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31998
在线人数: 17994

我区成功承办青岛市信息技术学科空中课堂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研讨会

发表时间:2020-11-12阅读次数:4041


2020年116日上午,青岛市信息技术学科空中课堂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研讨会在青岛市实验小学举行。青岛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陆德旭老师及各区市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了现场活动,同时各区信息技术教师也通过网络直播,在线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

青岛市实验小学王群老师执教了《果农电商小助手——Python输入函数》公开课,以双十一“爱心助农”活动为情境,鼓励学生运用Python帮助小店长解决日销量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王老师将“悦动课堂”理念融入信息技术课堂,运用游戏教学法,以戏剧的形式,学生分饰不同角色,模拟程序运行的过程,将抽象的Python编程知识形象化,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输入函数在程序中的作用,使学生在编程时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拓展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学生与“智能客服”对话环节,体验输入函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了人工智能与编程学习的内在联系,进而激发起课后继续深入研究的主观能动性。整堂课通过“趣中问、玩中探、做中学”这一策略,帮助学生“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通过体验“分析算法—编写程序—运行调试”的编程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思考、尝试、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了课堂的“悦动”。

青岛基隆路小学江敏老师执教了《跳绳选拔显身手——if语句》公开课,从猜字游戏入手,让学生们初步体验了if语句的应用。以学校冬季课程切入,从“如何选拔跳绳数大于200的同学?”这一实际问题入手,引发学生思考,“用已有知识mind+如何解决?”通过mind+软件的“如果…那么…”语句和Python中if语句的功能相似性,对照理解if语句的定义、条件表达式、关系运算符及语句格式。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摆板书、角色扮演、分类游戏、判断对错、小组评价等趣味性高、参与度强的小游戏,理解应用if语句。整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了条件表达式,在摆板书的过程中理解了if语句的格式,在分类游戏中明确了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在判断对错中夯实了基础。短短的一节课,孩子们享受着,参与着,进步着。

两节公开课展示之后,市南区两位教师进行了经验交流分享。青岛文登路小学陈琰老师分享了《编程教育年级推进,让信息技术课堂“悦动”起来》,从编程教育课程单元结构化的探究、信息素养提升的拓展、“STEM+编程”项目的实践、“创乐”活动的“悦”动成效等多个方面,与全市信息技术教师交流了如何通过小学编程教学实践探究,更好地推动学校编程教育改革,提供包容的成长空间和软硬件的广泛学习机会,让学生去探索知识边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青岛基隆路小学栾丽君老师做了题为《共研究 齐发展 编程教学探索与实践》经验分享,从编程学习的必要性、编程教学理念、编程课程体系安排与教学流程、让编程教学走进悦动课堂四个方面,重点分享了学校开展游戏与项目式的编程学习的具体做法,学科组通过“三研”聚焦编程教学的悦动,努力打造适合孩子们的编程课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计算思维。

青岛市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陆德旭老师对市南区信息技术学科深入且扎实的教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也对老师们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表示了赞许。两位老师的教学内容安排得当,驾驭课堂能力游刃有余,课堂上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善于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枯燥难懂的代码编程知识。陆老师指出,一堂好课需要具备两个要素——教师专业基本功和得当的教法。上课要立足课标、基于学情,备课之前要明确传授给学生哪些方面的知识,追求课程标准中哪方面的核心素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学习高中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适当降低难度,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陆老师强调,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编程教学过程中,要提供更多的实践练习时间和机会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学生通过编程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

本次活动展示了市南区信息技术学科近年来聚焦思维的“悦动”,着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开展编程教学研究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市南区将进一步引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深入理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强化信息意识、启迪计算思维、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赋予社会责任,为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人才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