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78241
在线人数: 4660

我们需要真实的公开课

发表时间:2006-01-14阅读次数:2172

 

公开课不可缺少,公开课存在许多问题,一些来自一线的教师和教研人员聚在一起,表达他们对公开课的看法与态度,但如何让公开课回归本真面目,仍需要继续探讨。 

    
所有身处教育中的人对公开课都不会陌生。近些年来,公开课成了被广泛议论的话题,这些议论有赞成的、也有责难的。赞成的认为公开课是推行教育新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也起到了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责难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认为公开课沾染了太多功利的气息,公开课有表演课做假课之嫌,甚至有人提出了表演课就是一种教学腐败的质疑。 

    
那么,到底如何认识公开课,如何评说公开课呢?日前,课堂教学网论坛就此发起了讨论,参与讨论的大多是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在他们的眼中,公开课虽然无法纯粹,却不可缺少;公开课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还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公开课本身的问题,而是公开课承载了太多不该承载的功能。 

    
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 

    
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做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所有参与讨论人员的共识是,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 

    
从公开课的类型上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校内的公开课,一种是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校内公开课的作用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和研讨,并从中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发现的快乐,也有创造的快乐;各级各类的观摩课与展示课,被赋予代表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教学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节公开课会倾注全体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精心雕琢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集中精力学习教育理论、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以后,也可以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教学智慧在这样的磨砺中渐渐生长。 

    
我们需要公开课,但我们需要真实的公开课 

    “
今年我们的片区教研有个不错的创意,即针对某一教学内容,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提交到整个片区研讨,然后由某个老师综合大家意见再设计,然后进行教学观摩,再由大家进行反思,我觉得这样的公开课更有意义,没有修饰与表演,有的是尝试与反思。这位老师对这种公开课的赞赏代表了所有教师的心声。教师需要公开课,但教师需要有实效的、真实的、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的公开课,那种表演、作秀的公开课也是老师们强烈反对的。 

    
说到公开课的真实,不能回避的是公开课与常规课的区别。由于公开课的特殊性,它比常规课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中心的余文森教授认为,一节好的公开课,一是应该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二是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应是一堂有效的课;三是应该是真实的,能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四是应该具有研究的价值,公开课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或专家共同讨论的领域,从而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常规课好比家常菜,一说到要上公开课,就像家里要来客人了,自然要精心准备一番。时常听到客人说:不必那么麻烦,你们平时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吧!话虽这样说,可是我们仍然免不了要准备几个拿手好菜!也许,这就是常规课和公开课的区别吧。,参与讨论的网友黄国才老师这样比喻。正因为公开课的特殊,所以把公开课打造得更精细一些,体现出理想课堂的色彩是应该的,但这种理想并不是作秀与表演的理由。 

    
要求公开课的真实并不排斥集体备课,达到这种具有理想闪光的课堂,光靠教师个体是做不到的,所以公开课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如果备课过程变成了某一权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授课教师,不去考虑授课教师自己的想法,就容易导致教师上课卖教案的情况,没有了授课教师自己,那教师就只能按照事先设计的过程进行表演。 

    
听公开课听什么?一是听设计,二是听生成。那些事先演练好的、每一个环节都天衣无缝的课,并不被教师买账。教师要求的真实课堂,就是具有真实事件的课堂,而不是事先排练好的课堂。要听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灵活的教学机智和课堂应变的能力我听公开课会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听,比如他是如何设计课堂的,怎样设置问题的,学生会怎么表现,等等。我有一些自己的观察点,从这些点上找到对自己的启发。设计的精心与完美,课堂上真实的动态生成以及教师应对课堂事件的能力,才是教师们最想从公开课上得到启示的地方。 

    
公开课应去掉浮华与虚假,尽显本真面目 

    
对于公开课的问题,教师们看得是最清楚的。如公开课的课堂上,只有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坐在那里,那些所谓的差生因为公开课体会到了被淘汰的悲伤;公开课上,上的都是容易出彩的内容;电脑专家做课件,学术专家把脉教材,唯独没有做课教师自己的想法与特色;提问对象有预选,彩排再来四五遍,个个上台会表演”…… 

    
这种种现象,一方面有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如有些教师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怕课堂上出现意外而去按照设计去排演;另一方面,公开课特别是具有展示与赛课性质的公开课,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功能,所以才导致公开课变了味。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如果上公开课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而是尽力地遮隐问题,不是为了服务教学,而是为了获奖,公开课就被异化了。” 

    
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如果表演课、假课在公开课中风行,要考虑的不是公开课这种形式本身,而是应考虑什么人评价和怎么评价上是否存在问题。所以,对于公开课,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公开课的作用,而不是扫公开课于教育的门外。 

