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蟹趣
当同学们踏足海边(或河边、溪边)翻开一块块岩石时,迅速行走进行躲藏的小动物——螃蟹,就会映入眼帘,它那独特的行走方式,挥舞的“大钳子”,都会将同学们的目光吸引。对孩子们而言,喜爱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这样一种奇特、有趣的小动物,更会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由此,疑问就会在脑海中接踵而至:它们为什么横着走?横着走时怎么迈腿呢?它们的“大钳子”有什么作用?它们有耳朵和鼻子吗?……我们以此为切入点选定螃蟹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在“兴趣”的引导下展开我们的观察、研究活动。
一、框图说明:
情景内容:几组小学生在海边观察、了解螃蟹。
设计目的:通过情景创设,提示和引导学生到原始的环境中去观察和了解螃蟹的生活环境及其习性特点。语言的引导提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
活动一:有趣的行走 教材呈现的这一活动是通过学生小组研究,确定了螃蟹行走的研究方案,即在螃蟹脚上涂墨水,观察它的行走特点。其实这仅仅是一种方法,通过语言的引导提示,引导学生以前面方法为例,动脑筋想出多种方法去研究,从而发现螃蟹行走的特点。 |
活动二:举行个螃蟹行走比赛 这一活动是在研究了螃蟹行走特点的基础上展开的,如何进行比赛、比赛的规则设定等放手由学生自行确定。教材中只给出两种比赛方法的提示,比赛的结果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
活动三:螃蟹大翻身 对螃蟹的研究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教材呈现的是螃蟹翻身游戏,和乌龟做比较的目的是通过类比引发学生思考,确定研究的主题,培养学生类比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在进行游戏时,应该及时渗透情感教育,不要伤害小动物。 |
活动四:螃蟹大攻击 教材展示了一只威猛的和两只正在打斗的螃蟹图,旨在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并通过螃蟹大攻击活动,了解动物在遇到危险时的自卫及其进攻的特点。
|
活动提示: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
设计目的:教材呈现的是几个学生正结伴送小螃蟹回家。通过提示引导,旨在引起学生的重视,要注意保护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 |
活动五:我们还可以研究 教材呈现了螃蟹各部分名称的图画及“我们还可以研究……”的提示性语言,引导和提示学生除了教材中给出的研究内容,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更多的关于螃蟹的特点和习性,开拓学生的思维。 |
活动提示:我们山东的海蟹、河蟹种类很多,让我们去做个调查吧!
设计目的:教材通过展示螃蟹的种类和资料,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空白处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资料的空间。通过调查活动将研究引向课外,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教材的资料也同时提示学生,螃蟹的种类很多,对于其他内陆城市也同样可以去研究,去感受螃蟹带来的乐趣。 |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螃蟹的生活环境、习性及特点;
2. 知道螃蟹的行走、翻身、防御等特点;
3. 了解螃蟹的种类及其生活环境、身体结构的特点;
4. 能在调查研究后,对螃蟹进行比较完整的描述。
过程与方法:
1. 亲自经历动手实践的研究,认识螃蟹的各种特点;
2. 运用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开展螃蟹特点的研究活动;
3. 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螃蟹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研究问题的兴趣、热情;
2. 初步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养成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 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三、活动建议:
本课围绕非常有趣的研究对象——螃蟹的特点开展研究活动,通过各种螃蟹所特有的习性特点的研究,引导学生在对研究对象的细致观察中,了解和认识事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多去关注生活、关注海洋,注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发现和积累知识,进一步将学生的眼光引向海洋研究这一领域,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到螃蟹的生活环境中,去认识和了解螃蟹。
教材呈现的是美丽海边的礁石滩处,有几组小学生正在寻找、观察、了解螃蟹。确定以寻访、认识螃蟹作为第一个活动主题。带领学生走进螃蟹的生活环境中,鼓励学生们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了解、去观察、去关注特定环境中的小螃蟹。
毫无疑问,孩子们希望他们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教材中通过三组学生的交流观察给出了不同层面和要求的提示:“我们来找小螃蟹吧!”是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研究活动的主题内容;“它们藏在礁石下面呢!”旨在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所在的生活环境特点,去关注它的生活环境;“轻一点,别惊动了它!”是提醒学生在观察螃蟹时,应保持原有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螃蟹的生活环境,觅食特点等,了解在人为干预下所看不到的特点;“看到什么样子了吗?我把它记下来。”是观察方法的提示与引导,通过这种语言,注意引导学生除了要观察,还应将观察到的内容用适当的方法记录下来;“看,它正在吃东西呢。”是对观察内容的提示,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主题,明确自己的观察内容;“别伤害它们!带几只回去研究吧!”是提示学生们,我们在原始状态下,观察我们应该研究的内容,还有更多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小心的带着它们回到我们的教室去做进一步的观察研究,注意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为下一课时的研究做好准备。
此活动可以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建议教师们在带领学生外出前,可以让学生先根据教材中呈现的观察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外出观察活动中所应完成的任务,最好能制定出一份比较完整的观察研究计划。指导孩子们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的螃蟹的信息,这样可以有的放矢的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也可以通过教师的问题:我们要到海边(或河边、溪边)去观察螃蟹了,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它呢?你想观察螃蟹的哪些内容呢?怎样去观察?观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然后制定一份详细的观察计划,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观察任务、内容和方法,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到海边(或河边、溪边)进行观察研究。
必须提醒注意的是:观察活动中学生的安全!
