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通过科研课题的立项及其日常管理,极大地促进了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教育科研已成为学校发展和教师素质提高,解决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在本学会立项课题共 260项,其中重点课题54项。这些课题分布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了“十五”规划的全部十一个学科分类,参与的学校和单位超过2000个,参与人数如果包括学生可达20万以上。多数课题组自始至终重视对研究课题的实施和组织管理、课题成果的应用和发表,达到了课题的预期目标,一批研究成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即将到来的“十一五”规划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扫除体制性障碍,推进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些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使教育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也对教育科研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研究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把群众性教育科研提高到新的水平,为繁荣教育科学,为提高教育工作者水平,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勇于探索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教育决策、为基层工作实践、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二、学会科研工作的特点
通过 25年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科研的特点和工作思路。学会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它既不同于学院式的学术研究,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作经验总结,而是要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面向现实问题,回答现实问题,为理论界—实际工作者—领导部门架设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对话的平台。为此,我们的研究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密切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从中选择研究课题并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切实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努力增强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讲究研究方法,善于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以提高研究的学术水平。
(三)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结构的优势,动员组织有关专家与学校实际工作者相结合,组成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最佳科研队伍。
三、科研课题的组织和实施
(一)凡参与“十五”课题研究者,首先要对“十五”课题进行认真结题,凡不能按时结题者, “十一五”课题申请将受到限制。结题是研究的深化、反思,是对研究结论的最后概括和价值的最终确认。通过结题,学会还要确定一批有价值的推广项目和继续滚动研究项目。
(二)课题申报主要由分支机构和地方教育学会等单位会员及教改实验区组织,由中国教育学会审批。各单位会员和教改实验区在接到《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指南》后要做好如下工作:( 1)认真学习和向所属基层单位转发。(2)对基层申报的课题进行认真筛选,将选题准确、设计合理、组织严密、条件到位的课题作为一般课题上报中国教育学会。(3)确定若干在本地区、本分支机构、本实验区内有重要理论、实践价值的课题作为重点课题上报中国教育学会。
要有意识地组织教育科研共同体,实行一线教师、行政领导和专家学者相结合,发展校本研究。确实把有较强科研能力,同时又有较强组织协调和创造科研条件能力、具有相当群众基础和社会联系的同志纳入学会的科研项目中来。
“十一五”期间,除第一年组织一次大规模申报外,为满足基层科研需求,每年还将组织一次申报。
(三)要加强科研的过程管理。中国教育学会主要抓好重点课题的管理和规划课题的中期检查工作。分支机构和单位会员则应作为学会的受委托单位抓好规划课题的日常管理,并严格按照《课题管理办法》进行日常管理。
为适应基层需要,“十一五”期间课题研究的结题时间将规定得比较灵活,既可以以五年为一研究周期,也可分别以一到四年为一研究周期。
四、科研课题的分类
本课题分类以研究内容为主进行分类,在每一个大类中有若干个细目。这个分类仅供申报课题时参考,各地、各基层单位,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依据这个分类,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
一、关于教育理论问题
1、科学发展观与教育发展的研究
2、建设和谐社会与教育发展关系的研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4、社会环境对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5、地方教育史、教育志的研究
6、借鉴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为教育现代化服务的研究
7、基础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8、若干新教育理论对基础教育实践影响的研究
9、教育公平、效率、质量与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二、关于基础教育发展问题
1、义务教育普及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高转化中若干问题的实践研究
2、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化发展问题研究
3、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问题的研究
4、教育产业与政府职责的研究
5、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践研究
6、“质量多样化指标”建设的研究
7、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研究
8、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及其效率问题研究
9、教育供给适切性效率问题的研究
10、当前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三、关于农村教育问题
1、农村中小学培养目标的研究
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
3、对不同地区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体制细节问题的研究
4、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研究
5、“三教统筹”发展问题的研究
6、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7、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8、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实践研究
9、实施“两免一补”和资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
10、民族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研究
四、学校建设问题
1、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
2、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3、公办学校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4、学校内部制度建设的研究
5、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
6、“校长负责制”的建设与研究
7、优秀校长成长个案及治校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8、学校资源利用效率问题研究
9、学校标准化建设问题研究
10、示范性学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
五、关于素质教育问题
1、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调查研究
2、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设计与教育培养过程、策略的实验研究
3、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研究
4、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个案研究
5、中国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研究
6、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
7、符合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方法的研究
8、“尖子学生”的培养问题的研究
9、社会实践活动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六、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问题
1、教学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2、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的实践研究
3、完善、修订新课程标准的实践研究
4、先进教学方法的实验与推广研究
5、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6、学生学习兴趣的起源、发展及培养的研究
7、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
8、地方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9、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10、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实践研究
七、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1、师德现状与师德教育的研究
2、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4、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研究
5、学校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
6、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7、教师自然状况(年龄、教龄、性别、身体、学历、家庭、社会地位)的调研与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8、当前教师心理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的研究
9、西部地区师资队伍现状与建设问题研究
10、教师评价研究
八、德育问题
1、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2、新时期德育内容的研究与探索
3、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的研究
4、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的研究
5、新时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
6、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7、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利弊及正确引导的研究
8、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9、新时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10、新时期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研究
11、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
九、关于教育心理问题
1、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
2、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预防”、“疾病治疗”的研究
3、特殊生理问题(肥胖、矮小、残、病)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4、“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5、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6、单个目标(“承受力、适应力……”等)教育培养的个案研究
7、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实验研究
8、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9、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十、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问题
1、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2、“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3、对家长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研究
4、社会教育资源、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
5、社区形成青少年良好成长环境的建设的研究
6、学校、社会、家长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
7、学生安全问题的学校、社会、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
8、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因素的研究
十一、教育信息化问题
1、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现状及其培训提高问题的研究
2、不同地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培训问题的研究
3、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及综合利用问题研究
4、农村远程教育网建立后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与本地教师教学整合的研究
5、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
十二、关于民办教育问题
1、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地位的研究
2、民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3、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的社会定位研究
4、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5、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6、民办学校的社会生存环境问题研究
7、地区性民办教育协会组织的作用及行业自律问题研究
8、西部地区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9、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关系问题研究
10、民办教育经费及基金管理问题研究
十三、学会工作与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问题
1、教育学会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的研究
2、组建基层教育学会问题的研究
3、教育学会组织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形式、途径、方法、内容的探索和创新的研究
4、扩大和改善学会科研服务功能的研究
5、校本科研的目标、组织实施的方法、途径的研究
6、教师群体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教育和普及的研究
7、学科带头人教育科研经验个案研究