一家之言:邀请听课制还教师以主动 

    
许多公开课都是学校组织开展的。对于公开课,有太多的质疑与抱怨。在我看来,公开课最值得揣摩的并不是作秀技巧,而是大家对待公开课的态度。 

    
学校的听课记录表大致包括三大部分:基本情况、听课记录和听课评价。查阅大家的听课记录表时,你会发现基本情况填得规规矩矩,表明教师们对于别人的课还是挺有兴趣的;听课记录写得满满的,表明教师们在听别人的课时还是比较投入的;听课评价部分是稀稀疏疏的,表明这个地方的话是不好写的,偶尔有两句也都是干巴巴的表扬之词。公开课之后,大家聚起来评课时,总是静悄悄的,除了学校学科教学的元老可以大刀阔斧地点评一番之外,其他人尽可能是好话。 

    
学校组织公开课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同事、领导及学科教学权威对公开课的分析与评议,帮助开课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学校与学科教学来说,希望以公开课为教学案例,基于此去诊断与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就要求教师提供真实的课堂,教师真心诚意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同时听课的教师也要真心诚意地贡献他们的意见。要让教师为他人提供真实的课堂,要让教师真心诚意地接受他人的点评,我们必须恢复教师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只有教师主动邀请别人去听他的课,主动去征求别人意见的时候,虽然接受批判仍然很痛苦,但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存在,可以降低痛苦程度,还可以提高接受的程度。这就是我们要提倡的邀请听课制的理论基础。 

    
邀请听课制,就是让学校一级及一级职称以下级别的教师,在学期内必须邀请一定数量的同事去听自己的课,至于什么时间去听,以及去听什么内容,听完后如何听取他人意见,均由教师自己安排的教学交流制度。对于这些教师,我们只考查是否邀请到一定数量的同事就可以了;对于学校中的高级教师,他们主要承担两项工作,一是为青年教师开设示范课,二是接受青年教师的听课邀请。 

    
根据在一些学校实施的情况,开展邀请听课制能够达到以下效果:对于教师个人来说,由于什么时间开课,开哪一堂课,邀请什么人来听课都是自己决定的,在情感上他们更具有主动性,在开课内容上更具有针对性,在活动的安排上更具有自主性。事实上,当我们主动邀请他人来听自己的课时,由于听课的人是由自己选择的,所以也真心希望他们为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建设性与针对性的意见;对于听课的人,既然别人真心邀请你去听课,别人真心想听取批判性与建设性的意见,如果你只是敷衍几句,再说上几句不关痛痒的称赞之词,也未免过于虚伪了一点。通过把何时听课,听什么课以及什么人听课的主动权还给教师以后,教师们,包括开课的教师与听课的教师,都会以主动与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听课活动。(网友:青青雨竹)摘自课堂教学网(http//ktjx.cersp.com) 

专家视点:公开课再认识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教授  余文森 

    
什么是公开课 

    
公开课泛指开放课堂,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进入课堂听课;特指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有特别准备的课堂,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示范型公开课、研究型公开课、竞赛型公开课。 

    
公开课的意义 

    
公开课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公开课是最好形式的课例研究,正像病例研究是名医成长的重要载体一样,课例研究也是名师成长的重要载体。 

    
首先,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说课、听课、评课这三种课例研究的基本活动方式,它比常态课的备课、上课、反思多了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要素和活动,因此为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支持。其次,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锻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再次,如果教师把公开课写成课例研究报告,那对专业发展的帮助就更大了。从实际来看,公开课确实也锻炼和打造了不少教学名师,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但收获多多。可以说,公开课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是教学名师成长不可缺少的磨炼。 

    
公开课对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被推出来的公开课一般都被认为是好课,这种课要么反映了教改探索的成果,要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要么展示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等等。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关系来看,公开课较好地体现了两者的结合,首先,公开课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活的案例或标本,它本身就是一种情境性的教学理论,教学理论通过公开课得以体现,而为了上好公开课,教师一般也都会更自觉、更有意识地寻找教学理论的支持和引领,从而赋予公开课更多的理论色彩和导向。其次,公开课是教学变革的先锋,是教学实践的一个新的创举、新的尝试,是一种教学探索和教学创新。总之,公开课推进了理论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理论化,所以它较常态课具有了更高的研究价值,不少新的教学法就是通过公开课得以传播的。正因为如此,公开课具有一定的可学之处,可取之处,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不少一线教师对公开课特别是名师、名家的公开课趋之若鹜,也是这个道理。 

    
公开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公开课被赋予了太多额外的价值,高利害的公开课扭曲了人们对公开课的认识和态度,从而使公开课变味了,并丧失了自身原本的价值。 

    
主要表现为:失真,偏离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水平;作秀,课堂包含了不必要的表演色彩;负担重,公开课给教师乃至教师所在的学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带来了过重的负担;低效,公开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中看不中用。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公开课 

    
认识方面:要把公开课定位在上而非公开上,要在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公开上做文章。在上做文章意味着要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真实水平,把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体现公开课的教学价值。要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例研究上,公开课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要积极发挥公开课的研究价值,通过公开课推动教师基于专业对话和学术批评的交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体现公开课的研究价值。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开课,授课教师要把公开课看成学习、研究的过程,看成是自我锻炼、自我实现和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体现公开课的发展价值。 

    
实践方面:公开课要回归常态课,避免失真、作秀,上得自然平实,让人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公开课要精益求精,努力上出特色、上出水平,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公开课要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