第二部分:选择喜欢的问题去研究
教材呈现的是四个活动主题:“有趣的行走”、“举行个螃蟹行走比赛”、“螃蟹大翻身”、“螃蟹大攻击”及一幅螃蟹的身体结构名称图。
活动一:有趣的行走 教材呈现的是一个小组在研究,怎样观察螃蟹独特的行走的方式。有的学生想出在螃蟹脚上涂上墨水,让螃蟹留下足迹进行观察,这仅仅是方法的引导,再通过“还可以……”的语言提示,引导学生以此方法为例,动脑筋想出多种方法去研究,如:可以在桌面上洒上面粉或粉笔沫;用水彩笔给螃蟹的脚上涂色;……。以达到自己的研究目的:知道螃蟹行走的特点。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书中的云图,让引导学生联想到语文课中学到的“横行霸道”一词的由来。
活动二:举行个螃蟹行走比赛 这一活动是在知道了螃蟹行走特点的基础上展开的,比赛方式、比赛规则的设定等都放手由学生自行确定。教材中给出两种比赛方法的提示,而比赛的方法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用自己设计的方案来进行,比赛的结果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活动,让学生仔细地进行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三:螃蟹大翻身 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由乌龟的翻身困难想象到螃蟹翻身时的表现和状态,引出螃蟹翻身时身体结构的协调及动作特点的观察研究,培养学生类比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在进行游戏时,应该及时渗透情感教育,不要伤害小螃蟹。
活动四:螃蟹大攻击 教材展示了一只威猛的和两只正在打斗的螃蟹图,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研究方法进行观察研究活动,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进行主题研究,在研究螃蟹大攻击的活动中,了解螃蟹在遇到危险时的自卫及其进攻的特点,旨在激发学生进行全面研究的兴趣。
螃蟹各部分名称的图画及“我们还可以研究……”的提示性语言,引导和提示学生除了教材中给出的研究内容,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更多的关于螃蟹的特点和习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螃蟹结构名称为我们的观察研究活动提供了资料,可为学生的规范描述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作为学生们的一项观察活动内容进行观察研究。
这一部分是第二课时的主要探究活动。四个活动主题只是提示与引导,不要求必须按照顺序都要完成,而我们希望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有选择的开展比较专一的观察研究活动。除了这些活动的研究,我们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出更多的研究主题,如“举行一个举重比赛”、“观察螃蟹的五官”等等。而且在观察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又会产生更多新的问题,如:“它在水中和在陆地上呼吸一样吗”、“它为什么会吐小泡泡”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们的研究主题,课堂上进行不完,可以在课下继续研究,将研究活动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关于螃蟹你们都想研究哪些问题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交流中确定好自己在本节课的探究主题。然后再通过问题:“你想怎样来研究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开展自己的研究活动。最后,可以通过全班交流汇报的形式,让每一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各种探究主题的兴趣,可通过语言的引导:“有兴趣的主题,我们可以继续来研究”,进一步让学生保持探究的热情,将我们的研究活动进行拓展和延伸。
建议老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形成成果,在课下继续进行交流展示。
第三部分:送小螃蟹回家
教材呈现的是几个学生正背着书包结伴送小螃蟹回家。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提问:“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些带给我们乐趣的小螃蟹呢”,引发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最后确定方案,将小螃蟹集中起来,送回到它们自己的家园。旨在引起学生的重视,要注意保护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
第四部分: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蟹类家族。
教材中呈现了一名学生提示:“山东的海蟹、河蟹种类很多,让我们去做个调查吧!”及展示的几种螃蟹,旨在激发学生继续对螃蟹研究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展示板的空白处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资料的空间。在教学中,可通过“我们知道了螃蟹的许多特点,它有哪些种类,不同的螃蟹名称又是什么呢?”语言引导,将调查活动将课堂的研究认识引向课外,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教材中展示的河蟹资料为海边的学生拓展了知识,同时也提示了,对于其他内陆城市的学生同样可以通过研究河中的螃蟹,去感受螃蟹带来的乐趣。
建议本课教学活动时间为2课时。
四、评价建议:
本课教学建议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学生能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经历各种活动:
⑴ 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活动;
⑵ 确定好主题,并设计研究方案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探究活动;
⑶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
⑷ 解决观察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研究方法的活动。
2. 学生能在课内外维持较长的研究螃蟹的兴趣,并能交流自己的研究发现。
3. 能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做到不伤害小螃蟹及其它小动物。
4. 能运用各种形式将不同渠道搜集的有关螃蟹资料整理出来,相互交流充实知识储备。
评价形式可根据活动内容及方式进行相应的设计,自评、互评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研究活动中进行。在蟹类家族的拓展调查研究活动中,可建议学生与家长一起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