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93612
在线人数: 4261

《冰灯》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05-12-07阅读次数:2017

12                        冰灯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   俞嵘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九个字。

1、   学生能够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了解父亲给孩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品味父子之间的深情。

二、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的那种深沉的爱。全文共11个自然段,分成了四部分。

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打破了课文内容的顺序进行教学。首先教学第一二部分,主要让学生体会“我”为什么要父亲为自己做一盏透亮的灯,从而让学生找出大军的玻璃灯漂亮的句子,读出羡慕之情。此时,教师并不急于教学第三部分,而是通过言语过渡到最后一部分,让学生说说“父亲为我做的灯怎样?”当学生说到父亲为自己做的灯“融化了,变成了一片水,留在了我心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为什么留在我心里”?这时,学生即便是说到了因为父亲对“我”的爱,他们的认识也是表面的、肤浅的,并不深刻。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通过让学生谈谈“这部分让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进一步体会理解父亲对“我”深沉的爱和父子之间的深情。

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可以突出重点,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

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的教学设施比较齐全,班级配备了电脑、电视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从入学以来,教师就比较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所以学生对阅读比较感兴趣,具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但是学生大多数来自市南区发展相对缓慢的西部,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阅读书目的数量和种类都受到限制,学生的视野相对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活跃。

四、教学设计:

(一)       激情入境:

1、   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哪些灯?

2、   当学生说到“冰灯”时,教师谈话:今天,咱们学习的这个感人的故事就与“冰灯”有关,板书课题:冰灯

学生说不到“冰灯”,教师谈话:刚才大家说了很多种灯,还有一种灯叫“冰灯”,大家听说过吗?今天,咱们学习的这个感人的故事就与“冰灯”有关,板书课题:冰灯

3、   学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

2、   找四位同学把课文读一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   课文能读下来了,课文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出示字词,指名读:

走街串巷  习俗   菱形   合适      棉衣      扭头   废玻璃   棉袄  后悔  融化

(1)             菱形:出示图

        点评:学生对“菱形”不了解,出示图直观,并简单地加以讲解,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菱形

(2)             后悔:引导学生区分“悔——诲——侮”三个字

4、   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       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学习第一、二部分(1-4)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为什么“我”让父亲为“我”做一盏透亮的灯笼?

 点评:这里的问题设计突出“透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看到大军灯后,“我”的羡慕之情,了解父亲为“我”做冰灯的原因。

2)当学生说出大军的灯笼是透亮的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大军灯笼的句子。

3)看到这样一盏漂亮的灯笼,“我”的心情怎样?

4)谁能用羡慕的语气再读读!

2、 过渡到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

1)父亲答应为“我”做透亮的灯笼了吗?(齐说),并且为“我”做了一盏……(教师指课题,学生齐说)

2)父亲为“我”做的这盏冰灯怎么样?大家能从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吗?

3)当学生说到“灯融化了,变成了一片水,但是,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时,教师用课件出示这句话,并且质疑:为什么灯融化成一片水,但却留在了我心里呢?

     4)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点评:先学习第四部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难点做表面的认识和理解,再学习重点部分,可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3、   学习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意见,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5——10自然段,通过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认识。

2)自由读课文5——10自然段,然后小组交流:找出你最感动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点评:“找出你最感动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这一问题的设计,利于学生体会这一部分的全部内容,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好地引起生生的对话,师生的对话。

3)小组讨论交流

4)集体汇报:

A、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体现父亲为“我”做等的不容易,表达父亲对“我”的爱)

学生汇报到这儿时,板书:磨       

B、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我不冷,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体现父亲对“我”的关爱)

学生汇报到这儿时,板书:赶快   一把按下

C、我再也睡不着了。当我看见父亲又依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一边说,一边掀开了自己盖的被子。(体现“我”非常爱父亲)

学生汇报到这儿时,板书:急忙喊  

D、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真不该找父亲要一盏能透亮的灯笼。(表达“我”心疼父亲)

学生汇报到这儿时,板书:鼻子发酸  后悔(让学生抓住“后悔”仔细品味)

……(学生还能说很多,不一一列举)

注意:在汇报过程中,如果有学生实在谈不到的,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这个句子,让学生体会。

      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后,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5)教师小结:在父亲为“我”做冰灯的过程中,父亲对我深深的爱蕴涵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个人,而“我”也是如此地疼爱父亲,多么令人感动的父子深情呀!

板书:父亲爱“我”     “我”爱父亲      父子情深

6)谁能带着这种感人的父子真情再读读这部分,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

7)指名朗读。

4、 再回第四部分:

1)再次出示“灯融化了,变成了一片水,但是,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

2)现在谁能再说说“为什么灯融化成一片水,但却留在了我心里呢?”

3)学生谈谈。

点评:再次让学生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体现了引导学生对课文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

4)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这灯笼是父亲亲手为“我”做的,小伙伴都特别羡慕我,更重要的是这灯笼里包含着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所以即使它融化成一片水,却永远留在了“我”心里。

(四)       延伸拓展:

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之间也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点评:这项内容的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体会到了父母爱的伟大,升华了课文所体现的情感。

(五)全课总结:

父爱平凡,在平凡的父爱中却蕴涵着伟大的亲情,我们大家都像书中的作者一样,沐浴着这浓浓地亲情。

(六)板书设计

                      

               赶快   一把按下    父亲爱“我”

12  冰灯                                              父子情深

               急忙喊  

               鼻子发酸  后悔     “我”爱父亲

 

五、教后反思:

    教学了《冰灯》一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可以不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行教学,不一定要从第一段开始按照顺序再讲第二段、第三段……,可以打破常规进行。在教学这课时,我先进行了第一、二部分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爸爸答应为我做冰灯,然后再直接跳到第四部分,“父亲为我做的灯怎么样?”最后再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三部分“父亲怎样为我做冰灯?”这样做的目的,可以突出重点,加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认识。

2、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表面认识到深入理解。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父亲做的灯怎样?”这一部分时,学生说到了“父亲的灯虽然融化了,但它留在了我的心里”。教师可以问:“它”是指什么?为什么留在了我的心里。学生此时说可能是肤浅的表面的,即便是说出了是因为父亲的爱,那也是一个浅层次的理解。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父亲为我做冰灯,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此时学生再理解,就是对课文深入的理解。这样做,能够体现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3、要引导学生学会享受别人从课文中的体会与感悟。比如在教学第二部分“父亲为我做冰灯,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时?”当一位学生谈及自己的感受时,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品位他们的感受,把感受读到课文当中去,从而引起教学中的共鸣。

4、教学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准备一块冰,让学生感受一下冰的凉和凿冰的不容易,更利于学生体会父亲做冰灯的辛苦和对我深深的爱;或者是能够有这样的影象资料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