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12423
在线人数: 15391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06-05-29阅读次数:2026

21司马光

青岛市南区实验小学   管逸雪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围绕着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司马光》这篇课文讲的是他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浅显易懂、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十分贴近生活,有利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人物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对比性强,既适合练习朗读、又能够在读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遇事不慌、机智勇敢的可贵品质。生动精美的插图充分地展现了课文的情境,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

学情分析

    学生已基本养成正确的读写习惯,能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语。对课文具有基本的理解能力,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读出陈述、疑问等语气,并通过对课文所描述情境的想象,了解课文的大意,用较为连贯的句子复述出课文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学会本课9个生字,并能按正确的笔顺书写。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遇事不慌、勇敢机智的可贵品质。

3、              能结合课文内容仔细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展开合理的想象,并有条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

教学重点

1、              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细读探究,体会感悟司马光遇事不慌,机智勇敢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贴图、词语卡片

学生:写字卡、生字卡片、司马光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小时候的故事,这位古人的名字叫做——司马光。(板书课题:21.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认识生字“司”。

2、教师简介:“司马”是一个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请其他同学结合自己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司马光,直接解决这些问题。

3、激发兴趣:你想知道司马光小时候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字音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生字学会。学完生字后,同位之间互相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点评: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并利用学具互动学习,及时巩固生字的掌握,查漏补缺,了解自己掌握新字的情况。]

2、  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卡片,其他学生仔细听,如果读对了,就集体跟读一遍。

古时候(简单理解词义)   一座假山   一口水缸    得救(简单理解词义)   哭喊   花园   爬山   掉进    别人   流水   使劲砸(读这个词时,指生作出这一动作,体会词义)

3、分组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假”、“候”、“使”:这三个生字都有什么偏旁?你能结合偏旁说说字的意思并组词吗?

“喊”“哭”: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都有两个口、都是与“口”有关的动作)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两个字?

“劲”“缸”“砸”“救”“爬”:先在四人小组中讨论自己的记字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对于像这样的形声字,只要能细心找出哪一边表示声音、哪一边表示字义,就能很容易的记住它。

[点评:将生字按字形分组,学生就更易找出字的特点,发现记字认字的规律,更快的学会生字。]

三、细读探究,理解课文

1、请三位同学每人一段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读完后,回答问题。(板书:砸缸救人)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故事中都有哪些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1)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古代,地点是一个花园,人物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

2)(出示花园的大贴图)谈话:这就是课文中的花园,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自然段,并根据课文的内容,将贴图补充完整。

 [点评: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并将课文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引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

3)这是一个怎样的水缸?看图说一说(很大的水缸、装满水的水缸、又大又深的水缸……)

[点评:增加词汇量,进一步明确文中的关键词句,同时又为接下来体会司马光砸缸的必要性埋下伏笔。]

4、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谈话过渡:就是这样一口又大又深又装满了水的大缸,给在花园中游戏的孩子带来了危险。(课件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2)指名读读这句话,当你看到这一情景时,你会怎样想?

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先自己练习,再指生后集体读这句话,特别突出“一不小心”和“掉进”这两个词,读出紧张的语气和危急的气氛。

3)这时候,别的小朋友看到后是怎样做的?指生读这句话,读出焦急和慌乱的情绪。

(课件出示句子,“有的,有的,还有的”用红色显示。)你能模仿这句话再说一句吗?

4)你觉得他们的做法有用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5、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司马光是怎样做的?(课件出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水缸了,缸里的水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生采取多种形式读。注意突出加点的字。

2)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感悟:从“没有慌”看出他是个沉着机智的孩子。从“大石头”“使劲砸”看出他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四、总结全篇,背诵课文

1、谈话总结:沉着、机智的司马光就这样救了好朋友的命。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朗读这篇课文,并试着背一背。

2、全班齐背课文,师加以指导。

3、你想对课文里的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

[点评:学生通过对司马光、落水的小朋友以及其他小朋友说的话,抒发真情实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感悟到司马光遇事不慌、机智勇敢的可贵品质。]

五、自主探究、学写生字

1、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交流田字格的生字,先参照课后第二小题,说说笔顺,再用黑笔描出每个字的重点笔画。

2、师根据学生学习成果的汇报情况,进行集体指导,着重教写两个新的偏旁。

3、师强调读写姿势后,学生在写字卡片上描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