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688004
在线人数: 2983

自己动手创造的识字本——江苏省小语会“科学认读”研究中心识字研究做法之一

发表时间:2004-11-16阅读次数:1814

 

学生自制的识字课本,乍看好像有点“小儿科”,但当你细细翻看着它,觉得内涵极其丰富,情不自禁地为它叫好!

一、   充分体现儿童主体,激发了识字兴趣。

以往的识字教学,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强调学生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孩子感到学习汉字很困难,枯燥无味。

儿童自编识字本是一种自主识字,就想吃自助餐,尊重他们的意愿,如找什么识字材料,想识什么字,怎样识字等,都由儿童自主考虑。这是一种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投入识字的好形式。当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水平自主选择识字内容时,就感到识字是一种快乐而轻松的事情。儿童通过制作剪贴本,搜集身边经常见面的文字资料,也就能很快地认得这些字了。

翻开孩子的识字本,你会发现这些本子就像一个“汉字超市”:“娃哈哈”、“农夫山泉”、“上好佳”……他们把爱吃的休闲食品包装纸,爱喝的饮料上的文字剪贴下来,说一说,读一读,毫无负担地识了大批的汉字。动手制作汉字剪贴本极大的激发了儿童识字兴趣,有效的培养了他们对汉字的敏感性,使他们渐渐的喜爱上了汉字。

二、   开放识字渠道,拓展了识字空间。

长久以来,儿童识字受“三中心”的严重影响。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教育,呼唤汉字教学向生活、向社会的回归。儿童自做识字剪贴本,自然的拓展了识字渠道,使得他们的视线向课外延伸,面向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他们用小眼睛与自己身边的“汉字”对话,知道通过社会实践、郊游、参观等多种途径能获得文字信息。他们把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广告、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门券等等收集起来。通过自做识字本,他们养成了在生活中注意字的意识和习惯,成了生活的有心人。

三、   促进手脑并用,培养了创造能力。

学生最初搜集信息时只求多,各类信息五花八门,贴得杂乱无章。他们在交流剪贴本时,看到别人本子做得比自己好,就会悄悄的模仿,并不断改进。渐渐地,他们学会了对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归类。注意借鉴报刊的排版形式,有意识的通过画画、写写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在这过程中,儿童的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生发:有的设计了很漂亮的封面;有的扉页上贴上自己给识字本起的名字;有的根据自己对文字的理解精心配画。这些不仅表达他们对文字的感受和理解,而且还表现了孩子精巧的构思和童心童趣。

四、   丰富文化生活,培养了人文素养。

为了每次的活动主题,学生课余时间搜集资料要忙上一周。这一周,学生的文化生活是充实的,他们需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搜集资料,需要阅读报刊,需要动眼、动口、动脑,剪剪、贴贴、画画、读读,其乐无穷。平时感到空闲的时候,就想到它,拿来翻翻,欣赏欣赏。可见,做识字本,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在剪贴过程中,孩子不仅识字,看到相关文字,无形中也接受许多人文信息,提高了人文素养,开发了汉字的育人功能。

小小的识字剪贴本,简直就是一本本的儿童百科全书。他不仅是学生自己的百宝囊,而且还引导儿童走进了汉字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