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77334
在线人数: 3753

2005年上半年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发表时间:2005-10-10阅读次数:3051

    2005上半年工作,注重教研过程与研后反思,以此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根据学科研究重点,结合学校特点,确定各校体育教研主题及教师发展需求,以区级专题研讨引导校本教研的开展。以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主,带动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本学期全区分别设10个教学片进行校际教学研讨,提高了研讨的效率和时效性。围绕教师自身的特点、 学校场地、器材上创新、内容选择上等,通过集体备课、研讨,、学习方式与目标的达成等紧密结合开展研讨活动,达到了促进教研工作渗透过程中的目的。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区个人教学基本功比武及市级教学基本功选拔赛(决赛)。

既上学期区团体教学基本功比武基础上,选拔30名教师参加了个人基本功比武,确定3名教师代表参加市级比赛。在市比武中3人均获一等奖好成绩。

2、组织市级评优课、研究课、区级公开课展示和市级论文获奖情况

1)市级评优课一节( 健康教育)  文登路小学  阎宁   一等奖

2)市级研究课一节 (体   育)           葛海霞

3)区级公开课5节(性健康教育3节)  北京 刘德洁、 榉园  张海静、  镇江  牟川、银海   王贵勐、  和朝城  孙玉红。  

4)市级论文获一等奖2

彭昕(德县)、葛海霞、张培欣(金门)。

二等奖4

付海(新世纪)、李兰芳(宁夏)、刘永超(市实验)、庞爱国(嘉关)。

三等奖3

常正健(德县)、刘炜(文登)、牟怡(八大峡)。

 3以完善课堂教学为目标,探索教学质量监控方式。

通过教学质检评价与反思,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学期随机抽查20所学校以“速度”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检测。通过随机质量检测,引导评价方向,反思日常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更新等起到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通过教学质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体育学科在质检测中,有两所学校优秀率达100%,两所学校不足20%,体育知识检测中,10所检测学校中,最高优秀率达98%,而最低只达16%、五所学校优秀率在50%以下。从体能检测结果看,各校差距非常大,优秀率:全区平均29%,最高达到65%,最低只有75%达标率:全区平均77%,最高达到100%,最低只有467%.从场地情况分析,有塑胶场地的学校有13所,其中6所学校达标率超过全区平均线, 7所学校没有场地,其中5所学校达标率超过全区平均线。1000人以上8所学校中,有4所学校达标率超过全区平均线,500以下学校5所,3所学校达标率超过全区平均线,从以上数据分析,有塑胶场地的学校和大校名校中达标率超过全区平均线的学校的比重明显低于无场地学校和小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差别之大,其原因错误质量观扎根之深。

二、原因分析:

1、  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欠佳

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很多,其中师德问题为首要问题,师德影响并决定师能的高低,继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许多教师缺乏最基本的学科专业精神,职业道德精神。部分学校教研组长教研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学校的“教学方案”制定还不符和发展要求,上课、备课的内容不一致的现象较为突出。

2、 教师的学科专业精神将自任学科称为“小学科”,将本学科教学目标看作是伸缩性极强的自由领域,部分教师课堂上出现“放羊式教学心安理得,教师任意着装,大半节课学生自由活动。在区随机质检时,学生穿凉鞋进行检测,充分显示出日常教学中的状态;作为专业教师,体育课上没有示范动作和讲解、指导,说明部分教师缺乏学科专业精神。如此的教学,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因此在本学期体育学科随机质检中校际间差别明显。

另外部分教师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人人皆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部分教师只将备课作为应付检查之举,或拷贝、或抄袭、或寥寥数笔应付了事,实属职业道德不良。不备课进课堂心安理得:在备课检查中,,特别是兼职教师,不备课现象很普遍。

3、 还有部分有一定经验或曾经取得过成绩的中青年教师,依靠老资本,不精心钻研教材又能如何贯彻新理念的研究?这种教学如长期进行会给学生终生带来什么?

随着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学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强,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不能一蹴而就,以次掩盖自身教学质量的问题。

4、  部分教师教学行为转化需进一步落到实处

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形式陈旧与新课标的观念相差较大。特别是知识的传授时,重点不突出,难点突破办法少。教学策略选择、运用不够实教学基本功不全面、不扎实的现象较普遍。课改以来,广大教师在更新理念、转变教学行为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但部分教师有只重形式,不求实效的倾向,在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实施中不切合实际如: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但在许多课堂中,学生的合作实效性欠佳,有时学生围绕无深度无讨论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有时教师创设了合作学习的问题,但不足两分钟就急于回收,剥夺了学生真正合作的机会,使合作流于形式。再如许多教师给学生创设质疑的空间,但质疑后的解疑缺乏跟进性,使学生感受不到质疑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同样使质疑流于形式。再如:许多教师特别是在公开课时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但选择运用时重心放在为手段而用手段,忽视教学手段运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

面向全体、分层施教不够到位: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教学流程的顺畅而忽视全体学生的目标达成,一个问题抛出后,只要有人回答出正确,就认为全体学生已领悟掌握。

