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924435
在线人数: 3016

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感悟——《用冰取火》的教学思路浅

发表时间:2005-03-28阅读次数:2038

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感悟

——《用冰取火》的教学思路浅

    教学目标:

    l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10个。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渎课文,体会探险队员能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精神,

    重点、难点:

    弄明白青年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如何想出用冰来取火这样的办法及冰透镜如何能墩到火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南极、火的有关资料。可重点查阅南极气候以及火是怎样产生的等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I凸透镜等。

  授课时间:

  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板书“火”。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有哪些作用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火可以做饭、取暖等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小开火,)

    2平时人们一般是用什么方式取火?(打火机、火柴、自动打火灶等J用冰取火,你们见过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用冰取火的文章(板书课题),学完后,相信大家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能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要注意把小懂的地方标上记号。

    2.思考:初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3检查读音情况,交流凄懂的内容,小组解决同学读不懂的内容。

    三、细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读懂取火原闽

    1探险队员为什么要取火?默读1~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和间语,谈淡自己对词句的理解。

    (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要取火的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南极天气寒冷,还有风暴。

    寒冷,没有火不行。复季气温都在零下20度左右。抓住零下20度,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天气之冷。虽然有太阳,但阳光是柔和的,几乎感觉不到温暖。抓住“柔和”“几乎”体会阳光之弱,从而感悟天气之冷。

    风暴,没有火不行。可以结合查阅的有关资料补充有关南极风暴的情况。

    原因之二:在孤岛上.引导学生体会“孤岛”就意味着在这儿将得不到外界的帮助。

    原因之三:打火器找不到了。这就意味着不可能有火了。

    (2)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第3、4自然段想象):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在那么冷的个孤岛上,如果没有了火,你们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从工作、生活中及生命等方丽面临的所有困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_玎能会出现的情况——如果找不到火,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陷入绝望——从而体会“火”的重要性  )

    (3)小结:没有火,探险队员将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可以看出“用冰取火”的重要性。

    (4)指导朗读:先引导学牛进行练读,读出天气的恶劣;再指名读。

    2.在当时的情况下.必须要取火,那为什么要用冰取火呢?(结合第5自然段回答)

    (1)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位探险队员,你久久地思索着.可能会想到哪些取火的办法?引导学生想象那个队员的内心活动及可能会想到的所有办法..

    师生共同分析:在当时、当地那种只有冰和阳光的特殊情况下,其他所有的办法都不可行,没法实施。最后得出那位年轻队员想的用冰取火的办法才是唯一可行的结论。

    (2)年轻的探险队员怎么会想到用冰取火的呢?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来理解。“久久地思索”说明他肯动脑筋一能想出这个用冰取火的办法,可以分析出他不仅有凸透镜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利用它,说明他具有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他能充分考虑和利用现有的唯一可以利用的资源——冰和阳光,说叫他很有智慧。

    3.小结。

    (二)感悟取火过程

    请默读第5~7自然段,思考:这位年轻的探 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请将用冰取火的过程  简要概括出来。(久久地思索——精心制作“冰透镜”——用“冰透镜”取火。)

    l大家都有些绝望了,而这位年轻的探险队  员却久久地思索着,最后想出了办法。同学们从  中能体会出什么?(这个年轻的队员肯动脑筋,善于思考,不向困难屈服;还能充分利用南极现有的资源——冰和阳光,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等)

    2.他是怎样制作冰透镜的?

    (1)先把描写制作冰透镜动作的词画出来,再结合这些动词说一说他是怎样一步步做出来的。可以引导学生耐出:取、刮、摩挲、做成。

    (2)从中可以体会到了么?(这位年轻的队员想出这个办法不容易,在做冰透镜刚同样很不容易.)引导学生结合下列内容来体会。“轻轻地刮”。说明做冰透镜需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一不小心刮大了就不好了。“用温暖的手不断摩挲”,说明天气那么冷,还得用双手摩挲,非常艰难。“慢慢地”说明经过了很长时问.进一步说明做冰透镜的不易及这位年轻探险队员的辛苦。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他是怎样用这个冰透镜取到火的?

    (11引导学牛抓住“举着、向着太阳、让阳光穿过冰透镜射到火绒上、过了好长时问、燃烧起来了”这些句理解体会。可让学生反复读。

    (2)用凸透镜演示取火的过程用实物演示来突破第二个难点。这儿能引导学生初步知道I凸透镜能聚焦的知识就可以了,不必深究。可以让学生结合资料简单说一说。

3)你认为这个办法怎么样,你想划这位队员说点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体会到取火的不易及这个年轻人的办法之妙利用南极仅有的资源——冰、阳光,就能取到火,表现出了这个年轻探险队员的智慧。在大多数人一筹莫展的情况下这个年轻人却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真是了不起。

(4)读一渎,表达自己对年轻探险队员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三)了解取火结果

    1最后火取到了,大家心情是怎样的?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结合有关的句子说一说。

    2原来大家都绝望了。此时此刻,你也是其中一员(角色转换),当你看到火之后,你又会对那个年轻的队员说些什么?(赞叹、感激、佩服等)

    3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谈一谈,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好知识,运用知识,克服困难等  )

    2.回去找一些有关启迪智慧方面的书读一读,并试着运用自己平时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作者:商德远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