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824938
在线人数: 5658

自主阅读   品赏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05-03-30阅读次数:1846

 

设计、点评   商德远(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中心)

 

设计思路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已有学习经验,该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赏感悟,升华情感”的自主学习模式。本设计力求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科学地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实现自主阅读,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主体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词语。

2、学生通过学习本文,能理解诸葛亮、周瑜等人的特点,尤其要重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品质特点。在感悟诸葛亮的德才兼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等。

4、能领悟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作的方法,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42-46回。了解故事背景,初步了解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1、小组交流课前在阅读中搜集的信息。每人选择在课前认为对理解课文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班内交流。各小组选一位代表介绍小组认为最值得介绍的信息。引导学生重点简要交流《三国演义》42-46回中,周瑜两次欲杀诸葛亮及诸葛亮、鲁肃的有关信息。

3、教师课件出示简单的背景资料,引起下文,激发兴趣。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周瑜见诸葛亮技高一筹,便决意杀之。两次欲杀之,皆未成功,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

(点评:此环节重视了向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分体现了新理念倡导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课前先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或其中的有关章节,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初步了解背景及人物,为深入理解课文,做了知识和情感的铺垫,同时引发了学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1、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及课文大意,同时自主解决生字新词。

2、检查指导自主学习的情况。你都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并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会提出很多问题,经过筛选、提炼后,可抓出重点问题: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点评:课标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本环节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同时,初步了解了内容,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发展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

三、自主阅读,品赏感悟

1、带着筛选提炼出的重点问题“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自主选择学习文章的重点内容,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过人的才智。

出示课件,提示点拨自主学习的要求或方法:带着以上问题自主学习,学习时画出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查阅的有关信息,进行深入理解感悟。可以在自己有所感悟的地方做上批注等。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3、小组交流,生生互评。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生生互评。

4、全班交流,品赏感悟。在交流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借箭成功的原因。(学生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交流,如果交流不出,再引导读书,并给以点拨。)

成功的原因之一:知天气。

1)引导结合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可结合学生所谈,课件相机出示重点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谈感悟。

可引导抓住重点词“直到”、“第三天四更”理解体会,进行语感训练。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结合下文“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中的“大雾漫天”“面对面都看不清”,体会“四更”正是借箭的绝佳时机,可谓千载难逢,天机佳成。

从而体会出:诸葛亮有很强的预见性,能预见到三天后有大雾,说明他知天气。

2)点拨引导:除了从这儿体会出知天气外,再联系前后文(如开头结尾部分)分析,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

从诸葛亮说的“只要三天。”这句话中体会。周瑜让诸葛亮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时,诸葛亮不说用两天,或四天,却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说只要“三天”。说明了什么?三天前他已知道第三天的天气情况,进一步看出他的神机妙算。

再引导学生联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入体会出发时机之妙。“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抓住“正好”一词,前后文联系,更能准确而深刻地体会出“四更出发”的时间之妙。五更则晚,三更则早,只有四更才“正好”。可见他对当时的天气多么了解。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成功的第二个原因:知人心。

(1)                知曹操:

引导学生从“假攻曹操,逼近受箭”进行体会。

引导抓住(出示课件)“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一句理解体会。可重点抓住“擂鼓,呐喊”体会出知曹操。(“擂鼓、呐喊”首先是在虚张声势,为了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其次还可以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结合信息,感悟其知人:曹操八十万大军,诸葛亮只带了几百个军士。他竟敢擂鼓呐喊,不怕曹操出来,从而体会出他了解曹操其人。)

引导抓住(出示课件)“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头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谈体会。先引导理解“逼近”,与上文“靠近曹军水寨”中的“靠近”进行比较,理解两个词的不同意思。体会为什么要掉转船头逼近受箭?联系上文“船头和船尾的摆放”,以及由“靠近”到“逼近”的变化。开始是“靠近”,现在是“逼近”。离曹操越来越近了。敢逼近曹操受箭,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是了如指掌的。正如诸葛亮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抓住“一定”、“只管”进一步体会诸葛亮对曹操的了解。

