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397641
在线人数: 3008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

发表时间:2004-09-06阅读次数:4035

活动主题三   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这一课的主题是学习生活,但切入的角度仍然是人际关系:从班上学得好的同学切入,再转向自己的学习。因为《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关注,更多的在于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教材重视的是学习中儿童主体性的发展,三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正有所加强,因此,正确引导他们的“好学之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珍惜时间,是教材的重要主题。因此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

2、   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

(二)能力

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知识

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其中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习惯等等。

 

教学建议:

1、   本课建议用三课时完成。

2、   在“小采访”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列好采访提

纲,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作为小记者应该如何采访他人?”(“学得好”包括哪些方面?)列好采访提纲后,再让学生各自准备答记者问提纲,让学生具体说出自己的真实事例。

3、在教学“做学习的小主人”这一环节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活动,通过提问“你知道怎样做学习的小主人吗?”引出课本上给出的几种如何做学习的小主人的方法。紧接着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时应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先让学生合作讨论,然后集体交流、评议。

4、“我会提问题”这一环节通过三幅图片引出“学得好”与“考第一”之间关系的争论,每个学生都可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可以设置一个小小辩论赛,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争论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但不能限制学生的想法;鼓励并欣赏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必要的指导。至于怎样才能提出好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体情景,让学生实际演练如何才能提出好问题的方法。

5、“一分钟有多长”中的小试验,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换或补充,如:一分钟可以读多少首古诗,默写多少个英文单词?让学生有意识地体验时间的特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出示教学资源提示中的《时光老人的礼物》这首诗歌让学生吟诵,或《德国人走在钟表上》这篇文章让学生阅读,从而进一步体会珍惜时间的必要性。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一周的课余或寒暑假的时间安排,并进行交流,体会时间的宝贵。

6、   在“大家一起来总结”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根据本课内容的前后联系与学生的

实际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采访的结果和同学的介绍进行总结,“学得好的同学的共同之处”意在肯定他人的优点,而“自己独特的学习经验”意在肯定自己的长处。“写下自己喜欢的学习格言”意在共勉、互勉和自勉。

 

活动主题四   同样是学习

这一课是学习的拓展,将学习由学校里的学习、书本知识的学习拓展到生活中的学习。我们都应该知道学校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它替代不了生活中的学习,生活中的学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持久、深远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使学生素质获得全面发展,不仅要使他们在学校学得好,而且要使他们善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学习,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并使他们懂得学习不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提高生活品质的能力、以及良好习惯与品行的养成等,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学会珍惜时间、热爱学习、乐于思考。

2、   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二)能力

1、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

2、   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   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生活中的学习”也是重要的学习。

2、   了解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教学建议:

1、本课教学内容建议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包括“我们都有一双‘黄金眼’”和“做中学,乐趣多”两个环节,第二课时则包括“多在心中画问号”和“学习的渠道有很多”两个环节。

2、“我们都有一双‘黄金眼’”这一环节中两幅图片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同学会学到好多课本上或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书上有关猫的眼睛变化的规律以及夏天天亮的早而冬天晚的原因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进行详细地回答。留白处是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或发现记录下来,教师要善于引导,调动儿童自身的经验,让学生思考并明了“生活中的学习”也是重要的学习。

3、在“做中学,乐趣多”中,教材给出三个事例,意在表明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好多在学校课堂学不到的东西。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可以先由教师将比尔盖茨小时候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明白“观察学习、做事学习和作人学习”跟学校学习一样,也需要耐心、坚持和思考,以及适时适度的学习。然后分别出示三个事例意在表明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好多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可以让学生举一些例子如:(1)同学们熟悉的人或事。(2)班上的同学所做的事。(3)媒体上报道或宣传的同龄人所做的事。(4)民间寓言或故事。(5)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的事情。从而使学生都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感悟。

4、在“多在心中画问号”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可以先出示“故事屋”里中外

两个善于观察与动脑筋的名人趣事,引出“其实在我们周围就有不少同学做事的时候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接着出示教材上给出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并让回答出这些问题的学生说说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些答案的,还可以再让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并举一些反面的案例,以进行反差对比分析,增强情感刺激。此外,教师还可提供给学生教学资源中的“小学生发明人次计数器的故事”一文,让学生自由阅读,谈谈自己的感想、体会以及打算。

5、在进行“学习的渠道有很多”这一环节前,教师应在课前对学生所接触过的各

种可能的学习渠道有所了解与分析,可利用的资源有(1)图片、投影、名人传记等(2)音像资料等(3)网络多媒体等。并准备一些典型实例,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说明,以避免负面影响,充分利用正面作用。

 

 

活动主题五   我不耍赖皮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已经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存在,但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正确认识,还不能真正体验到规则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因此,这一课主要的教育意图在于促进儿童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树立民主参与规则制定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2、   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3、   真正体验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2、能够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

(三)知识

1、   明白规则的含义与双重作用。

2、   了解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及其规则。

 

教学建议:

1、   本课内容比较丰富也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可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

可以包括前三个部分,即“游戏为什么玩不下去了?”“规则的发现”和“学校中的规则”,第二课时则包括“小小辩论赛”和“为我们的班级制定宪法”两个环节。

2、   课前教师应先了解学生们在其游戏生活、学校生活与日常生活等社会性活动中

可能出现的一些“违规”现象,以便在组织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

3、   导课时,教师可以先讲一个教学资源中的《荡秋千》的故事,并提出故事后的

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小兔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要克服什么缺点吗?”让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引出“规则”,使学生对规则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并点明规则的含义与双重作用(小词典),接着出示“游戏为什么玩不下去了?”环节中的两个学生很熟悉的游戏活动的事例,提问:(1)争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这两种游戏的规则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回答。

4、   “规则的发现”这一环节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先在课本上写下相应的规则,

全班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规则”,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更多的规则。

5、   在“学校中的规则”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中给出的事

例,而是从自己实际班级或学校的真实事件中抽取情景,做成课件,让学生边看边说出相应的规则,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可以做进一步扩展:你还能想出学校里其他的规则吗?这个问题可以想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最后全班汇总。

6、   至于“小小辩论赛”,这是学生普遍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除了注意先让学生明

确辩题和辩论双方的论点,引导学生自己列举论据,最好给出一定时间作准备而且写下来,还应在辩论最后做出正确导向:规则可能会给某些人带来麻烦,但肯定会给大家带来方便。

7、   在最后“为我们的班级制定宪法”这一环节的设置上,可先出示宪法“小词典”

说明宪法的意义与作用,以引起学生类比联想,然后先让每个学生都写一条自己认为在班级生活中最重要的规则,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充分发表看法,协商确定本组最重要的两条贡献给全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巡视指导,尤其注意让那些内向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将每组制定的班级规则汇集在一起,将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然后全班进行投票表决,得票最多的几条就将其列为班级的“宪法”,这样一来就保持了“制宪”过程的公正性。最后组织学生签字确认、共同承诺遵守的活动,并将这个班级“宪法”粘贴到教室的墙壁上,督促学生时刻遵守。另外,关于修正“宪法”这个工作,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最后就整个单元还有一点建议,就是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完每个活动主题后或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充分地利用好“过程性评价题库”,从而能够对教学效果有一个直接清楚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地过程、方法、手段以及学生地掌握情况有更好地了解并能够及时做出相应地反思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