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质疑 品赏悟情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此文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2006、7、8期)
市南区教育中心 商德远
青岛新世纪学校 邓霞
设计意图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教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北师大四年级上册的训练重点,结合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本设计力求体现“自主质疑,品赏悟情”的特点。即通过学生与文本地深入对话,能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对话,引领学生理解内容,品赏语言,有所感悟和体验,训练语感,彰显个性。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新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并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运用质疑解疑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理解课文。
3. 学生能从内容入手体会出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得到启迪,受到热爱和尊敬他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同学们,从上学到现在教过你的老师有很多,哪一位最令你难忘?说说理由。
2.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师恩难忘》这篇文章,看看作者难忘的又是什么呢?
3. 交流信息,简介作者。
(1)学生交流:交流自主查阅的关于作者的信息。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进行梳理。
(2)教师交流:有针对性地重点交流作者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过渡:在文学上他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就,那么他是怎样走向文学之路的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先让学生谈自己身边的老师,这样联系生活就能一下子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介绍作者及取得的主要文学成就,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又能以此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学文的兴趣。]
二、 整体感知,自主浅悟
1.自主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内容。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并进行重点指导。
(1) 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
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戛(jiá)然而止”中的“戛”字最易读错。可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嘎ɡā”与“戛”的异同,记住“戛”的读音。“起承转合”读起来比较困难,可重点指导声调,然后多读几遍。
(2) 检查学生易写错的生字的字形。
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教师范写并注意指导“恭恭敬敬”中“恭”字,“共”字下边不是“小”,右边有两个点,并且是左右排列的,不是上下排列的。
3.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随机指名读文,看是否读通顺了?其它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4.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感知情况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力求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夯实基础。教师在关键处给以重点指导,体现出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指导作用。同时,根据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和学生的认读规律,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个浅层次的感悟,为深层感悟打下基础。]
二、 部分精读,品赏感悟
(一)自主阅读,读中质疑
1.自主阅读。默读课文把读不懂的内容做上标记,比如画直线或问号。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并、筛选,直至形成有价值的重点问题。
预计出现的重点问题是:(1)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或为什么说是田老师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2)师恩指什么?(3)我为什么会难忘师恩呢?等等。
(二)自主探究,品赏感悟
教师引领学生解决最有价值的问题: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1.教师引导发现:同学们,读哪些自然段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引导浏览后找出7—10自然段,细细品读这些重点段落,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2.全班合作交流。教师在关键处、理解难深入处进行点拨、引导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1) 可引导抓住第7自然段中“我听得入了迷”体会对我的影响之大。
①可引导抓重点词语理解感悟。如结合“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理解赏析,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体会田老师所编故事引人入胜,以至于能让我入境动情,到了发呆的地步,可看出田老师编的故事对我影响之大。
②教师小结方法:刚才,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得很好,这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第8自然段中的“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等内容体会对我的影响之大。(这一段也是理解的难点之一。)
①要突破这一难点,一是可以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进行品赏感悟;二是可以联系已有知识如古诗《春夜喜雨》和已学过的《春天的雨点》等课文进行理解。(可引导抓住“上千个”体会出田老师所编故事的数量之多,然后联系上文,想一想田老师所编故事都有些什么样的内容,从而体会田老师编的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这样的好故事听了上千个,积累起来,使我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受到了美好的教育。所有这些自然而然、不露教育痕迹地影响着我,是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就像春雨一样,虽然很细小,但它在不知不觉中却滋润了万物。)
②师小结:由此看来,田老师所编故事对我的影响犹如春雨点点,滋润了我的心田,所以我才在文学上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
(3)引导学生抓住第9自然段中“在文学方面,让我开了窍”理解体会田老师编故事对我的影响。
①“开窍”什么意思?从“让我开了窍”你体会到什么?(此是体会出田老师喜欢编故事,让我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并由此走上文学之路,说明影响之大。)
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影响之大。
教师小结:田老师第一次上课编故事就让我入迷,就这样一编就是四年,上千个故事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使我在从事文学创作方面开了窍。可以说对我走上文学之路影响深远。
(三)学习“故事”,感悟作用
田老师编的故事到底有什么特点才会让作者如此迷恋,以至于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1. 引导学生找出田老师所讲的那个小故事。
2. 默读思考,你觉得这个故事编得怎样?结合有关词句说说理由。
3.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体会出所编故事的特点:(1)能让我们很好地理解小诗的意思;(2)故事编得有意思,贴近学生的生活,生动有趣,学生愿听;(3)故事内容具体,具有教育意义,能让人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教育……
4. 自己先读一读并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再讲给同位听?讲完后同学互相评一评。
5. 从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你体会出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会教学、爱学生、工作负责等——结合“每上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受业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等体会理解。)
6.此时,你就是作者,面对你在文学上取得的这些突出成就,想对田老师说点什么?(谈感激之情;谈田老师所编故事的重要作用——对我的影响……)
7. 教师小结:难怪作者会这么喜欢这个故事,对它这么感兴趣,以至于始终难以忘怀。此时,开课伊始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三两个问题都明白吧?指名说说师恩指什么,我为什么难忘?
(四)学最后两段,品味师生情
1.田老师在文学方面对我影响这么大,我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激——行礼,终生难忘)
2.引导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小结师生情深。
[设计意图: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本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与质疑,之后,再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地指导下通过品味语言,合作交流,就能较好地解决疑问。这样,学生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发展质疑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解决问题时则采用了变序的方法,以理解重点问题“编故事对我有怎样的影响”为切入点,先理解体会故事对我的影响之大,再回到对田老师所编故事的内容的学习上,这样更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品赏感悟,就会较好地体会出所编故事的精彩和作用之大。这样的设计,能较好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田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编故事,从第一节课起就让我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事越听越多,慢慢的让我在文学创作方面开了窍,并取得了如此不同凡响的成绩。我却始终像40年前一样尊敬田老师,终生都不忘记他,由此看出我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2. 生活中你除了感激你的老师之外,还有哪些人让你也感受到了他(她)的恩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感激老师拓展到感激生活中的其它人,从而让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 依据差异,布置作业
1. 读一读:《我最好的老师》(大卫·欧文),《师恩难忘》(梁晓声)
2. 写一写:将生活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写下来。
《我的老师》(贾平凹)。
3、找一找:搜集一些赞颂老师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