引导有感情朗读。

2)知鲁肃:

草船借箭成功,除了看出他知曹操之外,还可以看出他了解谁?鲁肃。

引导学生结合“你借给我二十条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理解体会。(诸葛亮让鲁肃准备二十条船,并不让告诉周瑜。鲁肃见了周瑜“果然”不提这事。说明他了解鲁肃,这也是借箭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鲁肃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周瑜的话,周瑜肯定会阻拦,那样就不会成功了。从而体会出,鲁肃这个人为人宽厚、正直,能以大局为重。)

教师课件补充42-46回中补充信息,引导深入了解诸葛亮为什么那么了解鲁肃。课件简要展示有关“鲁肃以大局为重,为人忠厚,处处帮着诸葛亮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再朗读体会。

3)知周瑜。

从哪儿可体会出?抓住文中有关句子理解体会。他知道周瑜是想利用借箭来陷害他,所以才不让鲁肃把借船一事告诉周瑜。这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成功的第三个原因:知地理。

引导学生从第9自然段中理解体会。可引导学生抓住“谢箭返回”、 “顺风顺水”进行理解体会。教师给以引导点拨,联系上文再来体会。试想,为什么一开始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可引导抓住“开始受箭时船头船尾的摆放”、到后来“掉转船头”等词句体会出诸葛亮知地理。

成功的第四个原因:谋划周密,富有创新思维。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学生可能看不出来,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看除了知人心、知天气、知地理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原因?

谋划周密:“准备草船”——从船的数量,草把子的数量,军士的数量等都做了精确的安排。”“假攻曹操”——引曹操放箭。“一字排开”——为了受箭面积大,受箭快,因为时间有限。“船头船尾摆放”、“掉转船头”——为了两面受箭,受箭多,保持船的平衡及快速返回等。等等。可以体会出谋划之周密。

富有创新思维:周瑜、曹操、鲁肃等高人都没有想到诸葛亮会去借箭。他们只想让其造箭,而诸葛亮运用横向思维,另辟蹊径不造箭而去借箭,出乎了众人的预料,体现了创新思维能力。

小结:诸葛亮知天气、知人心、知地理,知己知彼而且谋划周密,这是他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由此体会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真是才智过人啊!

(点评:本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 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这一重点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很好地进行了自主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有用的信息深入研读文本,与文本对话,进行了有效地个性化阅读。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学生说不全面时给以点拨,在学生说不出或理解不深刻时,给以启发引导,并不断给以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前后文理解文本的方法,运用信息理解文本的方法等,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训练了语感,突现了工具性。)

四、深化理解,升华情感

1、再读课文,感悟诸葛亮的人品。

从整个借箭的过程可以看出诸葛亮才智过人,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方面也很出色?引导学生从人品方面思考。快速浏览课文,引导学生在重点浏览课文一、二自然段后思考。

结合开头让诸葛亮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明知道周瑜要陷害他,还主动提出只要三天,并立下了军令状,从中能体会到什么?(除了看出他的才智的外,还可以体会出他顾全大局,心胸宽广等。)

2、体会周瑜的人品:他看到诸葛亮很有才干,心理很妒忌。可以体会出什么?(心胸狭窄、忌娴妒能等)。可以补充周瑜42-46回中两次欲杀诸葛亮的信息,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体会。

3、感情朗读:诸葛亮既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又表现出了出众的人品,可谓德才兼备。请带着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他的智慧和高尚人品。

(点评:在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基础上,加深了对人物品质的理解,深化了个性化阅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出了人物的美好品格,渗透了人文性。)

五、作业:

1、阅读《三国演义》找一找,小说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高尚人品?读一读并讲给家人听。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

设计点评:

本设计能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最有价值的重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带着重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恰如其分地提出了自主学习的要求,并给以自主学习方法的点拨。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所做的只是在关键处、学生不易发现处予以点拨。导在了关键处,导在了最需要处,直至引导学生感悟理解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高尚人品及周瑜的人品,受到了情感熏陶为止。本设计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