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42884
在线人数: 3068

建设“水之源”学校课程,汇聚成长的力量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课程建设计划

发表时间:2021-09-17阅读次数:601

建设水之源学校课程汇聚成长的力量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课程建设计划

习总书记明确提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一所学校提供的课程,最终对人的培养、以及对这所学校培养人有着直接的影响。自开办至今,学校一直致力于学校课程建设。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落实九年一贯集团“三全育人”项目,开展“水之源”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实践研究。从九年一贯”“师生汇聚”这两个切入点规划,通过课程实施切实促进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明确学校课程哲学理念和目标

(一)课程哲学:水之源,师生彼此汇聚的力量

教育,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学校课程是最重要的滋养。我们认为,老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参与者、建设者。基于教师的实际,充分发掘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有特色的、个性化的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体验中成长;而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与生成,又会成为教师的课程资源,让课程得以丰实完善……这样的互动与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从而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生动、富有个性的发展。

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对水的理解都远远超越了水的自然属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题宣言中这样论述:“全世界有多少种文化传统就有多少看待、使用、赞颂水的方式……《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水,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而且还影响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并在中华文化的演进历程中演绎出丰姿多彩的面貌。孔子认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是真君子。传统文化中水所代表的坚韧不拔、生机勃勃、脚踏实地、珍惜时光、利万物而不争等文化元素,不断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标识。

琴岛学校就坐落在大海边,“水之源”的意象取自大海。大海的源头在高山,经小溪、小河,最终汇纳百川,生生不息。有源头活水,才能向海而行。学习亦是如此,需要师生互动生成、共同拥有奔流和持续的力量。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引领下,学校与师生对话、与当下与未来对话,梳理理念、厘清概念,“水之源”课程应运而生。

(二)课程理念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性工作。从哪里出发以及为什么出发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学校进行课程建设不是为了所谓的课程完整性,而是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基本的关注点,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使课程成为师生成长最有价值的因素。

1.基于生涯教育理念的课程建构。“水之源”课程倡导师生充满内驱力的、自觉主动的汇聚。生涯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愿意主动发展自我,实现理想的最大化,获得成功完满的人生。教育是把个体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过程,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某种程度上讲,生涯教育正是教育本质属性的完美体现,是解决当前学生缺乏人生目标、学习内驱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足等诸多问题的关键。通过生涯教育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技巧、提升学习动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

2.“九年一贯”的课程视角。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一套班子、一种制度、一种评价,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办学,课程的统整、教学的优化和教研的衔接,学校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和政策资源配置都可以很好的支撑。建构中小学有机衔接、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3.坚持课程设计的质量观。用课程体现文化,用文化涵养素质,用素质体现价值。我们不会简单地从数量的角度去设计课程,单纯地为开发而开发,而是依据育人的追求,从质量的意义上去思考课程。通过课程体现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和学生特色。目前,学校已经与8个单位进行了社会实践基地签约,与青岛一中、青岛商务学校、青岛海洋技师学院、4808厂、7811厂、市南法院云南路法庭等。做到立足区域特色课程资源,确保课程质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为学校的发展创造空间。

(三)课程目标

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确立学校育人目标以及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也是引领课程建设的方向。“培养具有传统美德、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育人目标需要细化,下一步将育人目标细化到各个年级,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级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课程构架

学校初步构建涵盖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水之源”学校课程体系,后期将不断论证完善。 

——水之澈·德美课程:构建德育课程群,聚焦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五大内容,以“爱国守信、责任担当”为主题。结合学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践行文明”为主题,初步构建德育活动课程体系。采用“大核心,小主题”双线融合贯通的方式,即以学校大型主题活动为主线,同时结合各节庆日、传统节日等为辅线来穿插融合进行推进。通过幼小衔接《小水滴  慢慢来》、初小衔接《启航》两个过渡课程的探索,形成学段纵向衔接,通过对社团课程的整体构建,探索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协同育人效应。

——水之灵·自然课程:构建自然课程群,依托节气课程,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影响,教方法、成习惯、展成果,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最终养成劳动习惯。依托区域海洋教育,带领学生进行海洋探索,开展海洋实验研究,广阔接触大自然,了解学生成长规律,实施有效的教育影响。

——水之智:求真课程:构建智育课程群,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将国家课程进行适度调整,让国家课程更加符合琴岛学生的需求与气质。

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崇尚求真务实之风气。开展多种方式的整合研究:学科内整合,基于学情让学习内容更加生动科学;跨学科整合,打通学科间的壁垒,基于需要探寻其中的联系与规律;超学科整合,基于“STEAM”理念开展项目式学习,融合多种教育元素、整合多类教育资源,发展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效沟通和有效合作、自我控制和自我学习,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水之动·行远课程:构建实践课程群,开设“四展、三团、一节”课程。“四展”即“爱国爱科学”“劳动最光荣” “童心向党” “生活更美好”展示课程; “三团”即合唱社团、管乐社团、科学实践社团;“一节”即体育节。完善海洋数字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开设体验类课程。

——水之源·教师课程:修德课程,学习榜样,担当责任;修业课程,靶向培训,压实责任;修身课程,品味生活,遇见美好,引领不同阶段教师个性化发展。

——水之融·家长课程:构建“德美”“自然”“求真”“行远”思维家课程,让家长有效参与教育过程,与学校合力构建学生成长优质环境,引导家长在参与具体的教育工作中,理解教育本质,成为优质学校教育合伙人。

三、抓住“两个重点”开展实践研究

(一)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重点,探寻“九年一贯”课程实施有效路径

    学校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进行纵向链接,从“寻找教学内容的衔接点”“排查教材编排的脱节处”“探索思想方法的融通性”三个方面,初步进行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衔接模块课程”的开发,深度衔接,以实现真正的“一贯”。 

(二)“特色课程群”建设,通过师生汇聚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学校聚焦“培养具有传统美德、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育人目标,开设了幼小衔接“小水滴慢慢来”、初小衔接“启航”课程和“国防教育 矢志海洋”课程。此外,还开设了丰富的社团课程和“史苑杂谈”等特色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将进一步体系化梳理,建立“特色课程群”,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提升特色课程的育人功能。

适合孩子的课程才是最好的课程。“水之源”课程是为学生生动发展而设计的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本为特色,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给予学生更多活动空间,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课程。我们深知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也定会在深度“学习——实践——反思——完善”中扎实推进,促进师生的彼此成就,切实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满意的优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