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40014
在线人数: 19858

《炮手》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05-05-26阅读次数:2201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5个,会写9个。

2.        找出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炮手的心情。

3.        用联系上下文和比较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苍白、煞白、惨白、凛冽、喝彩、仅有”等词语。

4.        学习课文,理解“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

5.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祖国、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

6.        续写“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故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

 

教学重点:

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能理解说话时的心情,再有感情地读出来。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也就是让学生体会炮手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

 

设计理念:

1.        学生阅读的主人。

2.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3.        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4.        注重教给阅读方法。

5.        调动学生情感参与。

 

教学过程:

一、多种手段,创境激情

1.        板书课题:《炮手》,齐读。问题:你知道炮手吗?为什么课文以“炮手”为题?

2.        同桌交流,你对战争了解多少?战争中作为军人,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3.        出示插图,看看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执行什么任务?远处的浓烟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同桌或小组相互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特别注意多音字“颤”的正确读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指名朗读。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相互交流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合作,具体感知

1.        默读课文,设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2.        细读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

3.        再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吗?

4.        小组讨论,自己有什么想法,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

5.        梳理小组同学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准备提出全班解决。

6.        全班反馈,集中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7.        教师点播,深入理解。问题:课文用了哪个表示颜色的词语来描写炮手不同时刻的神态?几次使用有什么不同/找出来反复读一读,用心品位一下炮手神态的变化。

8.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凛冽、喝彩、仅有。

9.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突出重点,精心品读

1.        同学们的问题解决了,我也有两个问题请大家解答,可以吗?

(1)         为什么裹着大衣的副官冻得浑身打颤,炮手的额头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2)         敌军驻地——红瓦白墙的农舍被击垮后,将军连声喝彩“得好!”炮手的脸颊上却流下了悲伤的热泪。

2.        比较两组句子,体会抛售的内心世界。

“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额头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干得好,伙计!这座农舍看来不太结实,它全垮了!”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可是,他大吃一惊: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1)         读一读。

(2)         比一比,发现了什么?

(3)         想一想:为什么炮手与别人的神态截然相反?

假如你是炮手,当时会怎样呢?心里会想些什么?

这样写,你读了之后印象如何?

(4)         议一议(交流刚才的问题)。

(5)         有语气地读这两组句子,认真体会炮手的内心活动。

3.        分角色朗读全文。

4.        说一说,这时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5.        教师小结。

五、续写课文,拓展延伸

1.        范读

2.        为了国家的利益,为消灭侵略者,炮手奉献出自家仅有的一点财产——红瓦白墙的房子。请同学们替作者续编故事——战争胜利了,炮手回到亲爱的家乡……

3.        学生续写。

4.        反馈。

六、检查指导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