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653411
在线人数: 5339

两件宝

发表时间:2003-11-13阅读次数:2174

 

 

一早,学校组织几个年轻老师在校园里练拔河。“铃……”上第一节课了,于是便进入了教室。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刚才在校园里干什么?

生:(有几位孩子在上厕所时已经看到我在拔河)在拔河!

师:哈哈!被你们发现了,那拔河要用什么?

生:要用手,

师:对,还有呢?

生:要用劲儿!

师:观察真仔细,还有呢?

(他们沉默了,想不出更好的答案了……)

师:我刚才在拔河的时候,其实真不想让他们获胜,我除了用劲,还要用什么?

生:用脑子。(一位学生回答)

师:看来你动脑子了,其实拔河也不是那么简单,也要用双手和大脑的。那么用双手来干什么?用大脑干什么?

生:用双手拔绳子,用大脑来想想怎样获胜。

师:你说得真好,我用双手来做工,大脑来思考。手和脑它们两个真是我的好朋友。那么生活中,你做哪些事情要用它们?

甲:学习,用大脑想,用手写。

乙:下棋,用脑子想怎么走,用手下。

丙:画画,用脑子想画什么,用手画。

……

他们说得不亦乐乎。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用手又用脑,我们的世界才能创造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行知老爷爷写的一首小诗歌《两件宝》。

由于课前的铺垫很透彻,不用我讲,他们已经理解了诗意,学起来简单多了。

说实话,这堂课开始的引子部分,备课时我不是这样设计的。当我走进教室要上课时,我想到了《课标》中的一些理念——“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于是,我便创造性地运用了孩子目前很感兴趣的事情——老师拔河,这一课程资源,并在课堂中让学生结合实际举例,从中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涵。虽然,这只是一堂课的引子部分,但我已将理论联系实践,对我而言带给我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更深层次的理解、实践了课标中的一些方法理念。

通过这堂课的效果,使我感到教与学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模式,只要我们老师也能用好自己的“两件宝”,教与学都不是一件难事。

教科书里的一切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学到知识后又服务于自己的生活,来来回回都是为了造就人如何立足于社会生活之中,那么我们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中找教育引子,引起学生的所感所悟,不是很好的教、学互动形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