5、部分教师教学研究意识较弱

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需要广大教师坚持不懈的尝试、实践、反思、交流、完善,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研究的意识,在参与区、片、校各级教研活动时有以下不良的表现:教研前,教师缺乏理论积淀、实践积累,教研时成为无话可说的“看客”,只有被动接受,逐渐成为教学研究队伍中的后排兵。教研中,研讨缺乏深度、广度,许多教师在研讨中只能抓取其中一个或几个闪光点,缺乏围绕一个核心点(教学整体目标或专题研究主题)较为深入地讨论问题或较为全面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因此讨论时,感到许多教师的认识散而浅。有些教师以唱赞歌为主要发言内容,即使找出不合理的环节或方法,也难以提出有建设性或自身曾经尝试过的对应措施。因此研讨中难以碰撞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使研究难以走向深入。这是校本教研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教师平日教学理论汲取不足、个人教学实践反思、提升不足、评课无章法等和教研后缺乏深入研究有直接关系。

三、   提高职业修养建议与对策

1、确定教师专业教学要求。每位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达到学科专业最基本要求,如上课着装要求,技能动作能正确示范等要求,课前准备充分等最基本的学科专业要求。

2、养成基本职业道德精神。要使教师达成这样的共识:面对教材、面对课程标准,教师所应具有的最基本职业道德是完成教学任务,弄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理清基本教学内容,能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基本任务,真实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真诚对待,这样作为教师理应做到且必须做到的基本职业要求,如若不能,就是愧对学生,愧对教育,愧对教师这个职业。

四、狠抓教学五环节,向教育管理要质量

狠抓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多元测检、反馈矫正五大环节。这五环节环环相接,相互促进,循环往复且缺一不可。因此各校要狠抓教学五环节,向教育管理要质量。

教学五环节要求 

课前准备,围绕课程标准,围绕学科目标,深入挖掘教材,确立并细化每一课时、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需要、结合自身能力,设计能为达成目标起直接作用的教学策略,同时适度的准备好场地、器材。

课中实施,落实三个注重和三个关注。既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同时关注三维目标间的和谐统一;既注重预定教学策略的实施,同时关注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既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同时关注“尖子生”和“困难生”的特殊培养。

课后反思,把握三个结合。结合预定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策略选择的有效性;结合学生学习效果反思实施教学策略中的得与失;结合学生发展与反思预定教学目标是否准确。

多元测检,围绕教学目标探索多元化质检方式,在原有以实践操作性的基础上、探索理论知识与应用的测试,综合运用检测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情况的方式等,注重拓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生在参与质检、参与评价中逐步提高综合素质。

反馈矫正,端正质检目的,通过认真细致地分析查找日常教学中的得与失,如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影响学生均衡发展的原因所在,特别是通过级部中教师间的交流切磋,查找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追踪实施。

五、深化校本教研,共建发展团队

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意义上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乐趣和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

1、把握好校本教研的四种特质。

校本教研是一种唤醒。教师是教学原理的创造者。校本教研就是要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自我意识,使教师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

校本教研是一种体验。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投入,是教师生命的展开过程。是对自己工作和生命价值的批判性反思。

校本教研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通过“对话文化”获得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2、尝试几种教研方式

专题式研究:有利于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有利于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之中。但须注意专题于课堂教学总目标、各环节  目标全面的紧密结合。

榜样式课例教研:几经打磨的优秀课例让参与教研者形象地感知教育理念如何落实到教学行为中,怎样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其优秀做法可以更直接、更快捷的推广实施;同时可以使授课者在研究完善课例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技能,特别是在众多参与者共同研究时,多方认识、智慧碰撞不仅对授课者非常有价值,而且对所有参与者都会有不同收获。

常态课课例教研:无须投入太多时间、经历的常态课,因常态而令人感到亲切,而利于接受,同时使参与者在汲取优势的同时可以更多地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因此课后的研究分析要细致、准确,抓取问题要清晰、全面,同时特别注意需研究出纠错的方法。

同课异构式、接力棒式、传承式等的教研方式同课异构方式大家已熟知,所谓接力棒式,是指同级部的老师依次同上一节课,每位老师的课均汲取前面老师课中的优点,最后一节课将凝聚所有老师的精华,成为精品课。这样的接力让老师们经历了各种教学方式的尝试,在体验中明确不同教学方式的不同作用与效果。所谓传承式,是两人或三人共同完成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可以让参与者清楚地感受到如何使知识、技能、能力等目标和谐而系统地完成。

研训一体化教研;根据教师群体的共性问题,设计培训与课例相融合得教研内容,这样的教研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直接指导行为,行为提升为理论,这样的教研指导作用是全面的非常有成效的。

关注中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三十岁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大多已成为各校中坚力量,凭借已有的经验和个人成绩,他们面对课改研究已呈现不同程度的倦怠,他们需要新鲜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更高层次的认可与肯定,急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才能使这一群体在发挥传、帮、带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始终站在教学研究的前沿。

通过上半年的工作总结,本学期,将根据以上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开展有针对性地研讨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教学能手教学跟踪管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作用,通过教学随机质检工作,促进教师的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