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德学科教研员也有几年的光景了,工作中不断学习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下面是我在品德学科评课方面一点浅显的认识。
我认为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也是教研员重要的工作之一。评课工作十分复杂,尤其对教研员来说,是一项有较高要求的创造活动。课评得恰如其分,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执教者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升华评课者自身的认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我作为教研员在给上课教师进行评课时,主要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1、首先树立科学的评课目的,即不是为了整教师、挑瑕疵,而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我们的学科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本着这样的评课目的,我评课主要看是否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是否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就教育评价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我非常同意此观点。
2、其次端正正确的评课态度,即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实地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切忌脱离实际、自以为是的发表议论,甚至一言堂,不允许上课教师说话,并用陈旧的评课观来评课都是极不可取的。
3、同时掌握多种评课方法,即形成学科特有的评课步骤,通常是先由授课教师介绍授课的体会,自我反思,然后由我对课堂教学情况作深入的讨论分析,以明确教学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执教者作针对性的指导。
4、在听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研究教学目标,深挖教材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 听课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并随时记录下课堂中所思所感,好与上课教师交流;听课后认真思考和整理,并迅速根据专业知识、学科特点形成认识,进行评价。
5、我的一般评课“模式”:
(1)在评课之前,先听取授课教师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以便有个整体的把握;
(2)具体评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的安排是否合理;
(3)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我评课的一个主要标准。
(4)评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品德学科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景活动可以设计的相当完美,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漂亮的情景而转移了对课本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打折扣。
(5)我不把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作为评价成功与否的依据,而把师生的互动程度、内容的实效性作为评价的一个主要依据。
6、我自认为评课的“与众不同之点”:
我在评课时,尽量坚持让自己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
学”方面。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把评价的重点转到“评学”上面以此促进教师转变挂念,改进教学。把评课的关注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方向上面,转到如何针对学习差异进行因人施教,如何把过多的统一讲授,转变为以指导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和统一答疑、点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课堂,转变为以适当的统一讲解与有指导的自学或自由选择条件下的探讨、研讨,查询相结合的课堂。转变评课的着眼点:评价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考评分数,而应该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教学活动的环境与气氛上,关心教师对学习者流动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而这也是品德学科一直以来坚持在做着的。
通过评课,与学校领导、老师、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可以发现不足,推介经验;可以了解动态,发展教学理论。因此,好好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