓励孩子全面发展,现阶段高考以统一招生为主,以自主招生为辅。知分后填写志愿。高校在招收特殊类型学生中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在高中的社会实践、比赛等表现,学校可以选择优秀的、有特长的学生。高考关系到考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新的招生录取办法肯定会被考试逐步接受。过程中肯定会有获利的情况,学校可以根据切实推行,本着不断学习提高的精神,解决好教育公平的问题。禁止走后门现象。
主持人:怎么改变唯分为上的现象?熊博士,在您的学校,怎么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真实可靠,权威有效?
熊梅:在我们学校,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方面对学生各学科一学年的学业水平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团队合作等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教、学、能一体化。通过教学过程,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及时达成一个教学反馈。既有学校对学生的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还有学生的个人评价。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我们通过A、B、C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评定,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表现做一个准确的把握。比如小学,我们每一个单元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一个评价,而不是通过学期末单纯一个总的评价。学生也可以得到来自老师的一个反馈,同时,家长也可以根据这些评价进行督促和配合。
主持人:我又想到了,我们一方面已经走向了开放,另一方面,我们正在开展从小学开始的综合评价方面的改革,请田校长介绍一下经验。
田间:学校关注的是全体学生,而家长关注的是个体,这就是一对矛盾。(口音太重,听不清楚。)
第四环节: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篇
主持人:提高教育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所以请钟会长谈一谈,怎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钟秉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什么择校风总是存在?家长择校一个是择师,选择学校里优秀的教师;一个是择风,选择良好的校风。要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就要优化学校的校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师资格的认证正在走向规范化。缩小教育的差异性,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乃至同一学校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怎么提高它的时效性,把资金交给学校,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师的教育培训活动,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经济地位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就提高了。
主持人:杨校长,您在江西上饶负责教育工作,您是怎么做的?
任友群:我工作的地方是留守儿童比例非常高,乡镇级以下的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乡镇级以上的学校,优秀教师的比例相对较高。随着教师资格的认证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位于中心城区的学校能够吸引到免费师范生,教师待遇都不算太高。我们可不可以学习发达地区的做法,对教师的教研、师训、评估、督导进行一体化,在信息化背景下逐步形成一个整体。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全国来看,中部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主持人:最后,请专家用一句话来表达他们内心中对教育未来的展望。
钟秉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服务社会的能力。
任友群:努力为每个教师提供更好的专业发展机会,给每个学生更优质、均衡、有特色的教育。让我们共和国的每一个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熊梅:希望开放式教育能成为引领中国未来改革教育,能促进孩子们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国家从容面对时代的变革。
主持人:老师们,专家们,研究者们,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有质量的教育,为我们的孩子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